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6778|回复: 10

黄梅县古陆路交通略考 严水先

[复制链接]
来自
浙江
精华
2

376

主题

1883

帖子

26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4-6-30 20: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梅县古陆路交通略考
严水先
    黄梅地处吴头楚尾,北依大别山,南临扬子江,自古为长江中下游陆路交通之要道,亦南北驿道之咽喉。至今黄梅很多地名仍与古代驿路设施有关,如停前驿、大河铺之类即是。因此黄梅陆路交通,自古即很发达。
一、   黄梅驿路的沿革
    据史载宋苏轼在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谪贬黄州,路线是由河南开封,沿古驿道往商丘、新县、湖北麻城、柳子港、团风抵达黄州的。可见由北至南经黄梅而达江浙的这条驿道的历史之悠久。这条驿道在古代主要是为传递文书,调动军事而设的。至清光绪二十一年驿道始兼带民邮和旅运,由官用而变为官民合用,曰“驿运”,今“公路”之说,盖源于此,清宣统三年废驿,关于驿道的一切设施便撤除了。
二、   驿站、急递铺及其组织管理
    古代驿道设有驿站和急递铺。驿站的设置是为传递公文、人员及官吏往来提供换马歇息住宿之所,多以九十华里设一站。急递铺是“站”的属单位,多以十华里设一铺,只提供歇息住宿。“站”、“铺”均配有人员专理驿事、驿站、急递铺建立有一套完整的驿传组织和纪律,并以之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之一,负责监察的御史如发现驿站管理不善。邮亭荒废,道路失修,便上奏朝廷予以弹劾。
      据《会典事例.嘉庆志》载:黄梅县驿站、急递铺设置及其组织:
(一)  府治东驿道(又名“省际”驿道)。驿站设在停前(旧),下辖七个急递铺。
停前驿站:马五十匹,马夫二十五名,兽医一名。
大河铺:铺司二,铺兵四;
金钟铺:铺司一,铺兵五;
县前铺:铺司一,铺兵五;
柘林铺:铺司一,铺兵四;
土桥铺:铺司一,铺兵四;
三渠铺:铺司一,铺兵六;
毕家铺:铺司一,铺兵四;
(二)  县治驿道。驿站设在县治、孔垄两处,下辖八个急递铺。
       据《黄梅县简志》载:孔垄在康熙十三年前无驿,是年舒邬二宪核查各省驿,以梅城马送清江,日行百里力难,于清江口设驿,二年奉文建立。又清江口宋以前设有驿,名“临江驿”,如唐代诗人宋之问的《途中寒食题临江驿》即指此处。后只设过江渡船(民称官渡),由清江司管理。
县驿道县治站:马五十匹,马夫二十五名,兽医一名。
县驿道孔垄站:马五十匹,马夫二十五名,兽医一名。
骨塘铺:铺兵三
濯港铺:铺司一,铺兵四;
白湖铺:铺兵四;
孔垄铺:铺司一,铺兵四;
深沟铺:铺兵三;
塘六铺:铺兵三;
老夹铺:铺兵三;
清江铺:铺司一,铺兵四。
三、   黄梅县清末以前陆路交通
(一)  驿道
       据弘治版《黄州府志》载:黄梅县驿道有两条,一条为黄州府管理,即府治东驿道。一条为黄梅县管理,即县治驿道。
1、  府治东驿道,由广济县的双城驿前之双桥入境,经大河铺、金钟铺、县前铺、柘林铺、土桥铺、三渠铺、毕家铺,至安徽省宿松县的岩子铺。沿途有双城、大河、西河、土桥、龙须、停前、清江河等桥梁建筑。境内全长八十多华里。路宽8——10市尺。
2、  县治驿道,由县治出西门,经谷塘铺、濯港铺、白湖铺、孔垄铺、深沟铺、塘六铺、老夹铺、清江铺,至江西省德化县。沿途有明月、郭林、濯港、白湖渡等桥梁建筑。驿道全长九十多华里,宽一丈有余。过九江府(九江市)设有渡船人夫。
