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浙江
- 精华
- 32
上尉
潜南新城城主
  
- 积分
- 7870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
兴隆河治,则全市水活
——专访市水务局局长简发义
记者 刘望舒
开栏语:
兴隆河对我市生产生活意义重大,是我们的“生命河。兴隆河水利生态景观带建设是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也是市人大议案和市政协提案重要内容。全市各地各部门干部群众正同心同向、群策群力,一起推进该项工作。为全面反映我市在保护、建设兴隆河方面的具体情况,本报特开设《保护生命河 我们在行动》专栏,刊发相关报道,回应群众关切,促进工作开展。
“兴隆河如同全市水系的主动脉,它的作用早已超出了原先农田灌溉的范畴,而承载着我市灌溉、排涝、生产生活用水、水系连通调度,以及旅游文化、生态文明等多个层面。”我市召开加快兴隆河水利生态景观带建设专题调研会后,记者前往市水务局,就兴隆河在我市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保护和建设兴隆河,对局长简发义进行了专访。
兴隆河北起兴隆镇连接汉江,南至田关河,由中沙河倒虹管与中沙河分界,全长37.3公里,流经高石碑镇、王场镇、周矶农场和周矶办事处,是我市1962年为农田灌溉而开挖的一条人工河。简发义说:“正如调研会上市委书记张桂华所言,兴隆河是我市的生命河,随着东荆河倒虹管工程的建成使用,它对我市的重要意义愈加凸显。以前,兴隆河仅起着农田灌溉的作用,而东荆河倒虹管工程,使其与百里长渠水系相连,有效调度全市水网,汉南片区灌溉也得以解决。一句话,兴隆河治,则全市水活。”
简发义告诉记者,兴隆河的建设治理历来是市水务局的工作重点。2000年,我市对兴隆河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人工疏挖。2003年、2005年先后投入600万、1500万对兴隆河窑岭闸与兴隆闸1闸之间1公里、高石碑段2公里进行渠道升级和两岸配套建筑物整治改造。
随着东荆河倒虹管工程的建设使用,围绕兴隆河的一系列配套项目也随之展开。去年,国家、省、市总投资2000万,对兴隆河沿途17座涵闸进行了整治,并重建了4座涵闸;新建、重建了25处口门工程;兴建了4座泵站以解决兴隆河水位抬升后与汉江的排水问题;对兴隆河黄场闸以上3.4公里进行了渠道衬砌;对东荆河倒虹管2.6公里引水渠进行了扩挖、衬砌和沿岸建筑物配套建设,重建了3座农桥,兴建了节制闸;在泽口灌区谢湾闸以下进行了1.5公里生态护坡。
简发义说,我市地处江汉冲积平原,以沙壤土质为主,水土流失、坡岸坍塌易发,水渠不易成型。近年来对兴隆河建设治理,不仅确保了农业正常灌溉、排涝,还提高了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通过渠道衬砌和沿途渠系建筑物配套,缩短了水量调度周期与人工疏渠周期。
今年,兴隆河建设是市水务局工作的主战场。简发义表示,按照兴隆河水利生态景观带建设要求,他们将总投资2000万,对兴隆河跃进闸以上7公里进行生态护坡建设,设置高标准的亲水平台,种植草皮、水杉和观赏树,并对东荆河倒虹管工程运行中暴露出的瓶颈问题进行改善整治;同时,利用兴隆大坝水位差,投入2000到3000万在兴隆河2闸下游兴建一座水利发电站,预计年发电量1千多万千瓦时;并在高石碑镇、王场镇建设一些小型农田水利。
在建设中,生命河的保护始终处于首位。简发义告诉记者,近年来,市水务局对兴隆河的生态治理进行了有益探索,比如采用生态砖护坡,在砖块空隙植草,既护坡,又美观。通过水渠衬砌,水土流失有效防止,水质得以改善,鱼虾、水生植物生存环境得到保护。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今年市水务局正积极探索并制定“河长制”实施方案,并从5月1日起到年底集中开展水行政执法活动,整治水事违法行为和“七滥”(渠道内滥搭建、滥耕种、滥取土、滥扔弃、滥堆放、滥设障、滥排放)现象。
“人在河畔行,如在画中游。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安全环保,排灌自如,功能齐全,景致清幽……”简发义如此描述兴隆河水利生态景观带建成后的图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