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大冶市规划局获悉,《大冶市城乡总体规划纲要(2013—2030)》已通过专家评审。这意味着,全域规划即将展开,大冶将实现城乡规划无缝对接。 新规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对城市性质、目标和规模,市域城乡统筹规划,中心城区规划,小城镇和新农村规划引导及规划实施进行了详细规划。
那么,新的规划相比较09版本的有哪些变化呢?又有哪些新的内容和亮点呢?
“城市”变“城乡”
近年来,随着大冶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开展,《大冶市城市总体规划》做确定的城市空间结构、建设用地结构,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冶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 去年,黄石提出“全面推进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加快建成鄂东特大城市”的宏伟目标和大冶提出的“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改革活市,建设美丽大冶”的战略部署下,大冶市委、市政府站在大冶市未来城市发展的高度,确定了不再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而是直接编制城乡总体规划。 谈及此次修编工作中最大的变化,市规划局规划编制科科长姚甫红说是把“城市”变为了“城乡”。 姚甫红介绍说,此次修编工作的背景有所不同,09版规划依据的是《城市规划法》,而新版依据的是《城乡规划法》,对“镇域规划”、“村域规划”都做了明确说明,甚至某一块土地的具体功能将在规划中被明确。这势必将有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的协同发展,加强城镇之间的功能协调,带动乡村地区的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工业”变“园林”
“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湖北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具有悠久青铜文化历史和显著湖滨生态特征的新型工业城市。”在09版的《大冶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对城市的性质还是明确大冶应该朝着“工业城市”发展。 而新版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冶应该走“生态城市”之路,大冶未来发展的城市性质应该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及武汉城市圈的重要节点城市,以新兴产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为主导的滨湖生态园林城市”。 新规中明确:以建设“美丽大冶”为总目标,建设“六个城市”:“山清水秀”的生态城市、“底蕴深厚”的文化城市、“转型发展”的示范城市、“城乡一体”的先行城市、“争先进位”的实力城市和“宜居宜业”的幸福城市。 对此,姚甫红表示,新版的定位更符合现阶段大冶提出的“生态立市”的发展目标。 本轮总规修编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城市人口规模分别由09版32平方公里、30万人提高到60平方公里、55万人,将有力支撑大冶向宏伟目标迈进。
“有序开发”变“生态优先”
在城市转型的道路中,大冶始终发挥着大冶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把握城市发展的新机遇,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优化市域城镇体系结构,有序地发展城镇和对资源的开发利用。 姚甫红介绍说,而在新规划编制时,大冶明确“生态优先”,以保护为主,并进行生态修复,注重治水、造林、布绿、防污,为可持续发展留下生态空间。 根据城乡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依据生态原则,大冶将设计良好的人工生态系统,顺应自然生态环境,扩大区域环境容量。 为避免城镇建设对乡村景观、农业用地和生态空间产生强烈的冲击,使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受到破坏,要求城乡空间的布局与组织应从保护区域生态安全的整体要求出发,构筑起城市建设区、田野景观、生态用地相互交融的“生态城乡”。
“主城+组团”变“一心一组、两带四区”
“主城+组团”模式,是大冶09版修编的规划中对城区空间结构的一个发展定位。对包括老城区、城北新区、罗桥、城西、火车站在内的五个片区,以及马叫组团为相对独立的生活区和古矿遗址保护区进行了相对完整的规划。 其间,为了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近年来,用“全域大冶”的理念,大冶制定了《城乡统筹发展实施方案》等3个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加大了《生态建设规划》、《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等一批配套的专业规划的制订和实施力度。 新规划中,市域城乡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心一组、两带四区”。“一心”:即大冶中心城区,是辐射市域的城市发展极;“一组”:即殷祖镇和刘仁八镇构成的城镇族群;“两带”:即还保金(金山店)城镇带和陈灵金(金牛)城镇带;“四区”:即城市化核心区、西北城镇发展区、西南城镇发展区和东南生态发展区。 姚甫红认为,新规划中涵盖了大冶所有的乡镇(场、区),新规的制定和实施,将构筑起了大冶统筹城乡发展新框架,有力推动城与镇、镇与村的齐步发展、共同繁荣。
规划“2343”产业发展核心体系
09版规划中,只是简单的提及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目标。 而新版的规划,明确对市域产业发展进行了规划,也对各乡镇进行了城镇村职能定位,对一些“因矿而建”的城镇,加紧产业结构调整,避免出现“因矿而衰”的现象。 新规中明确按照“延伸、跨越、融合”的发展思路,规划了大冶“2343”产业发展的核心体系。“二先导”:规划大冶重点发展金融服务和产业孵化,前者依托尹家湖区域发展融资、担保及产权交易等金融服务;后者依托保安湖建设新品研发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三战略”:规划大冶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三大战略姓新兴产业;“四支柱”:规划大冶继续壮大“机电制造、饮品食品、纺织服装和新型建材”产业集群;“三特色”:规划大冶重点发展康体度假、文化体验和生态休闲三大特色旅游产业。 全市按照“一心两带三轴四片”(即:中心城区、锦冶线和大金线产业密集带、锦冶线、大金线和刘金线等三个区域产业拓展轴、城市化核心区、西北城镇发展区、西南城镇发展区和东南生态发展区)产业空间总体布局,依托经开区、金湖生态园和尹家湖金融中心,主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服务业、商务会展和生态文化旅游等新型产业。 而对还地桥、陈贵、灵乡作为综合型特色乡镇规划发展,保安、东风农场、茗山、殷祖、刘仁八作为旅游型特色镇规划发展等都做了明确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