(二)  人行道(主要人行道)
1、  黄梅至东感大道:由县治小南门起,经马尾山、马鞍山、铁岭口、独山镇、黄花、黎岭至东感头,全长五十多华里。又马尾山分道走长岭、猫茨岭至下新镇,全长二十多华里,路宽五至六市尺,沿途有小南门河、独山等桥梁建筑。
2、  孔垄至李英大道:由孔垄、王坝、蔡山、胡世柏至李英,连接广济县垅坪镇等地,全长三十二华里。多走圩堤上,路宽丈余。
3、  小池至段窑大道,由小池经费塆沿长江内脚至段窑,通安徽省宿松县洲头等地,全长三十多华里。
4、  黄梅至挪步园大道,由县治北门,经苦竹口、程晃岭、大古岭、系马寨,至诺不远,通黄梅、蕲春中界岭,全长五十八华里。
5、  黄梅至李牌楼大道,由县治北门,经沙岭、渡河桥、土桥铺、三渠铺、停前、黄牯岭、李家庙、王安仁、柳林、次第登山,依羊肠石级路至李牌楼界岭,通往安徽省宿松县等地。为县东北山区主要通道,全长九十多华里。
6、  大庙至濯港大道,上由黄梅、春西界岭起,经大庙、大河铺、王枫树、王河、胡禄桥,至濯港街,全长五十多华里。又由王枫树分道,走花园山,至雷家咀,连接太白湖水运通广济,全长十华里。
7、  大河铺至杨家山大道,由大河铺,经一天门、四祖寺、门坎山、杨家山,通往广济县十八保等地山区,全长二十多华里。
8、  黄梅至界墩大道。由县治东门起,经西河桥、烟铺、东仓至湖北、安徽交界的界墩,全长三十多华里。
四、   驿道及主要人行道桥梁
       据查证:黄梅县古代桥梁建筑,可分两大类型结构和构造。山区河溪及寺观附近的桥梁,多为拱桥,有的桥西附以长廊木桁结构建筑。如四祖寺的灵润桥,五祖寺的飞虹桥。平原驿道、人行道多为石台圩石梁桥。其次一般人行道上,还有漫水石梁桥、石磴桥、石磴木梁桥、木架木梁桥等等。
       据光绪版《黄州府志津梁部分载:黄梅县古桥有四十六座之多,并详细记载了建桥经费来源及经修人轶事。今择几座较著名的桥记述如下:
西河桥:县东四里,通宿松大路,邑人桂明兰建。
勒马桥:县东四十里,停前镇鼓角山口,义军王仙芝打败唐招讨使曾元裕,在此勒马故名。康熙时重修。
胡禄桥:意生寺西,上通大河铺,下通濯港,乾隆间募修。
白湖渡桥:明知县朱壁倡建,崇祯末被毁,知县张云松重建,邑人桂灿庚等复捐修。
明月桥:县西关外,旧城隍庙东。
濯港桥:县西二十里,邑人喻颖建,其子喻道重修。
大河铺桥:在大河铺中间,邑人於益吾建,於焕才重修。
五、   驿道、人行道与公路的关系
        纵横交错的黄梅县古代陆路交通,无论平原山区都是取捷径的,以缩短两地距离。如今之柳界公路境内路段,就是沿人行道、驿道基础上选择的。黄小公路建国前皆沿人行道、驿道基础上选择的。建国后一九五二年修复时,因孔垄至清江东港堤一段,历遭水害,工程艰巨,才改走孔垄西边至小池口的人行道。黄梅至古角水库的公路,则皆沿驿道走向。
        据查《黄梅县简志》载:唐末王仙芝义军与招讨使曾元裕在古角一带激战,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及罗大纲等在黄梅几进几出,都是沿驿道进行军事行动的。
       一九四七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直逼国民党老巢南京的军事行动,在黄梅是沿着柳界公路向安徽省方向推进的。一九四九年五月,人民解放军南下,解放全中国渡江作战,大力抢修柳界公路,这一号称百万雄狮的军事行动,如不是沿公路运动,行军速度是不会有如此之快的。
       据有关史料记载,黄梅县公路,除少数专用和乡村公路外,绝大部分是眼下驿道基础修筑的。
(《黄梅文史资料第二辑》)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2

