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前,我在全市高考花名册上看到一个实验高中的一个学生姓‘昌’”,在金牛镇大冶二中任教的教师昌腾说,从1986年到大冶后,整整的28年里,他在大冶只看到一个姓昌的,而且见到的还只是一个名字。而他的妻子戈秀玲,在大冶的23年中从来没有遇到和自己同姓的人了。
丈夫来冶28年只看到一个同姓名字 记者通过查询最新版大冶市志了解到,截止2010年,大冶现有的昌姓,只有4个人,其中男性2名,女性2名。难怪昌腾在大冶的28年,也只见到一个姓昌的。在90万市民中,能碰到这样一个人,概率是二十二万分之一,“简直比碰到一个外星人都难”。 昌腾来自武汉江夏区,1986年大学毕业后,他来到位于金牛的大冶二中任教,从此就一直扎根于此。昌腾的老家在江夏区一个叫牛山昌的小村子,村子里全部姓昌,总共200人,而在江夏地区,姓昌的估计只有400多人。 走出家乡后,昌腾很少再见到同姓的人。“所以,我常常会留意和我同姓的人,看到花名册,总想从其中找到姓昌的”,昌腾说,虽然姓氏稀少的人群,在社会没有歧视也没有优待,但自己还是有意无意的会关注共同姓氏的人。 几年后,昌腾送自己的侄子到湖北中医药大学读书,在新生的花名册上,他发现了一个姓昌的新生,莫名地感到亲切,后来查了查,发现那名学生来自枣阳。多年来,昌腾在大冶也一直没有遇到同姓的人,直到大约2007年,他翻看网上高考成绩单,终于看到实验高中有一个姓昌的学生。虽然一直没有见到这个学生,但他终于有了“在大冶我不再是一个人”的感慨。
妻子姓戈大冶仅有8人 天下的事总有那么凑巧的。昌腾的爱人也是一个稀少的姓氏,她叫戈秀玲,两人于1991年结婚。戈秀玲来自江夏区山坡乡,在当地戈姓大约有600余人,有100余户人家。 两个稀少的姓氏成为夫妻,当然也会引起别人的好奇,“你们两个这么稀少的姓,竟然能遇到,实在太少见了”。 戈秀玲说,她和昌腾的老家都是一个地方,她的哥哥和昌腾还是一个学校的同学,所以自然而然走近了。 和昌腾一样,戈秀玲自从来到金牛镇后,23年中再也没有遇到和自己同姓的人了。如今,戈秀玲和昌腾的女儿也已经23岁了,儿子也已经长大成人,一家人过着平淡幸福的生活。戈秀玲笑着说,稀少的姓氏,并未给她的生活带来不同,只会偶尔引起别人的好奇。 据大冶市志记载,目前大冶戈姓总共有8人,其中男性5人,女性3人。
昌姓少见,乃黄帝后裔 昌姓比较少见,却有着十分光彩的家世背景,其源流共有三支,其中两支是黄帝后裔。昌姓是黄帝的嫡子昌意的后裔。昌意就是颛顼帝的父亲,是组成中华民族的主要血脉。 《风俗通》记载:昌姓是“黄帝之子昌意之后。”显然是黄帝后裔。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昌意是黄帝的正妃缧祖所生的儿子,后来娶蜀山氏之女为妻,就生了颛顼高阳氏。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颛顼的母亲也是以昌为姓,叫做昌仆。当今湖北省仙桃市、潜江市、武汉市;台湾省、海南省等地都有昌姓人家居住。 戈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四十一位门阀。戈氏是距今4000多年前一个以戈为名的古国的后裔,《姓氏考略》载:“戈氏,禹之后,分封于戈,以国为姓,望出临海。” 上古夏朝时候,有个东夷族建立的戈国,是夏王朝的附庸国。后来戈国公族的后代,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戈氏名人有明代著名画家,戈讪。清代著名画家,戈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