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江西穷什么?
小时候,我总觉得天底下最富的地方肯定是我们家乡—江西,我老家在九江,经常可以看见有从江北过来的乞讨者,在表达自己的同情心之余,我就不免感慨,觉得江北肯定很穷,不然哪来的这么多的乞丐。也经常见到一些做手艺的浙江人,专门走门串户的帮人家做些木匠漆匠等等之类的手艺活,还听我的父母说,曾有温州人在家乡做砸石头之类的体力活。用现在的话来说,那时候浙江人还给咱们打工呢。我的自豪感从小就养成了的,还记得在小学三年级我写过一篇作文,就说我们家乡如何如何富有,外地如何穷,用的语气是那么肯定,那么坚定,似乎是不用质疑的真理一般。
长大了,作为江西人的自豪感彻底的丧失了,甚至连自尊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97年南下广州,我从北到南穿过江西,在江西境内行进,越往南心情就越悲凉,进入赣州境内,看到的尽是低低矮矮的房子,我甚至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个时候已经去过一些地方了,看到湖北的农村比我们江西好,看到河南的农村比我们好,广东浙江就更不用说了。
那个时候,我也知道了,江北很多人出来乞讨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三年可以乞讨到一栋楼房,可以取上一个媳妇。那个时候,我也看到了,很多浙江人来了,不是做手艺,更不是做苦力,他们是在这里做起买卖,做起了老板。而我们江西人呢,自90年代初,已经大量大量的南下或者东去做手艺,更多是做苦力去了。
常常听我们江西人自夸我们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可是这是真的么?一千多年前,那么一个落拓的读书人到江西来蹭了一顿饭,吃了一顿酒,客套的说了几句恭维话,江西人还真的信了,一信就信了一千多年。其实从小我也相信的,直到大学被我的一个湖南的兄弟彻底打击了我之后,我才觉得,我们江西真的不配这个称号,我们在许多方面连人家湖南都不如,遑论江浙?记得小时候听说一句话“两湖将帅,江西秀才”,现在才知道,就是历史上的读书人我们也没有占什么优势。
可是,我们竟然能在这个虚幻的虚荣里陶陶然一千多年呢。不仅如此,我们还有更绝的呢。记得有年在西部某省的一个国家贫困县调研,该县常务副县长在为我们接风的酒席上介绍他们县的经济情况,反复强调着他们县是什么“马铃薯之乡”,“大豆之乡”,还有一个我忘记了,反正也是个什么农业经济作物的“之乡”。听到他们县已经获得这么多的荣耀了,开始我还以为他们县已经脱贫了呢。可是跟当地的老百姓一交流,原来压根儿不是。我问一个老人家他们一年靠这些经济作物能够收入多少,那位老农民说:靠地里你能刨出几个钱?我那时候算是明白了,这个“乡”那个“乡”的称号有什么啊,给你这种称号是因为你太穷呢。
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一句话:穷不过三南。这三南是哪我就懒得说了,97年我算是见识过了的。穷也就罢了,可是我们竟然还有人引以为荣。说什么“赣州是江西省的一个农业大区和经济作物主产区,现已建成为全国的重点林区和全省的糖业、烟叶、桔生产基地,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命名市内的信丰县为脐橙之乡、南康市为中国甜柚之乡、安远县为中国九龙蜜柚之乡、寻乌县为中国蜜桔之乡、大余县为中国瑞香之乡;石城县为中国白莲之乡、崇义县为中国毛竹之乡、赣县为中国板鸭之乡、会昌县为中国肉兔之乡”。哈哈,有意思的很,原来我们江西就靠农业经济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四个现代化呢。有本事就不要拿着这些来忽悠人,现在谁不知道,农业大军的番号是“836138”啊,哪里有年轻的在田地干活!
同样的,我们的瓷都景德镇也一样在以前的辉煌里沉睡了一千了,而且还有江西人动不动跟人家吹嘘一番景德镇。可是,景德镇的瓷器现在有什么市场?别以为你的瓷器经常被国家领导人拿去送人,你就可以抱着瓷都这个称号睡大觉了。你不看看,我们瓷都一年卖了多少瓷器啊?你不看看,人家潮汕地区的瓷器是怎样横扫全国,是怎样出口海外的?有年某省省会的一次什么会上,我看到我们的景德镇瓷器摆在一楼底下贱卖都无人问津,心里真不是滋味!也好,瓷都的称号给了人家更好,也让我们江西人能够好好反省一下了!
某年同事和我一起来庐山游玩,同事们很觉得奇怪,问九江人是不是都特别有钱,不然哪里来的那么多的闲工夫花费在麻将桌上,玩扑克牌上。我尴尬了半天,只好说家乡人都较悠闲。今年回家,特别有感触。我们家乡九江是在大变化了,搞工业区,建厂房,让人欣喜不已。可是我又发现了另外一件事情,已经建成的纺织厂竟然缺工人。闲着无聊,我就随便调了一下研。原来并不是没有劳动力,只是大家不是嫌工资低,去那干活嫌丢人,就是觉得活累,不愿意干。呵呵,斗地主,打麻将可以不下桌的“劳作”,真的干起活来,就这样了。想想江北人可以不要脸得出来乞讨,想想浙江人为了一口饭吃,就可以出来四处闯荡,我真的有些惭愧了
可是江西穷什么?好像还没回答呢。不过和人家好好比较一下,我们就知道江西穷什么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