376

主题

1883

帖子

26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4-6-30 20: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临江驿"即小池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2

376

主题

1883

帖子

26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4-6-30 20: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叫“太子驿”


小池镇距黄梅县治46公里,位于长江北岸与江西九江市对峙,是在长江黄金水道与京九铁路十字形交汇处,自古至今誉为赤县神州通信枢纽地。小池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就有“太子氵伏   ”这个名称。《黄梅县志》曰:“太子驿原为太子氵伏   ,一统志谓在县南七十里,当是今之清江镇,在唐时,为临江驿”,这是清代乾隆丙子年知县薛乘时续修《黄梅县志》上所记载的。旧志曾载过:“太子驿即今停前驿,梁武帝行兵驻此,产昭明太子萧统故名。”又载:“明洪武十四年,知县黄子政奏建前,此并未尝有驿,旧志似讹,至谓以产昭明太子得名。”故《薛志》进行订正。《薛志》曰:“然据梁书,昭明太子萧统,以齐中兴元年生于襄阳,不在此地。且宋书宋苍梧王元徽初,使王奂镇夏口时,桂阳王休范刺江州,以舟过浔阳,恐为所劫留,自北岸太子氵伏   竟去。是宋时,已有太子氵伏   之名。驿盖因氵伏   得名耳。”

太子萧统,字德施,常州(今武进万绥镇)人,是梁武帝萧衍的长子,生于齐永元三年(公元501年),天监元年冬月册立为皇太子,死于梁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年),只活了三十岁。死后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太子氵伏   就是小池镇的前身,并不是因产太子而得名的。县志上说:王奂去镇守夏口,怕路过寻阳,恐被江州刺史桂阳王休范所劫留,故自北岸太子氵伏   竟去。这与史书记载的完全吻合。《南北史演义》载:“翌年(公元474年)五月,江州刺史桂阳王休范,擅兴兵甲,造起反来……宋廷颇有所闻。阴加戒备,会夏口缺镇,地当寻阳上流,朝议欲使亲王出守,监制休范。乃命皇五弟晋熙王燮出镇夏口,为郢州刺史。郢州治所即夏口。燮只四岁,特命黄门郎王奂为长史,行府州事。四岁小儿,如何出镇,况所关重要,更属非宜,宋政不纲,大都类是。又恐道出寻阳,为休范所留,因从太子氵伏   绕道莅镇,免过寻阳。”这就证实了在刘宋时,江北就有太子氵伏   这个地名了,而这个地名比萧统出世至少要早二十七年以上。

唐代时,太子氵伏   改名为“临江驿”,唐代著名诗人张籍写有《宿临江驿》诗:“楚驿南渡口,夜深来客稀。月明见潮上,江静觉鸥飞。旅宿今已达,此行殊未归。离家久无信,又听捣寒衣。”明代万历年间,临江驿改为清江镇(当时清江与德化小池共市于一街,以东港为界)并设置“清江司”,配有弓兵三十名,以巡江面。清代设“清江驿”配有渡夫、渡船,工资费用按季到官府支领。后来又设“清江铺”通江西德化县,永充铺司一名,徭编铺兵四名。现在小池镇为省级开发区,九江长江大桥取代了昔日的汽渡,“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将小池镇与九江市连在一起,火车、公汽来往频繁,交通非常方便,市场繁荣,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杨天元)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2

376

主题

1883

帖子

26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4-6-30 20: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母寺位于黄梅县孔垅镇吴河村西港东岸边。《德化县志》载:“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创建,元代兵毁;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僧继淳重建。有古木,枝荫亩地。”清康熙丙寅年重建,乾隆丙申年(公元1776年)毁,道光辛卯年(公元1831年)又重建,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被太平军部将秦日刚毁,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长春和尚重建大雄宝殿。公元1954年大水冲毁,1994年又在旧址复修前后两大殿堂。相传为五祖弘忍出家别母地,庙旁古木为五祖别母行前将讨米棍插在此地,翌日生根发芽,不几年,高十余丈,枝繁叶茂,可荫一亩。将近一千五百年的古树,至今仍浓荫滴翠,披霜傲雪。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2

376

主题

1883

帖子

26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4-6-30 20: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离母墩位于黄梅县濯港镇一O五国道濯港桥头西侧。《旧志》载:“相传五祖离母于此。”冯文炳在《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五祖寺》一文中说:“有地方名濯港,说是五祖的母亲把五祖,一个婴孩,扔到水里去又拾起来在那里洗濯的。就在濯港有庙之所在名离母墩,说是五祖在那里离母出家的。”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2

