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0
列兵

- 积分
- 32
IP属地:广东省东莞市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保住“两盆”清水 筑起生态屏障
绿色中国行动今天走进湖北。这里因为拥有“两大盆水”而举世瞩目,一个是三峡库区,一个是丹江口库区。如何保住这“两盆”清水,如何为库区筑起生态屏障?请听报道组从湖北发来的报道。
秭归县中坝子村,山坡上的茶树绿得让人眩晕。这里是三峡库区的库首,秭归县林业局退耕办主任马德举告诉记者,这是林业科技的最新成果,可让水土流失更少。
马德举:乔木的树冠会截流那个雨量。就是乔木起到减少水的直接冲刷。灌木的根系保土、固土。上下全覆盖。
目前,中国林科院已在三峡库区因地制宜推广了40多种退耕还林种植新模式。研究员黄志霖透露,经过10年的连续跟踪观测,新模式对三峡库区生态改善作用十分显著。
黄志霖:退耕还林之后,现在土壤流失林地只是相当于原来的四十分之一;养分流失也是大幅度的减少,就是我们说的氮或磷进入水减少了很多。这样的话实际上是保护了我们三峡水库的水质。
在距离秭归县400多公里的丹江口水库,是湖北的另“一大盆水”,同时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在这里实施退耕还林,湖北人更为精打细算。通过绿色循环模式巩固现有成果。在丹江口库区果农李海虎退耕还林后探索的果园,绿色循环的模式就是树下种草、草中养鸡、鸡粪育肥、牧草饲畜,一地三收,让李海虎的腰包鼓起来。
记者:你们在树丛里面种草?
李海虎:是的,种草是用来养鸡,我们现在是有机肥、农家肥,另外一个杀虫,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展望未来,据统计,在湖北两大库区尚有近500万亩坡耕地急需退耕还林,相当于一个神农架。
(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报纸与新闻联播》 2014年6月26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