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为何能翻起“大浪”? 自2013年以来,全国各地公开村官违纪违法案件171起。其中,涉案金额超过千万的案件有12起,其中7起与土地拆迁有关,涉案总金额高达22亿。(8月7日《新京报》) 近年来,各地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因旧城改造、新农村建设以及征地补偿衍生出多位“千万级村官”。统计发现,他们大多来自广东、浙江、江苏以及北京等经济较发达地区,主要涉及土地拆迁、安置房、贪污集体资金、国家农资补贴等领域腐败。为此,北京、广州、贵州等多地陆续出台各类相关政策文件对农村基层“小官巨腐”展开专项整治。 自“反腐风暴”席卷全国以来,人们关注的以及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大多是高官巨贾的贪污腐败,普遍认为基层自治单位属“贫瘠”范围,基层工作人员都是小鱼小虾,翻不起什么大浪来,今儿无暇顾及。但往往容易被忽视的领域却滋生腐败的潜在温床和改革的难点盲点地带。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化、“两改两迁”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与群众打交道的往往都是村干部,因此该领域产生的腐败现象和突出矛盾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笔者不禁要问,为何村官这些“小鱼”能翻起巨贪的“大浪”来?原因有三: 一、村官是“土地爷”。在征地过程中,国家往往都是通过与村干部来谈判征地条件的。农村集体土地出租、转让费及土地补偿金的收取基本上都是由村委会做主,如果村干部通过做手脚的方式隐瞒某些条件,或故意曲解某些条件的话,普通村民实际上就不可能知道真实的征地条件是什么。而目前我国仍没有征地补偿等相关方面的专门法律,利用制度漏洞贪腐的案例时有发生。因此,要想杜绝此类事件频频发生,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出台完善关于征地补偿等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让“土地爷”无洞可钻。同时也要加强村级政务公开,特别是关于征地补偿标准、集体资金使用情况、国家各项惠农补贴等信息必须公正客观据实公开,畅通村民的知情渠道,让“土地爷”无利可图。 二、村官是“二传手”。由于村官掌握国家惠农补贴等各项资金的发放权,虚报冒领、骗取危房改造补贴款、截留扶贫资金、贪污粮食补贴等涉农腐败案多发,而且渠道多样。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国家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各项惠农补贴的管理使用力度,利用现代科技优化发放方式。形成回访暗访机制,走进农户,询问补贴发放情况。同时要完善农村账目审计程序,对套取国家惠农补助资金的行为坚决依法严厉打击,真正意义上砍断一些村干部骗取血脂民膏这只隐蔽的“二传手”。 三、村官是“地头蛇”。多地村干部存在“强揽工程、违规发包工程”的行为,然后利用违法所得刺激产生“贿选”。许多村里的干部都是由当地大家族担任,什么事都是书记一人说了算,完全是行政化、命令式的领导。因此,国家要不断完善农村政治体制改革,调整农村的权力架构设置,探索创新民主治理的机制,加强依法治国力度,切实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减少农村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当然,完全改变这种局面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我们相信,随着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随着民主法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只要找准“在农村形成良好自我约束机制”这个“七寸点”,就一定能将“地头蛇”打压下去,换农村一份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