376

主题

1883

帖子

26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4-6-30 20: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柘林寺位于黄小高速公路西侧,去县城7.5公里处的濯港镇徐密村境内。庙堂座北朝南,地处平原旷野。北面有清水港,轻舟东西擦背而过;东面是三一八国道,快车南北侧身而飞;西面有大片低洼水塘,夏季荷花满池,群鱼戏水;南望匡庐横亘;四顾田连阡陌,村庄座落有次。据悉此庙始建于东晋安帝司马德宗时期(公元397—418年)。《黄梅县志》载:“远公所建。初建寺于港北,属张家湖。明永乐间(公元1403——1424年),敕赐护国寺。后迁港南,属黄连镇”,改称柘林寺。《晋书》载:“远公初居庐山,与陶渊明为友,后渡黄梅建道场,与刘遗民十八人结为莲社,谢灵运要求加入,远公认为灵运心杂,不同意他的要求。”可见柘林寺实属佛教净土宗创始人慧远祖师卓锡的古刹。寺内至今存有晋代“犀牛望月”石刻、清代乾隆皇帝御笔“柘林禅寺”匾额,乃是重要的古文物,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2

376

主题

1883

帖子

26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4-6-30 20: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临江驿

陈林安


       “鸡唱闻三省(鄂、赣、皖)”的黄梅县,位于大别山东端南麓与长江中下游结合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偏远郡县,而现在仍处于交通十字的交叉点上,横贯东西的滚滚长江和纵穿南北的“京九”铁路均经过黄梅县境。这两条水陆大动脉交汇处之北,距黄梅县治46公里的小池镇清江口(旧称清江镇),自古至今为赤县神州的通信枢纽之地。据史籍载:此地南朝时设有“太子驿”(未考证),唐代称“临江驿”,元朝改为“清江铺”,明清时更名“清江驿”。经考证,驿址设在清江口长江干堤外横坝头,与古城江州(现江西省九江市)浔阳驿一水相依,与雄伟的庐山遥相对应。素称黄梅十景之一“雨中春树,江上烟波,远望浔阳城廓,直如海市蜃楼”的“清江烟雨”把古老的临江驿点缀得更加景色壮观,历代名宦墨客于此无不留下宝贵的历史遗踪:南朝梁武帝肖统自襄樊下建业(今南京市),曾驻师太子氵伏(今小池境内);三国东吴水军都督周瑜驻节柴桑(今九江市内),曾渡江于“临江驿”东十里的江洲上犒军;佛圣五祖禅师弘忍从这里买渡亲送慧能过江南归;唐江州司马白居易于此江面上与沦落天涯、悲愤满腔的琵琶女“相逢何必曾相识”,写出了千古名篇《琵琶行》;唐代著名诗人宋之问、崔融、张籍等在此下榻,面对浩荡长江,于吴楚古邑写出了《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夜宿临江驿》等不朽诗篇;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好友,大都(今北京)人杨显之,曾于此处,面对江天万里、烟雨迷蒙的景色赞不绝口,用这个地名创作出了杂剧《临江驿》,唱出了朝庭命官张天觉与女儿翠鸾的悲欢离合……后来明朝诗人(隐士)汪美的《清江晚眺》把烟雨古驿的傍晚景色描述得恰到好处:“晚眺清江外,烟霞翠作堆。长空一鸟下,远铺片帆回。山色穿云见,涛声隔岸催。匡君遥谓我,何日破梦来”。
  斗转星移,千古临江驿历经沧桑变迁已不复存在。驿址今为黄梅“八一”大闸排灌站,古老的通信点已成为历史,当今取而代之的则是小池镇邮政支局。该局自建国以来,继承和发扬了古驿传统,一直被誉为鄂东邮政明星。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2

