本帖最后由 hover299 于 2014-4-30 10:16 编辑
(本报特约记者 丁欣 翟存波 通讯员 张军霞 陈剑敏) 诗曰:“孔古至今千年传,雀起日落明艳还;开天辟地独枝秀,屏前身后万人逑。”在华中最大的孔雀养殖观光基地,您将亲见孔雀盛装开屏。 “哇,真美!”刚走进养殖园,就看见紧邻大门的1号栏里,一只身长2米多的蓝孔雀抖动了一下身体,“扑哧”一声,华丽的尾翼蓦地惊现于记者眼前,如一把碧纱宫扇,“孔雀开屏了。” 4月17日上午9点,连续阴雨后的晴朗,太阳显得格外温情,钱场镇立农孔雀养殖专业合作社里,6000只存栏孔雀悠闲地散着步。
继续前行,2号栏里的两只孔雀早已开屏等候,迫不及待地展示,仿佛在说:你看我美不美?“孔雀喜人,尤其喜欢穿着艳丽的,它们是想跟你们比美呢。”合作社理事长 曹会军介绍。
这两只孔雀今年5岁,1.5米长的尾羽伸展开来,像一块圆形的彩缎,其间嵌着蓝色的“眼斑”,走进细瞧,这“蓝”是心形的幽蓝,四周包裹着一抹亮绿,外层如保护伞般环绕着金黄,如眼睛般炯炯有神,让人不由联想起武侠小说里神秘的“孔雀翎”。
我们的驻足似乎让其它的孔雀有些不服气,“砰、砰、砰”,另一只蓝孔雀抖动尾巴,5秒钟后,拖在尾后长长的羽毛都挺直起来,围成一个圆圈,还不时调整着自己的方向,确保正对着来人。
“我准备到时候把这边建成一个400米的观赏长廊,放2000只3—10岁的雄孔雀。”曹会军的未来不止是养殖,还准备建一个全省甚至全国最大的观光园,“另一边就建一个珍禽园,养殖火鸡、贵妇鸡之类。” “多久能建好?”我们也被他的孔雀梦所吸引,“三年内吧,如果资金允许的话,一两年就可以。”曹会军信心满满。 “还要建一个休闲区,让游人可以进餐休息,园区配套电瓶车、自行车。”曹会军侃侃而谈:“做就要做好,让所有游客来了都不后悔。” “啧、啧、啧”,一推开门,大家都惊呆了,10只孔雀标本站立在木桩上,跟真的一样。两只白色的孔雀尤为显眼,一袭洁白的尾羽如拖地婚纱,心形的“眼斑”散落于裙摆之间,像是正在梳妆打扮的新娘。 “白孔雀是变异品种,平均一千只蓝孔雀中才能变异出一只。”谈话间,曹会军带我们来到了标本室,“这都是客户下了订单的,昨天刚给武汉动物园送去4只。” “观光园里也会建一个1000平方米的标本馆,名字都想好了,叫鸟语园。”曹会军思路清晰:“我们已经跟福州大学和北京国家标本馆进行了洽谈,到时候会跟他们置换一些其它禽类的标本。”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返程离开,孔雀们似乎舍不得我们,纷纷叫了起来,让人意外的是,比起孔雀的美貌,它们的声音要逊色很多,像是破了音的中低声。曹会军介绍:“民间传说这是为了自保,避免敌人觊觎它的美貌。”顿时对孔雀的智慧心生钦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