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如火,华中人脸上却涌动着欢欣的笑意。随着2014年中考成绩的揭晓,华中学校再次用实际行动创下了一个教育的奇迹:该校106人参加中考,有16人上了一中线,17人上了实验高中线,超额完成了市教育局下达的任务指标。这是继今年高考大获全胜后,华中学校又迎来一次中考的大丰收。
天道酬勤106人参考16人上了一中线 学生相珺珺,刚上初中时,成绩并不理想,在106名学生当中,他排在60名之后。可是今年中考,他却考出了526分的好成绩。三年时间,让他在不断地提升中实现了完美蜕变。 而像他这样的学生并不在少数。华中学校是一所私立学校,没有规定的招生片区。有人笑称:“来华中的,一种是成绩差没心思学的,一种是父母都不在身边,送来全日制寄宿的。”虽然是笑谈,生源质量之差由此可见一斑。 困难面前,华中师生逆流而上,通过三年的努力,他们共同交上了一份浸透着心血和汗水的满意答卷:106人参加中考,有16人上了一中线,17人上了实验高中线,超额完成了市教育局下达的任务指标。据了解,在16名上一中线的学生当中,有14人是直接从华中学校小学部升上来的。 而今年考了533分的焦子锐,不顾家人的反对,坚持把第一志愿填上了“华中学校”。之所以这么坚定地选择华中学校,焦子锐有着自己的理由:“自己独身一人在大冶求学,这里的寄宿制学校生活就像给了我一个家,学校半封闭式的管理让我觉得很安全,而学校提供的优厚的奖学金也能为家里减轻一点负担,而我,也不想离开熟悉的老师和同学们。”专程从深圳赶回来的妈妈在听了女儿焦子锐的一番分析后,含着眼泪对女儿说:“不管怎样,妈妈永远支持你。” 高瞻远瞩为每位学生搭建发展平台 “取胜的关键,在于学校实行的一套严格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该校校长张次先说。 多年来,华中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在管理上摸索出一套科学管理体系:从教学楼到宿舍再到食堂,由学校领导、班主任、值日老师全程跟踪管理,做到不留死角的全方位管理。由学部统筹,从年级组到各班主任,实行责任制。这种管理模式,有效地推进各级有特色地开展工作,各年级既有统一的管理目标,又有相对的独立管理体系,从而激活了学校的管理机制,收到了很好的管理效果。同时,重视习惯养成,注重细节管理,提升学生的品质素养。针对学校生源质量相对较差,且留守和单亲家庭学生较多的实际,该校以创建优良校风为着眼点,把培养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作为切入口,引导、鼓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班主任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另一方面要跟家长做好沟通,每个月至少要跟每位学生家长沟通一次,特别是对于留守、单亲家庭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 在教学方面,坚持贯彻“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质量方针,实行分层次教学,为每一个学生搭建了不断发展的平台。老师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地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 焦子锐是初二上学期转来华中就读的学生。刚来时,她的英语成绩总在50分左右徘徊,可在今年的中考中,她的英语考了104分。她说,这要得益于学校实行的培优补差活动。班主任兼英语老师黄言兵会定期归类错题,对像她这样“跛腿”的学生进行加强训练。 无独有偶。实行一对一辅导,对薄弱学科进行加强训练已成为华中学校的一种教学常态。很多学生在经过三年的磨砺后,发散出夺目的光彩,成为华中教学实践的最好例证。 桃李芬芳“严师”“保姆”演绎不悔的青春 中考成绩出来后,初三(1)班班主任黄言兵的手机顿时成了“热线电话”,不时有学生或学生家长打来电话向他报喜,表示感恩。他说:“这个时候,是我们老师心里最舒服的时候。哪怕付出了再多的心血和汗水,在这一刻也觉得值了。” 今年,他们班36人参加中考,有15人过了一中线,被其他老师冠以“最牛中考班”称号。“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为了学生,24小时全天候待命。”黄言兵就住在学校,每天早上6点,他已站在学生宿舍门口,督促学生起床,晚上11点,看着学生回到宿舍安然躺下后,他才回自己的家。学生有个头疼脑热什么的,往往第一个告诉他,然后才告诉家长,陪学生看病、帮学生拿药都成了他的“份内事”。对于他这种“保姆式的服务”,学生焦子锐可谓深有体会。每到换季时节,体质较差的焦子锐都会被肺炎所困扰。只身一人在大冶的焦子锐,总是被黄老师带着到阳光诊所去打点滴。焦子锐的妈妈动情地说:“黄老师就像一个父亲一样关爱着我的孩子,孩子能有今天的成绩,我真的非常感激他。” 在生活上,黄言兵是“保姆”,而在学习上,他又是一名不折不扣的“严师”。每学期伊始,每个班主任都会出台一个“治班方略”,严字当头,抓两头促中间,是黄言兵一贯坚持的治班之道。每天晚自习之前,学校安排有一个读报时间。黄言兵会充分利用好这一时间:“有时是我自己进行总结和反省,更多时候会让学生站上讲台,讲一讲自己这一天的收获以及明天的打算等。这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更加自觉地学习,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学生学会如何有效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可谓一举多得。”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每一点成绩都记录着艰辛和汗水,每一瞬辉煌都凝结着智慧和胆识,每一个步伐都印有眼泪和欢笑。在教育这块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勤勉的华中人已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开创出一片新的、更宽广的天地!如今,前进中的华中学校正满载着社会各界的厚望,向着更宏伟的目标迈进!
记者冯素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