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1
贵宾
   
- 积分
- 3816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
城铁时代改写了老区黄冈与大武汉的城际关系,黄冈市长陈安丽说:“今后,我们和武汉就是28分钟的关系了。”
陈安丽认为,城际铁路开通后,资本要素、人才资源、物质要素将面临一个全新的整合过程,黄冈要重新找到位置,互利共赢。
黄冈策略
以“四个大别山”为旗帜
“双强双兴”四轮驱动
加快建设“四个大别山”,黄冈提出“双强双兴”四轮驱动战略,即“强工兴城、强农兴文”。
强工就是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任务,按照打造大园区、培育大产业、建设大项目的发展路径,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兴城就是确立“对接大武汉、建设新黄冈”的发展目标,按照高规格推动、高起点规划、大规模投入、大产业支撑的模式,着力提升城镇规划建设水平。
强农就是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用现代管理经营农业,用农产品加工引领农业,用品牌战略打造农业,推动黄冈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兴文就是把文化产业作为推动黄冈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深度挖掘开发丰富的文化资源,重点推进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和项目建设。
路径一 完善大交通 率先县县通铁路
未来几年,黄冈将以“扩充客运专线网,延伸城际铁路网,强化区际干线网,扩大路网覆盖网”为目标,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铁路。
2013年到2025年的13年间,黄冈力争建成“五纵十三横”18条铁路,通车里程达1330公里的铁路交通大格局。
五纵:既有京九铁路229公里,新建北京至九龙快速铁路(京九客专)220公里,新洲至麻城城际铁路17公里,黄陂至红安城际铁路14公里,黄冈至黄梅城际铁路105公里。
十三横:既有合武快速铁路、合九铁路、麻武联络线、武冈城际铁路,新建武汉新港江北铁路香炉山至黄州线、黄冈至安庆城际铁路、麻城至六安货运铁路、城际线黄冈东站与京九线黄州站联络线、京九线麻城站与武合线麻城北站联络线、京九线至武九线联络线、黄陂至新洲至黄冈城际铁路、黄冈至鄂州至黄石城际铁路环线、随州至麻城至安庆铁路。
其中,黄冈至安庆城际铁路100公里项目可结束武汉与浙江杭州没有直通快速客运通道的历史,又可以改变大别山腹地罗田、英山两县无铁路的局面。
路径二 以现代产业为支撑 打造沿江经济增长极
打造大园区。推进临港产业园建设,成功创建1—2个国家级开发区,各县市至少争创1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各地工业园区面积新增10平方公里以上。
发展大产业。按照百亿产业的要求,加快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医药化工、新型建材、机械电子等支柱产业技术改造,促进向规模化、高端化方向发展;着力培育钢构、造船、窑炉、电子、林纸等新兴产业,带动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的发展;突破性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
建设大项目。加快推进恒天文化、汇源CBD、晨鸣纸业、贵格纸业、融园家具、融园食品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路径三 以临江四城为龙头 培育沿江城镇示范带
加快黄梅小池、武穴田镇、蕲春蕲州、浠水散花等临江四城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全域规划,高起点编制鄂东沿江城镇带、临江四城、新型农村社区三个总体规划。做好临江四城与九江、瑞昌、黄石、阳新、鄂州等周边城市规划对接工作,实现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发展。
重点突破,把临江四城建设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样板区。小池围绕建设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建设好临港工业园、江北工业园,重点发展医药、化工、食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主导产业;田镇以建设循环经济试验区为契机,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环保产业和战略性新型产业;蕲州以建设李时珍文化旅游经济区为目标,大力实施药旅联动,深度融合医药、文化、旅游三大元素,打造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现代服务业;散花围绕建成跨江联合开发试验区,对接黄州、鄂州、黄石,着力培育生物工程、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
全域推进。到2015年,黄冈市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建成城区人口达到60万人口大城市规模的城市1个(黄冈市),30万人左右中等规模城市2个(麻城市、武穴市),20万人以上小城市规模城市5个(红安、罗田、浠水、蕲春、黄梅),10万人以上小城市规模城市2个(团风、英山),镇级市4个(小池、散花、梅川、蕲州)、旅游名镇10个、工业重点镇20个、绿色生态镇30个、新型示范社区10个、生态宜居村庄200个。
路径四 以武汉新港为契机 打造黄金水道升级版
黄冈拥有220公里长江岸线,占全省长江岸线总长的五分之一。抢抓武汉新港建设的重大机遇,建设长江中游交通运输枢纽和物流快速大通道。
