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楹联笔耕不辍,翰墨挥洒力透纸背。刘云亭——作为一介已逾耄耋之龄的老人,遥望往昔峥嵘岁月,他以诗抒情以墨写意锻造了别样的人生,同时也造就了别样的自己。
7月3日,记者依约来到刘云亭老先生家。刘老先生家可谓韵味盎然,他称自己的私宅为“得月楼”,大门两侧同时嵌有一块自己手写的石碑,进门后房间里均挂满了字画,书柜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书香气息十分浓郁。
刘老先生五岁伊始念私塾,九岁方作诗,十一岁始练字。“五岁入蒙欢达问,九零初学赋诗文。”这是他九岁时写的一对楹联。他读了十一年私塾,几乎读遍了当时所有的私塾课程,临摹了历史上许多书法大家字帖,由此打下了坚实的文字功底和厚实的书法基本功。十一年私塾后,他考入中学读了三年,语文成绩与书法已遥遥领先。毕业后,他在当时的大冶港湖上庄小学任副校长,1953年他再一次被调入政府秘书室。
1959年,刘云亭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报名支援边疆,没想到在那里一呆就是二十余年。期间他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看尽了世事的更迭变换,却始终能保持初心不变,在新疆的二十余年里,他以笔情墨意抒胸臆,人间烦恼填胸臆,写了不少赞美建设新疆的诗词与楹联。他的一本诗集《天山行吟》详细记叙了他在新疆各个时期写的诗词。1980年,刘云亭回到故乡大冶,为了维持生计,他便在大冶街头摆起小摊子卖眼镜,并代写书信、对联和诉状材料。1986年,黄石逸趣园在全市举办征联比赛,他的一首《题黄石逸趣园掩胜楼门樓联》荣获对联一等奖,从此,刘云亭的名声便在黄石文化界打响。
如今,刘老先生年已八十有五,虽获奖无数却不恃才傲物。刘老先生书法泰斗的名声在民间流传甚广,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只为求得他的真迹墨宝。对待求墨宝的人,刘老先生秉持着公事公了,私事私了的态度,利己的多少全在乎求墨宝之人。他从不跟人争论利己多与少,有的时候别人来求墨宝,只要他觉得求墨宝之人人品好,就算没有利己刘老先生也愿意无偿赠予别人自己的亲笔墨宝,但无论求墨宝之人多么慷慨大方,如果求墨宝之人人品堪忧,他也不会答应赠予那人墨宝。
现在,刘老先生祖孙四世同堂,晚年生活幸福美满,而且更难得的是他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岁月并没有使这位老人心灵蒙尘,诗与墨丰富了他的人生,历尽千帆,淬炼出的是一种别样的感动。
>>个人简介
刘云亭,1930年5月出生于大冶。2007年荣膺大冶市首届十大文化名人;2008年被评为黄石市“书香家庭”;2009年被中国文学研究院和国际汉诗学会评授文学终身成就奖。
其创作楹联万副,发表3000余副,多被当代中华诗词大辞典楹联名家巨著收录,500余副对联分别收入《中国对联宝典》、《中国楹联集成·湖北卷》,《云亭诗文选》被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列入金牌集,著有《天山行吟》、《兰亭对联选话》、《云亭诗文选》等数十部诗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