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211
版主
   
- 积分
- 15147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
残疾夫妇培养出状元郎
本报记者简俊晖 通讯员邵峥嵘 汪明珠 何维文
这些天,汉南区银莲路20号残疾人何维祥家一直人来人往,不少人前来道喜:何维祥的儿子、汉南一中高三学生何义,以652分的成绩夺得今年汉南区高考理科状元。“你们夫妻两人克服困难,培养出高考状元,真是不简单!”前日,汉南区委书记涂山峰也专程赶到何家,安排解决何义的大学学费。
坚持六年照亮孩子回家路
昨日,记者来到何家,家中最显眼的家具,就是两张床、一张书桌,还有一台电视机。18岁的何义和何维祥、邹又安夫妻,在这间30平方米的房子里生活了17年。
今年60岁的何维祥因腰椎摔伤残疾,20多年前开始摆摊补鞋为生。1995年,他和同为残疾人的女青年邹又安结婚,次年生下儿子何义。
何维祥的鞋摊收入不稳定,直到现在每月也仅有五六百元收入,妻子邹又安在残疾人福利厂上班,收入也不高,一家三口的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但生活再苦,夫妻俩也不愿让孩子受苦。“每个星期都要给儿子做三次荤菜。”邹又安说,即使再困难,发工资时她也会将买荤菜的钱拿出来,“专款专用”。
何维祥也有自己爱孩子的方式。初中开始,何义每晚回家,都会把自行车扛到4楼的家里,防止被盗。“无论多晚、天气多冷,爸爸都会等我,用手电筒照亮我回家的路。”何义说,6年间,父亲从未中断过。“我们两个人没什么文化,帮助不了何义的学习,只能尽自己所能让他生活得更好一点。”昨日,何维祥说。
如潮关爱涌向寒门状元
得知何义成为汉南区高考理科状元的那天晚上,夫妇俩高兴得一夜没睡觉。腿部残疾的邹又安还一瘸一拐地亲自回娘家报喜。“他填报的志愿是华中科技大学,录取应该不成问题。”邹又安说,但喜过之后,他们又开始发愁了。“孩子的老师说大家会想办法给何义筹集学费,但是孩子的生活费我怕负担不起。”说到这,何维祥有些哽咽:“亲戚过得都不宽裕,我们也不忍心找他们开口借钱。”
何家的情况引起汉南区的重视。前日,汉南区委书记涂山峰专程来到何家,看望何义及其父母,让他们放宽心,“你只管把书读好,将来回报父母和社会,其他的事不用操心。”按照该区的安排,区残联准备给邹又安更换新假肢,该区教育局等部门也制定了帮扶措施,帮助何义解决上大学的费用。
目前,何义正在做家教赚钱贴补家用,他说,希望自立自强,回报社会的如潮关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