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宜城市郑集镇皇城村村民向本报反映,村组干部将农民栽种的600余株树砍光,占用农民养鱼种藕的堰塘及责任田建起观光堰,农民并没有得到合理补偿。最近,此处又建了小轿车驾驶员培训基地,给人们带来安全隐患。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7月24日上午,记者赶到皇城村八组,找到了这处观光堰。记者看到,观光堰总面积约为40多亩,环形的水泥护栏,干净的水泥路面,周围栽植着桂花、红叶石兰等树木,并未发现有小轿车驾驶员培训基地。“观光堰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场所,并且给农田灌溉用水提供方便。”该村九组一村民告诉记者,村民们都反映观光堰建得好,没听说有什么意见。 记者向皇城村党支部书记郑克武了解情况。据他介绍,观光堰建了大约有3年,该地段共有大小堰塘、垃圾坑18口。上世纪80年代,这些堰塘承包给一些农户,有农民在沟渠上栽种了白杨树。 由于该地段承接附近单位、商铺、居民的生活废水、生活垃圾。长期以来,垃圾成堆、塘水发黑、杂草丛生、臭味四溢,居民要求整治的呼声越来越高。 “修观光堰涉及的农户责任田仅有两户,大约3亩多地,经村委会与农户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了协议,并一次性补偿到位。”皇城村村委会主任王勇向记者出示了2012年6月村民领取土地补偿款和填土方及树苗补偿款领条。 郑克武说,有意见的应该是承包堰塘的农民,他们觉得个人利益受到影响,“但这些承包户一直未履行承包责任,也不交承包费,所以无偿收回了堰塘。” 7月28日,郑集镇副镇长徐明波在记者采访时介绍说,2011年,为响应省、市“三万”活动,郑集镇党委、政府通过调查研究,征求群众意见,决定将皇城老沟渠、污水塘、垃圾坑进行彻底整治,建成集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观光堰。 “对于部分农户责任田和农户在集体堰塘沟渠边界上植树,镇、村拿出了补偿措施,进行了补偿,所有农户自愿对所栽树木进行了砍伐处理。”徐明波解释说,观光堰工程占用的大部分土地系村集体所有,按照村民自治相关管理规定,村委会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议,对村集体土地作出收回处理。同时,镇党委、政府广泛筹集资金,投资近400万元的观光堰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皇城村百姓没有为此花过一分钱。 据了解,观光堰工程项目从2011年底启动,面积为31104平方米,蓄水总量7万立方米,可为下游800亩农田提供灌溉用水,同时增加生态养殖水面47亩;环行观光路路面水泥硬化898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2盏,栽植桂花、红叶石兰等树木近400多株。“由于工程尚未全部完工,暂由施工方代管,施工方今年向皇城村村委会交纳了一定管理费。”徐明波说,至于有人说观光堰又建了小轿车驾驶员培训基地,纯属子虚乌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