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一碰到大雨大风就什么都办不了,就算天气好也得坐1个小时的车到城里去办,来回需要半天工夫。”而如今,大冶殷祖镇的刘富财足不出村就能通过设在村头超市的“农商通”,轻松办妥转账、汇款等银行业务。通过“农商通”随时都能和客户结算资金,“再也不用看老天爷的脸了”。
在服务“三农”的实践过程中,农行大冶支行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层次为重点,在农村建立起了以物理网点、自助银行、电子银行、结算服务站和流动服务团队等,全方位、多渠道的三农金融服务网络。搭建农村支付结算多样化服务平台,在农村地区投放现代化支付结算机具,配备ATM、存取款一体机、查询机等自助设备88台。运用多手法突破网点限制,搭建物理网点、“农户+服务点”及电子银行等三农金融服务网络,在乡村超市、农资店、卫生室、药店等个体商户安装POS机、转账电话。
机器到位了,还需要专业人才来服务、管理。农行在开展送知识、送产品、送人才的“三下乡”活动中,积极在乡镇社区进行金融知识、农行产品宣传,如银行支付结算、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人民币反假、反洗钱知识等。同时,建立城乡人员交流制度,充实镇域网点员工,此外还委派干部到重点乡镇挂职金融副镇长,将软实力渗透到乡镇,做好政银企的桥梁和纽带。
不断拓展惠农服务领域,是大冶农行一直以来致力攻克的方向。殷祖是全国有名的“古建”镇,外出从事仿古建筑农民有近万人,农行将他们作为惠农特色对象,利用农民节日返乡、包工头回乡等时机,举办到家门、进会场专题活动,创新了“公司+项目经理”新服务,并将惠农通、农商通、农村养老保险等惠农政策产品进行组合。
今年62岁的灵乡镇宫台村的卫建国是农行农村金融基础服务设施“村村通”工程的直接受益者。和很多农民一样,他以前很少跟银行打交道,但自从国家实施惠农补贴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补贴后,他就记住了农行的名字。“国家的补贴通过这张卡和这台机器在家门口就能领了,对于像我这样上了年纪的人来说特别方便,省了时间和来回的车费,相当于在村里开了一家银行。”
经过5年的努力,农行已经将金融基础服务设施铺到了全市每一个角落,将银行服务普惠到了农民身边。农户每个家庭惠农卡和社保卡“全覆盖”、332个行政村转账电话“全覆盖”、农村平价商店100台POS机“全覆盖”,持续推进维护“三个全覆盖”是大冶农行引以为傲的骄人成果。全行累计发行各类银行卡52万多张、惠农卡15万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联名卡48万张。目前,几乎每个大冶人拥有1张农行卡,全行网银客户2.5万,年均交易量达330亿元。
记者 邹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