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帮忙看看,这篇日志在QQ空间里发不出来,究竟是哪句出了问题,我好修改。
天不知怎的,阴沉沉的,小雨悄然而至,又不知何时停歇了。没有风,雨打在屋顶上,沙沙作响,令人心情宁静。这样的天特别适合读书。
今天读的是一篇发表于1986年的《北京文艺》上的短篇小说《支书下台唱大戏》,内容并不复杂,若论艺术性,倒也不是最高,但结合近一年来习总的反腐动作,特别有意思。
大家都知道,我党干部一向有着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但到如今,这种传统似乎很罕见了。能不做丧尽天良的事,就谢天谢地了,还哪敢去论其它呢?如此一来,不折腾,不扰民的庸官也是升迁的资本。那么,优良传统是如何失去的呢?今天就随着这篇小说去探讨一二吧。
小说开头讲述了县剧团在改开以来,终于弄到无法生存的地步,眼看着剧团演员一个个饿得黄皮寡瘦,正准备散伙,突然接到一个演出邀请。原来是某村支书下台,村民们凑钱请县剧团到村里唱台大戏。
四十多岁的团长郑三保,正义感很强,听说是村民凑钱,就估摸着这名支书该有多黑,什么钱都敢收,如今遭了报应吧,如此大快人心的事,尽管那个年代村民们总共才凑出112元钱,但郑团长还是决心把这个戏唱好。全团演员们也摩拳擦掌,十二分的认真练习,都憋了一口气,一定要把这个戏唱好,要好好地借这个戏弘扬一下正气。
对于郑团长来说,这样坏的村支书下台了,还要感谢一个人,就是乡党委书记老门,老门在上任之前,就因工作关系与老郑打个不少交道,像什么弄点物资给剧团啊,白看戏啊,反正很熟。尽管这个人有时连话都说不清楚,但在机构改革中,被任命为乡党委书记,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把这坏支书给撤职了。老郑心里头是对他充满敬意的,同时为了让演员吃点饱饭,老郑让剧团演员提前进村排练了。
一进村就发现怪事了。
原来,村民们花钱唱戏并不是为了庆祝村支书下台,反而是为了安慰下台的支书的。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老郑除了正义感很强,更有一颗狄阁老的办案精神。他决定一查到底,想彻彻底底地了解一下这个下台的支书究竟是个什么人物。
但就在这时,老门不请自来,这个刚刚当上乡党委书记的老朋友,一来就板着脸,要求县剧团立即停止演出。
老郑不仅正义感强,而且脾气挺倔的,质问老门,老门以官腔含糊其辞,老郑坚决不肯,两人当场闹翻。
这一风波不仅没有打乱老郑了解村支书李润娃的步伐,反而进一步激发了他调查研究的热情。他一家一户地了解,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调查,李润娃的形象就越来越清晰。
这个李润娃二十出头,就从老支书手上接过重担,一接手,就像疯子一样,口口声声地要为村民"办点实事"。结果还真办成了三件事:办村小学,打一口井,栽植苹果树。这些事,人人都想做,但只有李润娃办到了。他为了办成这三件事,什么苦都吃过,什么话都说过,就是当面下跪哀求的事也是做得出来。只要能为村民办事,苦、累、丢面子,对于这个只有初中学历的年轻支书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这三件事里,尤其是第三件最难,前面两件还能指望县里拨款,而第三件事,则涉及到百姓家家户户拿钱出来投资。在那个年代,村民的觉悟远远没达到那种高度,村民们更看重眼前的利益,所以遇到了极大的难度。小说花了大量笔墨来描写其中的困难,但李润娃硬是办成了,正当人们享受着苹果成熟的好处时,乡党委却突然把李润娃的支书给撤了。
老郑是一个认真的人,他又从李润娃的作风和经济问题方面调查,因为对于大部分干部来说,即使有能力,有功劳,也基本上摆脱不了这两者的诱惑。
访问来访问去,李润娃夫妇是那种同甘共苦的心灵之交,恩爱得很,即使村里最随便的妇女,也没有半句坏话。至于经济问题,不问不知道,一问才知道,这么多年来,不仅没有挪用半点公款,反而为村里垫了几百元(现在的年轻读者可能不知道几百元在八十年代初是个什么概念,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几万元吧)。就这样一个有能力,办实事,作风经济都没问题,什么都为村民着想的好支书,却被撤职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皇天不负有心人,就在老郑没有头绪的时候,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她看到老郑采用我党调查研究的传统时,以为是县里派人来调查了,就把真相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郑。
原来上头有人以给她儿子提供工作为条件,指使她去作伪证,指控李润娃与自己儿媳关系不正常等。这段时间以来,时时受着良心的谴责,所以就主动告诉了老郑真相。
那么李润娃又是得罪了上头谁呢?
正当所有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邻村的干部透露了真相,原来,老门要以低于市场价许多的价钱来收李润娃他们村的苹果,李润娃坚决不同意,于是被撤。了解了这种情况下,老郑愤怒了。
他像一个勇敢的英雄,当场拒绝了县文化局赵局长的说词。并且以百般的努力,为村民们上演了一出精彩大戏。
小说到这里戛然而止了,给我们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少数官员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的丢失,不是美帝的险恶,也不是一穷二白的发展背景,而正是从内部开始瓦解的。
就拿这篇小说来看,一个乡党委书记,就能一手遮天,以个人利益或喜好来随意罢免或任用官员,那么长久以来,他所提拔和运用的官员必然跟他一个德行。正所谓,邪恶势力必然发展邪恶势力,腐败分子必然提拔腐败分子。当党内背离信仰,丧失为人民服务精神的人越来越多,那么那些坚持信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人就必然受到打击和排挤。前者越多,就会导致正不胜邪。
一些高级干部也是腐败分子,那么这些腐败分子提拔的官员,也必然都是一丘之貉。腐败的国级提拔腐败的部级,腐败的部级提拔腐败的厅级,腐败的厅级提拔腐败的局级,腐败的局级提拔腐败的处级,腐败的处级提拔腐败的科级,腐败的科级介绍腐败的垃圾入党,所以,就这样一路腐败下来,同性相吸,异性相斥,腐败分子越来越多,以致就像《蜗居》里所说的,你要是没有小三,不贪污,你就在官场混不下去。
因此,习总掌权一年多来,打老虎、拍苍蝇,深得民心,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所以,查处腐败官员,不能点到为止,要一挖到底,当初是谁提拔的?要拔出萝卜带出泥,顺藤摸瓜,追根溯源,往上追查腐败分子的保护伞,治标的同时,也要治本。当然,真正的治本,不是指望这些腐败分子认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当一个干部以官员自居时,他的大脑里已经根本就没有什么为人民服务的概念了。
所以,反腐任重而道远,需要全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