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仙桃6月23日电 (李如胜) 第九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刚过不到十天,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40余人来到湖北省仙桃市,参观了当地文化产业园,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并对当地民间文学与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进行把脉会诊。 仙桃市原沔阳县,“沔阳三蒸”是沔阳汉族传统名菜之一,属湖北菜系,在中国名菜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沔阳人民爱吃蒸菜,有“无菜不蒸”的食俗,被称为蒸菜之乡。如今湖北天门市把蒸菜文化发展壮大,并以节会的形式向世界宣扬推广。 “别的蒸菜冒牌沔阳三蒸”,仙桃籍民俗专家、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民间文学组长刘守华直言,无论从历史来看,还是从饮食文化的发展来看,沔阳三蒸源于沔阳,是仙桃市的本土菜系,他建言仙桃要把已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做好保护与传承工作。 2009年9月,仙桃雕花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主要部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观看了当地雕花剪纸的发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非常震撼,“本土剪纸在当地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弘扬”。 “要唤起百姓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乌丙安称,非遗保护的与时俱进在于合理利用,禁止贬损,要把文化产业与文化遗产区分开,加强非遗宣传,让更多的人关心支持非遗保护。 会上,长期从事民间民俗学教学与理论研究的兰州大学教授柯杨提醒,要注意把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严格区分开来,注意非遗保护对象的生活性、普遍性和实用性。他称,在农业化走向工业化的急剧转型中,如何保护非遗成为当务之急。 据悉,仙桃自2006年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来,至今已收集线索1900余条,整理非遗资源359项,认定各级传承人162名。目前,仙桃雕花剪纸、荆州花鼓戏等10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文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在我市举行 2014-6-23 08:26查看: 27|评论: 0
中国仙桃网 6月22日,民间文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在我市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胡先平,副市长曾伟昕、肖志刚出席研讨会。
文化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仙桃籍民俗专家、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民间文学组长刘守华,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柯杨等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民间文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
与会者先后参观了沔街陈友谅纪念馆和工美楼,欣赏了我市雕花剪纸、皮影雕刻、沙湖贝雕、麦秆画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工艺美术。
据了解,仙桃自2006年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来,至今已收集线索1900余条,整理非遗资源359项,认定各级传承人162名。目前,仙桃雕花剪纸、荆州花鼓戏等10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仙桃雕花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组成部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名扬海外,蜚声国际。
乌丙安说,沔阳三蒸作为饮食非遗申报世界级非遗名录项目很有希望,仙桃市要提炼精品,积极申报,走向世界;要把文化产业与文化遗产区分开,把创新创造与传承保护隔离开,加强非遗宣传,让更多的人关心支持非遗保护。
胡先平代表仙桃市委市政府对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他说,专家学者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为我市非遗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将认真整理、消化吸收,进一步完善民间文学与非遗保护工作;同时,希望在专家学者们的支持下,尽快将沔阳三蒸、沔阳花鼓戏申报为世界级非遗名录项目,沔阳道情、沔阳渔鼓申报为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将沔街列为文化部非遗保护基地。(蔡子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