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是入伏首日,也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记者从市中医院获悉,自从上月开始,就有不少患者前来预约入伏后的治疗。活动现场,记者看到不少市民带着孩子来敷“三伏贴”。据院方初步统计,入伏首日500余市民前往该院敷“三伏贴”。
入伏首日 500余人争相敷“三伏贴”
18日上午7时许,市中医药院门诊1楼大厅人头攒动,开处方和敷贴的科室都排起了长队。其中既有小孩也有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
患有支气管炎的市民刘爱英说,她身边有不少病友进行“冬病夏治”敷贴后取得了不错的疗效,这次她一大早从刘仁八赶来,特意来试试敷贴疗法。
“我儿子体虚,经常感冒、咳嗽,还有轻微的过敏性鼻炎。”程女士说,孩子三岁了,害怕吃药打针,这样贴药比较方便,儿子也不会抗拒。
市广电局的肖女士,一大早就赶到医院帮自己预约“三伏贴”。“在以前,我只要感冒了,就容易引发支气管炎,什么鼻塞、流清涕、咽痛全来了。”肖女士说,中药敷贴对身体的副作用小,她已经连续8年来医院敷贴了。
传统疗法 贴敷穴位可治病防病
“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人体阳气相应最旺盛、脾脏主令的时候,所以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今年集中贴敷时间为7月18日、7月28日、8月7日。
该院门诊办主任刘启胜说,“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一般来说,贴敷时间成人不超过6小时,少儿及敏感者应酌减。如患者属过敏体质,或既往用药曾出现起泡等反应,应缩短贴药时间至1-2小时左右(成人),或及时取下药物。
“药物贴敷后,多数患者会出现麻、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这些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刘启胜说,如背部有红、肿、刺、痒等症状,或背部贴药处出现针尖至小米大小的水泡,患者保持背部干燥即可。
三伏结束 回访患者康复情况
每年一入伏,中医院针灸推拿科的医生们都会忙得不可开交,该院就抽调内2科、检验科、放射科、药房等科室的医生们过去帮忙。
该院副院长胡智平介绍,在三次伏贴期间,责任医生会提前上班,并且在不影响日常病人就诊的情况下,将冬病夏治诊断室搬到门诊大厅,二楼各诊室和治疗室都安排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药物穴位贴敷。
在门诊大厅,医生们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诊断,并将患者的信息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三伏’结束,不代表我们的工作就结束了。”胡智平说,医院会对患者进行回访,跟踪掌握患者康复情况,不断了解患者的需求,从而延伸、改进、完善服务制度,提升服务质量。
据了解,中医院已连续开展了7年冬病夏治工作,为数千人进行了伏贴治疗。拔火罐、温针灸、三伏贴等传统的中医学防治疾病方法也越来越受到市民的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