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
上尉
  
- 积分
- 7070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
荆门频道(吴晓燕)进入夏季啤酒销售旺季,襄阳宜城市再次掀起啤酒大战。只要是销售外地啤酒的酒店、超市、小吃摊点甚至帮忙运输过啤酒的车辆都被写在执法部门的黑名单上,作为执法重点检查对象。有的经销商因此关门歇业;甚至曾帮忙运送过啤酒的车辆也经常无故被扣押。而宜城市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李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宜城市政府绝对没有下发文件和组成专班,根本没有阻挠外地品牌啤酒销售这回事。
为什么地方保护行为屡禁不止,甚至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根本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依法行政观念淡薄,滥用行政权力,随意干预市场和企业的经营行为。地方经济保护地方企业,禁止其他企业产品准入。垄断代理和零售环节,打跑其他品牌,导致有些商品在其区域内空白,或者少量出现。越发达地区,地方保护主义越弱。越落后地区,地方保护主义越强。
在笔者看来,这种利用行政手段来限制竞争的行为,破坏了市场的竞争机制,使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调节生产和流通。再者,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所有商品,都要经过优势劣汰,才能良性发展。要得到市场的认可,产品就要提升自己的品质和竞争力,在保证品质和口感的前提下,要保证价格,不应该让啤酒成为饮品消费的负担。再次,消费者有自由选择商品的权力,而宜城等地的啤酒市场保护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再来说说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虽然该地相关部门并未承认地方保护行为,那么这些黑名单是从何而来?地方政府的欲盖弥彰反而让地方保护的真相昭然若揭。作为地方政府,要做的就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但是这些所属部门却为了追求地方利益,借助行政权力,限制外地商品或服务进入本地市场,越位、替代市场,干预和帮助市场微观主体决策,这对于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是背道而驰的。
打破市场封锁,实现良性发展,必须遵循其规律发展。还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对于包庇、放纵本地区、本系统发生的地方保护主义,或阻挠、干预行政执法部门依法打击地方保护主义行为的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和其它国家机关人员要严厉查处,加大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力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