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中士
 
- 积分
- 445
IP属地:湖北省仙桃市
|
高考分批次录取遭公平质疑
一样的考分却划分“三六九等”,无论对学校还是学生,都有失公允。不少家长、学生和教育专家认为,高考分批次录取的做法应予调整。学校平等拥有招生权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考试成绩自主选择相应的学校,高考改革才能实现良性循环。
“考而不上”为哪般?
统计数据显示,近5年来,每年全国有大量的“准大学生”因录取结果不理想而放弃进入大学。为什么那么多人“考而不上”?究竟是考生浪费了计划,还是计划限制了考生的选择?
网民“快乐CUIFEN”的感受或许很有代表性:“高考志愿填报真是复杂,研究了两天还是迷迷糊糊。看似分批多次填报,有了更多机会,实则还是步步惊心。第一志愿没录取,二、三志愿的重点院校也不要你。人品好的,或许能勉强挤个补录;人品一般的,降档录取;衰到贴地的,只能服从调剂,扔到哪里是哪里。”
《2014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在生源规模下降,就业形势及当前录取制度的影响下,2013年全国多数二、三本院校招生计划均未完成,一些偏远高校和农林院校甚至无人问津。即便勉强招录的学生,也大都是调剂过来“混口饭吃”。
网民“刘宝寅”坦言:“按照目前的分批次录取方式,二、三流大学永远只能在重点大学挑肥拣瘦后吃点‘剩食’。这些大学不可能录取好学生,因此便不能吸引最好的老师;不能吸引好老师,便不能录取好学生;没有好老师和好学生,办学质量如何提高?”
“分批次录取”为何遭遇公平质疑?
据悉,目前我国各省(市、区)的高考录取基本都采取分批次录取的方式,但在录取批次数量上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以设置五个批次的省(市、区)为多数,具体排序依次为:本科提前批录取院校、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和专科批次。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战曾建议取消高考招生分批次录取。他认为,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这一“指令”性质的录取制度,造成了高校失责、学校分层、生源固化等问题,也直接引发了公众对教育公平的质疑。
尤为明显的,是录取机会的不平等。“高校根据现有规则,下一批次的院校必须在上一批次院校完成招生后才能录用学生,这阻碍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校平等录取生源,学生也被剥夺了同时广泛选择学校的机会和权利。”王战说。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也在两会期间发声,认为高校分批次录取的做法,无论从招生工作效率,还是教育理念来说,都需要系统反思,并应成为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目前的高考招生录取制度,还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时代公共资源配置的特征,已经不太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求。”蔡达峰说,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公办和民办学校,无法获得平等的招生发展机会,这会严重挫伤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办学的积极性。
因此,高考分批次录取改为“同批次录取”,或许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让所有高校,包括公立大学、民办大学、高等专科院校以及各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站在一个平等的起点上,实施和完成各自的招生计划。各类学校凭借自身的办学实力和教育特色吸引优秀生源,通过科学的招录程序来确保招录过程的公正、公开和公平。”王战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