376

主题

1883

帖子

262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4-6-30 20: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江在州城南。自蕲水县流入县境,又东南过广济、黄梅二县南而入安庆府宿松县界。
蕲水州北三十里。《寰宇记》:源出大桴山,流入赤东湖。《志》云:蕲水出州东北三角山,逶迤而来,至州西北与蕲水县接境,回曲注于大江,谓之蕲口,亦曰蕲阳口。隋开皇八年,伐陈,蕲州总管王世积以舟师出九江,破陈将纪顼于蕲口。盖由蕲水出大江也。唐兴元初,包佶转东南财粟至蕲口,李希烈将吴少诚遏江道,不得西,蕲州刺史伊慎选士七千,列三屯奋击,败贼于永安戍,于是漕无留艰。宋置蕲口镇于此。在今州西三十里永安戍,或曰即蕲口戍。
五水在州北。《水经注》:蕲水出蕲春北山首,受浠水、枝津,西南流历蕲山,出蛮中。其间有五水。五水者,巴水、蕲水、浠水、赤亭水、西归水也。蛮户凭阻山川,世为抄暴。宋元嘉二十九年,西阳五水群蛮反,自淮、汝至江、沔,咸被其患,沈庆之讨平之。西归水,或曰在麻城县西北。蕲山,即大桴山。五水盖尽蕲、黄北境矣。
高溪在州东北。源出白岩山,南入蕲河,一名三十六水。又州南有钴?水,亦流入蕲水。○翻车水,在州东北八十里。《蕲春郡记》:九江王英布于翻车水北筑城,以示背楚归汉之意。今有翻车河城。又有西河在故罗州城西。俱流入蕲水。
赤东湖州北十里。蕲水流注于此,其湖有九十九汊,孔道所经也。中有永安堤,今掌于河泊所。又州治东有金沙湖,亦曰东湖。○鸿宿洲,在州西二里。旧《志》:县西一里江中有隆矶。《通志》谓在州东六里,似误。隆矶西里许为鸿宿洲,秋冬鸿雁多集于此。一名金沙洲,旁有石,名新生矶。
○大同镇州北百八十里,接河南固始县界,有巡司戍守。又州西六十里有茅山镇巡司。○大阳戍,在州西北二百里。刘宋时置,明帝泰豫元年,大阳蛮酋桓诞拥沔水以北、滍叶以南八万余落降于魏,盖时为蛮左所居。
兜矛山寨州东北十里。元末兵乱,土人立寨于此。又燕子崖寨在州北百二十里。元至正间,红巾贼乱,江不花团聚乡兵立寨于此。《志》云:燕子崖,岩石峻峭,如燕窝然。盖与兜矛山皆因峻险置寨也。○西河驿,在州北六十二里,陆道所经也。其在州城西者,曰蕲阳水驿。
广济县州东六十里。南渡江至江西瑞昌县百四十里。汉蕲春县地。唐武德四年,析置永宁县,属蕲州。天宝初,改曰广济。宋因之。绍兴初,废为镇,寻复旧。嘉熙中,徙治大江中洲。元还故治。县无城,今编户五十三里。
○积布山在县南百里。下临大江,叠石森立,形如积布,亦谓之积布矶。《水经注》:江水东径积布山南西阳、浔阳二郡界也。○多云山,在县东十五里,多云水出焉,流入罗田县界。又东冲山,在县东三十里,山高起冲霄,故名。
横冈山县北二十里。冈阜横立,山势高峻。又鼓角山,在县北六十里,上有九斗坪,颇宽广。宋建炎初,郡守甄采集众守御于此,故寨犹存。○石洞,在县南六十里。石山中有岩穴,广三丈余,中有七洞,深二十尺,洞口有泉,曰石洞灵泉。
○大江县西南五十里。自蕲州流入境,由此益折而南。县西南之黄石矶,县南之积布矶,皆临大江。《志》云:县南有武家穴,旁临大江,其上自盘塘下抵黄梅县之杨家穴,长百九十里,堤路横亘其中,商贾辏集处也。《舆程记》:盘塘在县西三十里,对江即兴国州之富池也。《通志》盘塘山在县南九十里,似误。
连城河县南七十里,地名连城。其东为湖港廖家口,有古沟,通黄梅陆路,久堙。正统中,复开之,以通两县舟楫。
武山湖县南六十里。湖滨有武山,又有樊哙城。《志》云:樊哙城东西各一小城,相传为汉九江王英布宅。又呼东京城、西京城。又马口湖,在县西南八十里,西流入江为马口渡。《嘉熙对境图》:宋初南征,自马口济江。《舆程记》:蕲州东三十里,即马口渡。今与武山湖皆掌于河泊所。又县西有青林湖,其旁有青林山也。唐太和八年,蕲州湖水溢,即武〔山〕诸湖矣。○梅川,在县西,源出县北横冈山,流入于武山湖。
○武家穴镇县南九十里。滨江,内卑外亢,为商民聚集之所,有巡司戍守。又县西南七十里有马口镇巡司。○龙坪镇,在县东南百十里,滨江,戍守以龙坪为上游发始之处。又双城驿,在县东六十里。
