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桃源隐者

与君分享:天潜小曲(南门街)

[复制链接]
来自
广东
精华
24

186

主题

3242

帖子

3708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708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4-8-3 10: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潜江小曲是指流行于市境内,由劳动人民在劳作、生活及风俗习尚等活动中创造的民歌。其内容之丰富,题材之广泛,品种之多样、风格之独特,令相关专家学者称奇。从某种意义上说,潜江小曲亦是本土人民斗争的武器,劳动的号令,抒情的载体,娱乐的工具。
      潜江民歌(小曲)是楚歌遗风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周代,她属于《周南》,列于十五国风之首,是雅乐、燕乐的主体;战国晚期,屈原、宋玉津津乐道的“扬(阳)阿”即是潜江民歌;《四面楚歌》唱的是潜江的“鸡鸣歌”;汉代的“楚歌曰艳”、魏晋的“西曲歌”中,潜江民歌都是不可或缺主要组成部分。“下里之音”即是专指的潜江民歌。南朝•梁•简文帝在《与湘东王书》中说:“故玉徽金銧,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潜江民歌根植于潜江方言,除《楚辞》的“兮”、“些”之楚语仍是这一带常用的“口头禅”外,从语言声调色彩分析:潜江、天门、仙桃(原沔阳)为一个色彩区,这一带由于受外界的影响较少,有相对的独立性,并对江汉平原有一定的影响。而潜江则是这一色彩区的中心,语言声调呈放射状向周边县市漫延形成变异。其语言声调特征是:高声为色彩音,归为语音声调中四声之阴平、去声;中音为核音,归为阳平;低音为支柱音,归为上声。
      由于上述语言声调的特点,潜江民歌大部分属于三音列民歌。常用的有四种形态:1、徵三音列“152(1为高音)”;2、宫三音列“315(5为低音)”;3、羽三音列“163(1为高音)”;4、孪生三音列“652”。这四种正三音列原型又有如和声转位的变形,以及这些三音列的自由交替与互相渗透,导致民歌音乐丰富多彩。故潜江自古就有“民歌之乡”的美誉。《淮南子•说山》的“欲美和者,必先始于扬阿、采菱。”《江陵乐》的“逢人驻步看,扬声皆言好。”就是史籍对潜江民歌的盛赞。
      由于潜江民歌的“艳”美,其中的传统民歌《数蛤蟆》、《十许鞋》、《崔咚崔》等常被专业研究文章引为谱例。民歌手陈家凤参加全国民歌汇演,受到中央领导接见;歌手高尚的一曲《牛郎赶织女》唱进了中南海,并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播出,潜江民歌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潜江民歌受到国内音乐界的高度重视,曾有过三次大型的搜集整理,积累了丰富的资料。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进步而产生的各种文艺形式的冲击,潜江民歌与诸多传统文化一样传承后继无人。加之老一辈民歌手的相继谢世,田间劳作转向个体,潜江民歌失去传唱的载体。还有普通话的推广,致民歌失去传唱的根基。潜江民歌面临着严重的濒危状态,亟待抢救。不过只要我们在家多听、多唱、多搜集潜江民歌,我相信,潜江民歌会传承下来的!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唯楚出才子,遍地是英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福建
精华
3

80

主题

320

帖子

639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639

IP属地:福建省福州市

发表于 福建省福州市 2014-8-3 21: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男人的英雄气概,民族舞与拉丁舞不伦不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