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04)
夏天的某个上午,去书店买几张美文CD回来消暑,本应是右转搭乘电梯继续上行的,但我朝左无意的一瞥,竟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吴淡如。
那段日子,过得很慢很慢,平静的日子下暗流涌动;我林妹妹一样的身体更加弱不禁风。但当我看到“吴淡如”三个字时,“四眼妹”的我却立马转身蹲到书前。《梦想会生利息》,吴淡如新书的名字就已像磁铁深深地把我吸在那里,再也挪不动了。
喜欢吴淡如,是因为她的博文《婆婆总有嫉妒媳妇的地方》。 “他为什么对你那么好?”“我还从来没见他对哪个这么好过!”是婆婆在我婚后的口头禅。我不明白,老公对我好她为什么就那么看不惯。直到看到吴淡如博文中的那段话: “上一代的女性对下一代,其实都是艳羡的。不少的婆婆内心里还存在与媳妇较量的念头,所以有时用话语会创造一些家庭纠纷。”我的婆婆当然也是失落于自己十月怀胎、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转眼间就被另外一个女人(那个女人就是她儿媳妇我)抢走了。吴淡如在深入分析了婆媳关系后,又开出了“解药”“这种事情,享有她们所没有的资源与权利的新一代女性们只好谦虚一点,别跟她比份量,忘了那些不悦耳的话,多送给她们一些恭维吧。你当不了她真正的女儿,也不必把她当敌人,好歹就收她当朋友,再不然就当她是个客人吧!”
从那时候起就开始关注吴淡如,之后,狂读她的博文,把她博文中精辟的观点和温馨的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时常拿出来“学习”,希望自己能逐步走入“好妻子,好儿媳”的队伍。其实,吴淡如的文章的范围很广,也不仅仅局限于两性关系、婆媳关系,职场处事,朋友之间,家人亲情都是她文章的亮点。
在喜欢吴淡如很多年以后,才知道吴淡如当初曾经还是个不婚主义者。这也许这与吴淡如曲折的成长历程有关,与她14岁就独立生活有关。吴淡如的这些遭遇与我深爱的民国时代的才女张爱玲极其类似,“父母间的纠葛,把小小的女孩子笼罩在中间。”而童年留下的心理暗疾,就像一棵树苗上的伤痕,会随着树的长高,长大而慢慢扩展,变成一生的隐痛。吴淡如在21岁结束了自己一段短暂而又荒唐的婚姻,与现在的先生分分合合8年后,终于走进婚姻的殿堂。而让吴淡如下定决心与他共同生活的事竟是:某年清明节,这个男人陪独自在台湾的她去荒郊野外扫墓,还替她完成了她无法履行的“割草”的工作。
相逢是机遇,更是缘分。不管你相不相信命运。有些人仿佛上天早就安排好的,在你生命中的某个点上会与你相遇,陪你走过人生的一段路程。在而立之年后,在人生的跌落和沉思中,我遇到了吴淡如。她10岁开始写作,20岁出版第一本小说;做到主持节目、著书 两不误;名女人下嫁给一个普通打工仔, 44岁高龄生产的经历,都给我了莫大的自信和勇气,而这些正是我在迷茫中一直苦苦寻找和追索的。
吴淡如的智慧是站在常识、知识、聪明和经验的台阶上,观察这个世界时所睁大的那双充满欣赏和不断有所发现的眼睛,是将这个美丽世界纳入其中,融入心灵时绽放的那朵感悟的花朵。这位 “台湾畅销书天后 ”,坦诚把自己对于人生的挣扎经验、生命价值观拿出来同大家一起分享,只是希望能给大众读者提供思考学习的目标和立志方向。吴淡如写书的出发点又与我自己在上世纪末第一本书的后序中的感悟惊人的相似,而且我们大学所学的专业完全一样,都是法律。这些可能是偶然的巧合,却更像缘分的注定。也难怪我在读到她的经典语录——“有人天生懂得保护自己,从小就懂事的孩子都是不得已”时,眼睛早已湿润。不过在看到她那句“一个数十年后想起还觉得温馨的人,才应该算是初恋情人吧!”又如沐春风,甜蜜幸福。
吴淡如这本6月份刚上市的新书,——《梦想会生利息》,书名是如此的打动人心。从结婚生女,到把家乡宜兰的“鬼屋”投资成大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从被人嘲笑的“台北凯子(傻瓜)”到很多人告诉她,“你现在有的这些,在你之前我其实就想买的。”吴淡如的财富和幸福一直在随她的梦想生息。从优雅的作家、风采迷人的电视台主持人到在家刷马桶的主妇,自己设计装修小蓝屋、亲自拉电线的下女,吴淡如始终活在岁月的平凡晴空里。这也验证了她自己的一句话,“不管是才女还是下女,只要是我选择的,上山下海,都是一条好路。”生活的真谛,不在风光,而在安稳。这是在这个夏天,我在书店转角遇到吴淡如新书后,用了大半个月的闲暇时间,品读完她的新书后得出的感悟。而在中外诗歌散文经典作品配乐朗诵系列的美的意境中,当我卷缩在沙发里,躺在绣塌上细品淡如姐的美文的时候,我竟有了“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的感觉,而我坚信自己的梦想一定会和吴淡如所写的一样,随着时间的缓缓流逝和人生经历的不断丰富生出利息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