黄梅县州东百七十里。东至江南宿松县九十里,南至江西九江府七十里。汉寻阳县及蕲春县地。东晋置南新蔡郡及永兴县。宋、齐因之。梁末,鲁悉达纠合乡里保新蔡,因授悉达为北江州刺史,寄治新蔡。陈永定二年,为齐所取,废郡仍为永兴县,属齐昌郡。隋开皇初,复曰新蔡,属蕲州。十八年,改县曰黄梅。唐武德四年,于县置南晋州。八年,州废,仍属蕲州。乾符五年,招讨副使曾元裕破斩王仙芝于黄梅是也。宋仍属蕲州。嘉熙间,侨治中洲。元复旧。县城周五里,今编户四十二里。
○义丰城在县南。《唐志》:武德四年,于黄梅县置南晋州,又析置义丰、长吉、塘阳、新蔡四县,州寻废,县俱省入黄梅。按《陈书》:吴明彻攻齐,下晋州,克蕲城。晋州,盖齐所创置也。○九江城,在县西南七十里。相传九江王黔布所筑。《晋书》:宁康元年,于黔布旧城置新蔡郡。即此。
○漏头山县西八里。平旷可屯兵。宋末侨置县于中洲,即此。又黄梅山,在县西十里。山多黄梅,隋以此名县。○西山,在县西四十里,一名双峰,又名破额山。上有香炉峰、慈云塔,俗所称四祖道场也。又冯茂山,在县北三十里,顶有池,产白莲,曰白莲峰,亦曰东山,俗名五祖山。又北十里曰四祖山。
龙坪山在县北二十里。亦名凤平山。形势峭险,可以保御。宋戚方尝置寨于此。又矿山,在县东南十五里,山出铁矿,旧置炉,今废。
蔡山县南五十里,出大龟。《春秋传》大蔡,盖以山得名。梁末时,鲁悉达保聚于此。唐建中四年,江西节度使曹王皋败李希烈将韩霜露于黄梅,欲进拔蕲州。时希烈兵栅蔡山,险不可攻。皋声言西取蕲州,引舟师泝江而上,希烈兵循江随战,去蔡山三百余里。皋乃放舟顺流而下,急攻蔡山,拔之,进复蕲州。
○大江县南六十五里,过江即江西九江府城也。《志》云:县南七十里有太子γ,旧传梁武帝于此得子,因名。非也。宋苍梧王元徽初使王奂镇夏口,舟过寻阳。时桂阳王休范刺江州,恐为所劫留,自北岸太子γ竟去。是宋时已有此γ矣。旧有太子驿,唐改为临江驿,今亦名太子γ。又有散花洲,亦在县南六十里江北岸,相传周瑜犒士处也。
县前河在县治南。其源有三:一出龙坪山,一出县北三十里之小溪山,一出县东北五十里之鼓角山,合流至县前,由小池口入江。又有黄梅水,源出黄梅山。独山河,源亦出鼓角山,皆流入于源感湖,亦自小池口入江。
源感湖县东南三十里。上源诸水皆流注于此。又五阜湖,在县西百十里,中有五阜洲。《禹贡》九江纳锡大龟,世传此湖所出。又黄泥湖,在县西五十里。太白湖,在县西南四十里,其相近者曰北柴池湖。又有桂家寨湖,在县东南百十五里。今皆掌于河泊所。又有濯港,在县南十五里,自蕲州境流入,注于太白湖,其下流皆合县前河入江。○杨家穴,在县东南百二十里,滨大江,亦有河泊所。
○新开口镇县西南七十里。又有清江嘴镇,在县东南百里。皆有巡司,滨江戍守处也。又停前驿,在县东北四十里,为陆走宿松之道。
附见:
黄州卫在府治东北。洪武元年建,后改为所。十二年,复为卫。又蕲州卫,在州治西,洪武十二年建。今亦设黄州、蕲州二卫。
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吉林
精华
2

36

主题

1151

帖子

1662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662

IP属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表于 吉林省长春市 2014-6-30 20: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跟王奶学习黄梅的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西
精华
0

159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2587

IP属地:广西

发表于 广西 2014-7-1 22: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驿站系统作为大国的交通官邮系统是多么科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