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浙江
- 精华
- 20
少校
 
- 积分
- 13959
IP属地: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
|
发表于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 2014-7-1 10: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门
沔阳仙桃镇西北入安陆府天门县境,二十五里多祥,二十里麻洋,二十里至彭市镇。
彭市镇在天门南,地临汉江之滨,是江汉平原中部一个较为繁华的小集镇。满载货物的帆船,停泊在从上街头到下衔尾的沿河岸边,多时两三百艘,连接数里,极为壮观。
彭市镇逶迤西北行三十里至岳家口(岳口)。
岳家口,因唐皮日休途经此地留下“行墙约物价,岸柳牵人裙”的诗句得名“约价口”,后岳飞屯兵于此,改称“岳家口”,简称“岳口”。岳家口“上溯襄郢关洛,下通鄂赣湖湘”,自古“行商坐贾之所聚”,市场繁盛,贸易兴隆。河下“估舶衔尾,帆樯林立”;“每天秋成时收棉抱布,四方操奇赢而至者,趾相错也。”人烟辐辏,商贾云集,经济繁盛,民风朴实,素有“小汉口”之称。康熙六年(1667),安陆府在岳口建广运南漕仓,设收粮公所。四十八年,天门县丞衙门移置岳口,并驻防水师营。
岳家口有春秋阁山陕会馆,建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主体建筑为飞檐斗拱宫殿,设有戏楼、钟鼓楼、凉厅、中殿、正殿、偏殿、走廊、水池、花台等;山门扁镌“千古丈夫”,楹联为当朝状元题字,古相遵劲,异彩夺目。殿阁建筑宏丽,气势雄伟壮观。
天门,古称竟陵,因境内西北有天门山而得名。古为风国地,春秋为郧国地,战国时期为楚竟陵邑,因大洪山余脉在此终止,即“陵之竟也”而得名。秦统一中国后,设竟陵县,隶属南郡。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年),为避晋高祖石敬瑭名讳,改竟陵县为景陵县,属直隶防御州,州治设此。雍正四年(1726年),为避康熙墓名(景陵)讳,改为天门县,隶属湖北安陆府。
《清史稿·地理志》:天门冲,繁,难。(安陆)府东南二百二十里。明为景陵县,隶沔阳州,属承天府。顺治三年直属今府。雍正四年更名。西北有天门山,汉水北派自潜江西南迳县南,下流合南派,入汉川界。又澨水自京山流入,合杨水、巾水,曰三汊河,一曰汊水。禹贡“过三澨”,即此。至城西分二派,合于城东,北通杨桑湖,东通三台湖,至汉川注于松湖,分流入汉。南岳口市,县丞驻。乾滩镇巡司。有驿。
《读史方舆纪要》:(景陵县)楚竟陵邑。汉置县,属江夏郡。后汉因之,又光武封刘隆为侯邑。晋亦曰竟陵县,仍属江夏郡。晋末,分置霄城县,属竟陵郡。宋、齐因之。梁封范云为霄城侯,是也。西魏废竟陵入霄城,为竟陵郡治。后周改县曰竟陵。隋初,尝为复州治。唐时,复州治此。五代晋改县曰景陵。宋亦为复州治。端平中,还隶复州。
岳家口汉江南是潜江县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