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阳新县兴国镇宝塔村发展藜蒿产业以来,我局把其作为我市最重要的“菜篮子”工程基地来建设,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该村已成为全省最著名的藜蒿基地,藜蒿种植面积从当初的几亩地发展到1.2万亩,年总产量从当初的不到1万公斤发展到2000万公斤,年总产值已超过1亿元,该村年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农户占20%,5~10万元的占60%,其藜蒿种植收入对该村人均的贡献率远远高于全市其它各村。尤其是2014年元~3月,藜蒿每斤价格一般在10元以上,亩产值一般在3万元以上,效益可观。 为了使兴国镇宝塔村这个著名的“菜篮子”工程基地进一步做大做强,我们主要做好五个加强: 一、加强资金投入,完善设施建设 多年来,我局与兴国镇宝塔村一起共同争取,使国家、省、市、县、镇各级政府和部门共为该村的1.2万亩藜蒿基地拨出专项经费近2000万元,建成了水泥道路6公里、机耕道路12公里、主干渠3公里、送水渠1.7公里、高压线路5000米、排灌站12座、洗蒿池12个1560立方米、自动喷灌系统5000亩、平整土地1128亩,基地实现了田成方、电成网、渠相通、沟配套、涝能排、旱能灌、车能进、货能出的新格局。另外农业、财政、科技、科协等部门还在技术攻关协作、创新产业模式和藜蒿合作社评优方面给予了项目支持。 二、加强技术指导,提高科技含量 为提高兴国镇宝塔村藜蒿的种植水平,我局与财政、科技等相关部门协作,在技术攻关和创新产业模式、完善产业体系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并安排阳新县蔬菜办主任李一和同志作为兴国镇宝塔村的科技特派员,长期驻地指导藜蒿生产和茬口安排;同时,我局还常派技术人员深入兴国镇宝塔村藜蒿基地指导生产,并年年在兴国镇宝塔村举办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班,使兴国镇宝塔村的藜蒿稳步健康发展。 三、加强技术攻关,解决生产问题 针对兴国镇宝塔村很多藜蒿的亩产由过去的1500~2000公斤锐降至300~500公斤的严峻形势;我局会同市科协请来华中农业大学蔬菜方面的教授一同进行技术协作攻关,经过反复研究检测,大家找出藜蒿亩产锐降的原因是由于连续十几年的藜蒿种植,导致耕地酸性过重,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是实行水旱轮作,二是在夏季休耕期间给耕地淹水10天以上,三是在整地时每亩施入生石灰100~150公斤,四是多施有机肥,少施或不施化肥。这一技术攻关成果在我局和兴国镇宝塔村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四、加强市场开拓,搞好产销对接 我局多次组织兴国镇宝塔村与黄石、武汉的各大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企业、运销户进行产销对接,使其特色蔬菜产品不愁销路,且效益年年可观,真正使藜蒿产业实现了产销两旺。 五、加强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后劲 2013年我局与兴国镇及宝塔村密切合作,积极招商引资,去年已与深圳申备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协议,由该公司计划投资1亿元人民币,在兴国镇宝塔村征地20亩,并建设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冷藏库、冷冻库,开展藜蒿产品的销售和保鲜工作,提高藜蒿的生产效益和产品的附加值,以促进兴国镇宝塔村藜蒿产业化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