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通迅员黄小明、张希红、万泽方)过去,对于生活在京山山区的农民朋友来说,到银行取一笔钱,需要跑十几里或更远的山路;如今,随着农业银行“金穗惠农通”工程的延伸与完善,这种情形正逐步得以改观,不复存在。
近几年来,京山农行在全县14个镇持续推进“金穗惠农通” 村组平台建设,切实解决了农民支付难、结算难、取款难的实际问题。广大农民朋友“足不出村”就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农业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
抢抓机遇 编织乡村服务大网
京山县是全省生态第一县,森林覆盖率达45.13%,全县405个行政村,大部分处于山区、丘陵地带。由于受交通环境、经济条件的影响,农副产品交易、经济往来的结算主要依靠现金,村民对银行卡、转账电话、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现代支付工具使用还略显陌生。
从2011年6月开始,京山县开始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60周岁的农村老人不用缴费,每月可直接享受基础养老金55元,全县符合条件的老人有7万余人。京山农行抢抓“新农保”试点工作机遇,独家取得了“新农保”养老金代理发放权。
基于上述二点,京山农行当年即在全县拉开了实施 “金穗惠农通”工程建设的序幕。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实施几年来,惠农卡助农取款服务在全县各地,仍然存在机具布局不优、特约商户服务效能较低等问题。
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真正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今年,京山农行再次加大“金穗惠农通”村组平台建设的推进力度。
从年初开始,京山农行组派一名副行长带队,逐个乡镇汇报村组平台建设的积极作用,以镇政府的名义通知各村书记、会计及特约商户参加京山农行“金穗惠农通”村组惠民平台建设培训会,培训的内容有:社保卡知识,包括社保卡的使用、挂失及补办等;电子银行知识,包括转账电话的使用、个人网银、手机银行及电话钱包等;现场发放信息员聘书,重点对象是村支部书记、有客户资源的特约商户,编织起京山农行金融服务的城乡大网。
搭建平台 服务送到村民门口
为了推进村组平台建设的覆盖扩面,京山农行抽调精干人员,组成服务小组,通过面对面地培训、宣讲金融知识,推介金融产品,解决老百姓不会使用现代金融产品问题。近几个月,京山农行已在雁门口、罗店、宋河等大部分乡镇举办了“金穗惠农通”暨村组惠民平台建设培训班。280名村支部书记、财经委员、特约商户参加了培训。在培训会上,京山农行及当地政府负责人为农行信息员颁发了聘书。
“信息员把农村的经济发展变化情况、农副产品生产销售情况,以及农民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需求情况,收集反馈到农行,同时,农行又把国家惠农政策、金融知识、银行信贷产品及时向农民宣传介绍,实现了金融服务政策、金融知识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无缝对接”。京山农行行长熊少琨对这一惠民工程的实施充满信心。
科技先行 塑造农行优良品牌
强化科技运营,塑造优良品牌。京山农行在乡镇培训过程中,由支行电子专业团队会同属地农行网点对现有特约商户进行逐户走访,择优建立特约商户示范点,做到档案建立到位、短信平台建立到位,定期或随时通过短信平台向特约商户发送信息,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所有的村组平台建设达到了“五有”和 “六统一”标准,即有正规牌照、有经营场地、有客户流量、有现金流量、有金融需求;做到了品牌统一、基本模式统一、服务标识统一、登记台账和墙体宣传内容统一、服务协议统一、业务管理规程统一。农行还为商户配备验钞机、保险柜,在显眼路段设立标牌。
同时,京山农行在村组平台建设中,注重树立形象,加强政策传导,鼓励特约商户多为农行提供信息,对因不符合电子机具布放要求和条件,低效、无效的予以撤除,并收回设备,及时进行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持续提高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能力。全县405个行政村共安装有线或无线转账电话机452部,极大方便了农村老人提取养老金、为外地求学子女缴费、打工者异地汇款等。
“农行服务送到了家门口,这是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啊!”在永兴镇屈场村心连心超市,66岁的四组村民顾望生凭手里的社保卡,通过农业银行在此安装的转账电话设备,每季度来领取165元的养老金,每谈起对农行的服务,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象顾望生这样通过农行“金穗惠农通”平台领取养老金的村民,全县有7万人。3年来,京山农行发放社保卡17万张,累计代理发放农村养老保险金1.38亿元,圆了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心愿。
京山农行通过“金穗惠农通”村组平台建设工程的实施,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村民家门口,较好地解决了农户存取汇等基础金融服务问题。未来,京山农行“金穗惠农通”工程的建设重点将围绕新农保、新农合、各项财政支农惠农项目和农村水电通信公用事业项目,为农民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推动生态京山、美丽乡村的建设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