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9
少校
汤汤汉水接沧浪 大楚沔阳唱渔歌
 
- 积分
- 10611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本帖最后由 沧浪渔父仙 于 2014-7-4 15:37 编辑


仙桃过早
作者:刘行国
油条油饼糊汤粉,团子蒸糕油凳子,
条糕汤圆洋糖酥,豆皮清酒糊汤酒,
豆浆卷子酥锅块,煮粑发糕水团子,
糍粑烧酶吊浆粑,面窝包面鸡公饺,
猪油锅块三鲜面,蚕蛹锅块牛肉面,
冲担锅块糖锅块,肉包糖包萝卜包,
凉粉凉面豆腐脑,牛肉豆皮金刚麒,
甜咸可口多滋润,抚今追昔好想尝。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一晃都半个多世纪了。这些年,每每到街上去过早,看到那一成不变的“老三篇”的早点,就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儿时老仙桃的过早,那个时候的过早还真是让人不能忘怀。
记得还是三年自然灾害后,母亲会在周一或者周五的早上让我们兄妹奢侈两天,都是八分钱和二两粮票,让我们上学前去吃上一碗糊汤粉和一根油条,送我门出门并嘱咐说:“吃了就到学校去,不要在路上玩,上课听讲啊。”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仙桃镇是沔阳县的县城。一条长一公里宽六米的水泥马路--解放正街,西起竹货街--生产正街向东延伸到一公里多长的新生街,算是全县最长最繁华的街了。
仙桃镇的闹市区在生产正街到县邮政局和沔阳师范学校那一华里的路段。由轮船码头向南经过百货公司,不到一华里的共青路,连接着横贯东西的建设街。走出青石板路的好义街,过解放正街,站在与共青路隔着十多个门面的爱民路路口,一眼就可看到不远的建设街小学、工人俱乐部、县大礼堂和县委会。
只因自仙桃镇的紫云里乘木船一过襄河就到了天门县和不到六华里的汉川县,小小的一个县城,成了三个县的物质集散的中心,仙桃镇热闹可见一斑。每当清晨,赶集的,上学的,上班的人流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好多人都是想到解放正街上和爱民路左拐过六个门面的仙桃粉馆,去吃上一碗滚烫可口的糊汤粉,外加一根油条。那在今天可算是吃十元一碗的鳝鱼粉或牛肉面了。
如今仙桃城区的鳝鱼粉馆,家家挂的招牌都是正宗的鳝鱼粉,并说是传统的。可老仙桃的粉馆的糊汤粉不知不觉给改名了。记得儿时的家,就住在仙桃粉馆的隔壁。时值半夜三点时分,粉馆的师傅们就开始忙碌了。榨粉的榨粉,熬粉汤的熬粉汤,做鳝鱼鮹子的做鳝鱼鮹子,赶的是在清晨六点半就有顾客要吃的粉了。
一碗可口的糊汤粉,做出来也实打实不容易。从把猪头骨,猪杂骨砍好了下锅,到一锅骨头汤做好,着实要熬上三个来小时,再调味下糊。去吃粉的人,与其说吃粉,还不如说是都想喝喝下了糊的骨头汤。吃一口粉,喝上一两口粉汤,尝尝师父给粉上面放的三到四根鳝鱼鮹子,那个爽就别提了。
老粉馆的粉汤味道好,好在熬汤的食料和料理的技巧。师傅在汤快熬好时,会把十多斤喂养了两三天清了肚肠活鲜的鳝鱼倒进一锅骨头汤中,煮上十来分钟,然后把鳝鱼捞起,用勺子破肚去肠。鳝鱼的头、血和肠肚都熬在汤中,并随之对破,将其切成近一寸见长的鳝鱼细条,放进油锅炸个半酥,捞起酥香的鳝鱼条然后浸泡在酱油里。当粉下好了后,师傅会把鳝鱼鮹子放在下好的粉上,再撒上一些香葱。
那一碗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糊汤粉,你看了就会流口水,吞冷涎。
仙桃的过早,还真有不少让人回味的。粉馆的冲担锅块、酥锅块,蚕蛹锅块、肉包子;老银行隔壁湘江餐馆的糊汤酒,洋汤酥、发糕,水团子。仙桃诊所和新华书店旁饮食四店的三鲜豆皮和金刚麒;新生街饮八食店的团子和鸡公饺;好吃街--好义街青年饭店的牛肉面;何金堂师傅的糯米豆浆泡油条,样样吃了会让人赞不绝口,点头叫好。
如今都时兴传承饮食文化,回想起老仙桃的过早,如今过早的花样可是逊色了好多。人们每当去过早,那可着实是左右为难,不知道吃哪好,感到样样乏味,无奈的就只好吃“随便”了。倒是人们经常念叨的老街,就是解放街尚且有一家的过早,还倒是有一点老仙桃粉馆粉汤的味道。也许是自己恋旧吧,就时不时的光顾一下老仙桃湘江餐馆,原来仙桃老粉馆李师傅在那开的粉馆,吃吃那带有老粉馆糊汤粉味道的“鳝鱼粉”。尝尝李师傅做的蚕蛹锅块。
或许是生意的原由,李师傅也用起“鳝鱼粉”说来招揽顾客了。那天有兴就和李师傅聊起了老仙桃的过早。“我的糊汤粉和蚕蛹锅块你也吃不了几年了”,他一边摇头一边接着说,“年岁都过了花甲,今天不知明天的,老了做不动了,做不了几天了。你说教个徒弟吧,可如今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老仙桃的过早是吃不到了的,吃不到了,回想一下老仙桃的过早倒也是一种享受啊!哈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