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资讯平台7月1日讯:余杭是陆羽(733-804)开创茶文化之地,他潜心钻研茶道,煮双溪甘洌之水,品径山清香之茶,“阖门著述”,撰写了《茶经》一书,成就了世上首部关于茶叶的专著。这些事,大抵耳熟能详,只是许多人不知他的家乡在何处。 去年,我们一行到湖北天门县考察,东道主介绍,今日之天门不仅有众多杭州人来此开创基业,而且,还是陆羽故里。 茶圣陆羽生于天门,得道于余杭,二地茶缘,可谓源远流长。 他又说,天门人对陆羽相当敬重,他还引导我们参观了几处陆羽纪念地。 参观“陆羽纪念馆” 我们首先到访的是陆羽纪念馆,陪同人员介绍道:“陆羽为复州竟陵人,古时的竟陵,也就是今日之天门故地。刚出生时,陆羽就被丢弃在路旁,幸好有个僧人刚巧路过城西的一座石桥,忽闻桥下有群雁哀号之声,下去一看,只见大群鸿雁正用翅膀上的羽毛呵护一个冻得瑟瑟发抖的男婴。和尚就将婴儿抱回寺院收养,取名陆羽,字鸿渐。此桥被后人称为‘古雁桥’,所在街道称‘雁鸣街’,至今遗迹尚存。” 大家边听,边走,边赏,纪念馆主体建筑由雁桥、山门、前殿、后殿,回廊及服务设施组成,为歇山顶式仿唐建筑。前殿称陆公祠,陈列着陆羽生平木雕系列,画面有“鸿渐于陆”、“古井汲水”、“牛背读书”、“火门拜师”、“峡江考察”、“江南品水”、“御前煮茶”、“游子乡情”、“苕溪著书”、“茶道远播”。这些雕塑既表现了陆羽的传奇身世、博学多才,以及献身茶学的抱负,也道出了他客居余杭苕溪,潜心写作的茶旅生涯。 到访“陆羽故园” 接下来,我们到访县城中心的“陆羽故园”,一座新建成的开放式公园,为市民户外休憩之地,内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 故园的正中央,立有陆羽的高大雕塑。 众人举头仰望,只见年轻时的陆羽,书生意气,眉清目秀,眼神透露出淡淡的忧郁,手持茶盅,仿佛在向人们侃侃而谈,诉说着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向导说:“对于古代士人来说,只能研读经学,科考才算‘正途’,然而,陆羽另辟蹊径,虽钻研儒学,却将兴趣集中在被视为‘杂学’的茶道上。他写的《六羡歌》:‘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道出了陆羽不仅心怀坦荡,而且钟情于茶道、钟情于故乡。” 在故园内,筑有十层之高的陆羽楼塔,巍峨壮观,可以鸟瞰全城。 大家登楼赏景,只见全城的许多地方正在大兴土木,远处楼屋连绵而起,近处商市繁荣,车行如棱,令人心旷神怡。 杭州人在天门创业 东道主告诉大家,近年来,不少浙江人到天门来开创基业,办学校,开工厂,设市场,为天门带来了一股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清新之风。 这里有条街,称“义乌街”,不少商铺是浙江人开的,天门惟一的五星级旅馆——华泰饭店是杭州人投资的,天门最好的民办中学——华泰中学,也是杭州人办的,杭州人不仅在天门创业,而且,还给天门带来了制茶技术。 他又说,虽说天门是茶圣故乡,然而,地处于水乡平原,以种植水稻、棉花、小麦等农作物为主,茶叶产量有限。近年来,不少余杭人来此传授种茶、制茶技术,县里还派专人到径山学习种茶、炒茶技术,使得全县茶叶栽培与制作水平大有长进,不仅建立了茶叶种植园区,而且,还举办了陆羽茶道邀请赛,吸引了许多茶业高手来天门竞技。前些日子,有日本茶业代表团到访,观赏了天门茶道,品尝了天门产茶叶,大加称赞。而今,天门毛尖茶正在利用陆羽品牌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