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陈姣/文 见习记者 但超/摄)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保康社区刘云亭老先生家,老人家的大门两侧均嵌有一块自己手书的石碑。刘云亭正在照料老伴,他把记者领进书房,进入后,厅内挂满了字画,还有满屋的书籍,让人仿佛走进了一个古朴的书屋或展览馆,书香气息浓郁。
今年老人虚岁85了,身体不太好,又要照顾生病的老伴。忙中偷闲的刘老时不时练练字,接待下来访的宾客。现在家中珍藏多年的书成为老人最大牵挂。
“很多博物馆都向我要书珍藏,之前我也零零散散给一些图书馆和大学捐了些书。这次捐赠的,很多都是之前出版剩下的崭新的书籍,就像这本《华夏骚人品劲酒》,我可以捐赠200本新书、《云亭诗文选》我可以捐赠50本。”刘云亭说。
在老人的家中有3个书房,里面整整齐齐的摆放几千余册老人几十年来珍藏的书。有友人赠送的,有自己编的,至于藏书的内容可谓应有尽有,有古典诗词类、对联精选类的、还有汉语字典、各种杂志等书。记者在书架上看到,很多书都是老人自己编的,如《云亭诗文选》、《中华诗选》、《中国诗词集成》、《云亭应酬汇编》等。别看藏书量大,位置可全装进老人的脑子里了,每本书在哪个位置老人一下就能找出来。
“这些书都是我从年轻时就开始买的,每一本书也已阅读过很多遍了,都非常有感情,现在,我想将部分书籍赠送给有需要的人。”刘云亭说。刘老年近八旬,思维与行动敏捷,看上去,与实际年龄相去甚远,老先生博学、谦逊,记忆力惊人,他谈笑风生,激扬文字,常常出口成联,让人钦佩 。
临走时,刘老拉着记者的手说,“我这次至少可以捐赠500本各类文学书籍和杂志,如果还有需要,我还可以再整理出一部分捐出来。我会亲自整理好,捐给一些需要的群体,更多的人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来。”
如有需要的群体或者个人可以联系本报记者:138721173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