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石峰峡——福建永安小陶镇惊现神秘大峡谷 □《三明日报》记者 詹昌政 2014年7月4日《三明日报》A1版正版刊登詹昌政文章和组图《探访石峰峡》
我去过石峰村多次,竟然不知它有一条奇特的大峡谷。 石峰村隶属永安小陶镇,是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存有大量的红军标语,出现全国唯一的“红军庙”——石峰峡就在这个村的水尾。 水尾廊桥前,修了一坝,将村里的溪水引去发电,从渠到发电站,绝对落差达二百米。不久前,我和老村委主任管瑞真从桥后的渠边下到溪里,面前惊现石底溪床。再往前走,仍是全石为底,水泻为沟,为洞,加上两岸树林茂密,顿觉诗意盎然。 溪水少,以溪床祼石为路,我们往下游走去。除了老管,很少人走过——也就是说,根本就没有路。走不几步,溪床就折成了断崖。一路走去,一再跌宕,但全是石峡。往往,断崖之下是深潭,我们只能沿着岸边的原始次森林觅路,踩着石壁边的藤条,攀着崖边灌木,或者顺着潭边缓坡下滑,踏上溪滩。此时回望,只见崖顶瀑布飞悬,峡谷静寂,天空蓝成一长条。 这样跋涉,有如电梯下行,一层一层下降,每降一层,就另有一番景现,或瀑,或潭,或滩,或崖,或奇石,或茂林,都可入画。当然,我们随手采了灵芝、石斛,面对溪里的游鱼,指指点点。老管说,这条峡谷多好啊,两边树林多密啊,一定要开发旅游,让城里人来探险。 当我们历经了三公里长的探险之路,溪水渐多——那是两岸山泉汇聚成流的。当水势舒缓,峡谷平展,眼前出现一座水电站。抬头仰望,水管如同天上挂下来的。再往前走一小程,谷口豁然开朗,一派湖面气象。老管说,这是水库,下游是桐林村,洋面了。 哦,洋面的人知道上游竟然有这样一条神秘的大峡谷吗?
廊桥前的水尾坝
廊桥下的溪谷
水冲石,石如蚀
瀑声与蝉鸣一起唱出了峡谷的寂静
一潭连着一潭,潭下是又一个瀑布
这条藤,就是探险者的路
林间适于生长灵芝
石隙中的生命
古藤,草药,崖壁
当地人说,这是草药
峡中朽木不知倒于何年
雷劈石
谷口的水库
电站人家,仿如世外的田园生活
濑面绵延,水声如歌
崖岸上,绿树成林
林间觅路
瀑下成潭
断崖成瀑,上下无路(上传者阿管注:瞧,体虚的阿管,在此望而却步打退堂鼓了)
崖边寻路
谷底的水电站
水从天上来
溪水沿着渠道去发电
以上图文于2014年7月4日《三明日报》A2版整版刊登,百度搜索“北上抗日宣言发布地石峰”,精彩更多 上传者注:本稿曾在2014年7月4日《三明日报》A2版整版刊登,为黑白版照片,经原作者同意,现将同底版彩色照片发布于本网。2014年6月10日,上传者管其乾曾随同詹昌政一道前往水尾采访,遗憾的是,由于身体方面的原因,管其乾放弃了全程陪同考察,等詹记者返回石峰村时,已是二、三个小时之后,当时詹记者的一件衬衫全部湿透了,那衬衫,如同在水里泡过一样;考察峡谷时已是上午时10许,未带干粮和饮用水,他们在路上可谓又饥又渴,由此可见采访这样的新闻,需要相当吃苦的精神。 同日,小陶镇文化站站长黄光棉曾随同采访,稍后,还将发布黄光棉的相关照片。 另外,关于电站用水后,瀑布缺水问题,石峰村民已初步形成共识:1、用水泥管将距离水尾风雨桥最近的陈坑的山泉水引入电站大坝下;2、可在电站大坝下再筑蓄水池,等游客到时再开闸放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