开发水运资源。优化港口规划布局,重点建设一批公用码头,改造一批配套专用码头、业主码头,使公用码头和专用码头、业主码头互为补充,提升岸线资源使用效益。
打造物流平台。加快公共物流平台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商品交易、航运信息平台和仓储、分拨、集散、交易、中介、货代机构,强化电子口岸功能,提升通关转运效率。
加强区域协作。通过“东引”、“西进”、“中联”,广泛开展区域合作。“东引”,作为长江中游的后方基地和大别山的纵深腹地,加强与上海、南京等下游港区的货物联运,向东拓展服务空间,实现通江达海。“西进”,作为武汉城市圈核心层内新港之一,主动服务于武汉(阳逻)、重庆等大型港口码头,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中联”,黄冈毗邻鄂州、黄石、九江等大中城市,加强与“长三角”、“中三角”、武汉城市圈的联动发展,共享长江黄金水道资源,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城铁时代到来——黄冈面临几多机遇?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黄冈是“1+8”主要城市之一;武冈城际铁路的通车标志着黄冈与武汉真正进入同城时代。
—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黄冈既是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武汉航运中心的中坚,还是长江中游中面积广、人口多、经济欠发达的腹地,开放开发的潜力巨大。
—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黄冈是湖北大别山试验区建设主体。
—国家新一轮14个重点片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启动,黄冈位列其中。
链接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起草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黄冈亮点频现:
以黄冈、信阳、六安中心城区为龙头,依托黄冈高新技术开发区、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平台,着力打造黄冈临港经济带、六安工业走廊和信阳宁西工业经济走廊,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核心增长极。
将黄冈定位为:湖北长江经济带极具活力的增长极,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的红色旅游和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旅游胜地,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支持黄冈纳入全国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支持浠水、麻城等地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支持英山、罗田创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
加快黄冈机场前期工作,规划研究麻城、红安、罗田等通用航空机场。
声音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该睡醒了,该大干了,一分一秒都不能等了。全市上下要有时不我待的觉悟、舍我其谁的气概、摩拳擦掌的决心、开拓创新的智慧,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奋力推进黄冈老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以‘四个大别山’为旗帜,强工兴城,强农兴文,奋发跨越,这就是750万老区人民的‘黄冈梦’。”
—摘自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在市委四届七次全会上的讲话
专家建言同城化倒逼产业升级
彭智敏
武冈城际铁路通车拉近了黄冈与武汉市及武汉城市圈其他城市的距离,如何抢抓这一难得的机遇?
突破口之一:完善大交通格局。以城际铁路通车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如逐步将城际铁路延伸至罗田英山等旅游资源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山区;以武汉新港为契机,加快推进武汉新港唐家渡港区临港新城4个5000吨级泊位综合码头、小池港5000吨级码头、黄州禹杰3个5000吨级泊位物流码头建设,加强集装箱、煤炭、矿石、石油化工、汽车滚装等专业化船舶运输体系建设,使已经建成的武汉新港唐家渡综合码头、武穴件杂货码头和亚东码头、黄冈国盛码头和楚江综合码头等一批重点港口码头,释放出黄金效应;打通跨市、跨省断头路,完善村村通公路网络建设。
突破口之二:与城铁时代全方位对接。城镇对接,即把城际铁路沿线站点规划建设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点,逐步建设成为城市副中心或中心城镇;交通对接,即科学安排城市公共交通,方便乘客聚散;产业对接,如加强在武汉媒体的宣传,迅速开辟连接旅游景点的班车,扩大城际铁路的影响;商业对接,即城际铁路形成的倒逼机制,通过提升本地商业企业的竞争力和改善其服务质量,以及引进武汉及国内外大型商业企业来黄冈投资开设现代化的卖场,增强本地商业的吸引力,缓解本地居民购买力外流。
从长期来看,“四化两型”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黄冈市提出的“强工兴城、强农兴文”是紧密结合黄冈市情版本,必须全力以赴推进。落实这个思路需要“一张蓝图管到底”的精神,从招商引资、改革开放、保障措施等各个方面全力实施。(来源:湖北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