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296|回复: 3

[史话兴国] 盘点阳新铁御史

[复制链接]
来自
广东
精华
5

149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2818

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广东省

发表于 广东省 2014-8-7 19: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阳新自公元前201年建县,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其间名称屡易,却一直保持相当的知名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阳新士人不畏威权,直言敢谏,在历史上出过不少“强项令”、“铁御史”。
  
   忠直传家声,钦赐“铁御史”
  
   五代末年,阳新人吴仲举为南唐李煜属下彭泽县主簿。宋太祖遣大将曹彬平江南,州县望风而降,独仲举力拒,杀其使者。后仲举为游兵所执,曹责其不降,仲举抗颜答曰:“为国守土,为主尽忠,这是我的本分。”彬义而不杀。李煜降宋后,属下故吏多随其至宋京师任职,独仲举弃去不顾。

   吴仲举这种忠直无畏的品格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后人。其子吴中复(1011-1078),仁宗宝元元年(1038)进士,知峨眉县,廉于居官,“代还,不载一物”。中复通判潭州时,御史中丞孙抃察其廉行,荐为监察御史。中复两任殿中侍御史,先后弹劾两任宰相梁适和刘沆,直声大著。因德行宦绩优良,官至龙图阁直学士。熙宁间,关内大旱,民多流亡。中复据实上奏,请加赈恤,执政恶之,降其职级,吴不为所动,“年六十六岁,精力未衰,志意甚壮。”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曾巩在吴中复被贬为玉隆观提点后,上奏朝廷,称中复“历事累朝,尝任谏官御史,以直道正言,能称其职。又任邦伯,理兵治民,皆有可纪。”建议“委以藩镇,使治烦剧,必能上副忧勤,不负寄任。”宋仁宗也十分赏识吴中复的忠正果毅和铁面无私,曾亲书“铁御史”三字赐之。

   吴择仁是吴中复的从孙,知太康县。中贵人谭稹之奴犯法,择仁照办不误。谭稹恼羞成怒,于是诬陷择仁,徽宗召户部郎中宋乔年查究。宋乃伉吏,然虑囚擿隐,穷尽办法,“不能得毫毛罪”。宋大为感叹,对吴说:“所以来,为察君罪,顾乃得一奇士,吾今荐君矣。”几天后,吴择仁就被提拔。
  
   立朝刚方称良吏,威德并著有政声
  
   成务(1373-1420),字在机,又字惟几,号南岳。兴国州乐平里(今木港镇)人。明洪武二十九年,授广元教谕。某日,御史某莅县视察,成务率诸生至郊迎,远远望见御史一行,立即让学生们回去。御史见只一人迎候,怪问诸生何在。成答曰:“大人行李甚盛,恐士子见之坏心术,已麾之去矣。”这简直是当面羞辱御史!好在其人有肚量,不仅没有怪罪,反而向上推荐成务。后成务以清谨有闻,升贵州按察使,“廉明果断,发摘如神,其时豪猾,闻风慑遁,人皆以铁面目之。”1413年,以古黔地近蛮夷,界连荆楚,设贵州省。因成务威德并著,乃任其为贵州按察使,主管刑名。成抑制豪强,惩治不法,不多久,一省肃然。

   明代著明文学家、“后七子”之一吴国伦是兴国州尊贤坊(在今兴国镇)人,曾任兵科给事中。嘉靖间,严嵩专政,三十四年(1555),吴之挚友梁有誉(“后七子”之一,被严嵩排挤出京)病逝,吴与王世贞、宗臣等“相与为位,哭泣燕邸中”,自此得罪严氏。同年十月,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奏劾严嵩十大罪五奸状,旋入诏狱,被处斩。次日,吴国伦与王世贞等为之“酹酒泣奠”,募捐办丧,更结怨于严氏父子,不久后遭贬。严嵩败后,吴国伦重新见用。任高州知府期间,有马参将者,纵兵违法,横行无忌,吴国伦致信与马:“方公未来,仆望之若渴,屡上书军府催请,为地方也,非慕公名也。及公既来,仆又束书戒馆,请驻府城,以便计议戎事。及蒙枉顾,仆亦勉强加礼,征兵则兵,征食则食,应之无不如响,为地方也,非惮公威也。”责备其“驻节以来,未有一念及地方,日与县官争礼,为家兵争食,稍稍拂意,辄形于言,以致家兵视有司百姓如仇。”马某且惭且感,自此同心守城,军民同仇敌忾,大败来犯之倭寇。

   梁招孟(1573-1650),字良山,号湋源。兴国州怀仁里(一说辛安里西,均在今白沙镇)人,明崇祯元年(1628)进士,迁江西道、京畿道监察御史,后任山西按察使司按察使。梁洞微烛隐,公而无私,所至皆有政声。“睹公日常,晨起晏息,不敢或荒。天下事繁,公不少一日而三朝。南北之议论,必有以息之;人心之险陂,必有以平之;东西之寇猖獗,必有以靖之。”顺治七年,梁招孟病逝于兴国家中。所生六子,承绪父志,奉公守法,正直忠义,不替家声。
  
   直言不畏死,权奸终伏法
  
   自宋以降,阳新“铁御史”除元蒙不见于记载,代不乏人。徐镛(1444-1499),字用和,兴国州永章里(今金海开发区)人。明成化五年(1469)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广西右参政、右副都御史等职。徐曾极论名器之重,请汰冗官。会地震修省,旋举庆成宴,镛以非上下交修之义,请罢之。明成化十三年正月,宪宗设立西厂,命太监汪直负责刺探朝廷外事务。王越依附汪直,任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掌都督院事,冯瓘、戴缙、王亿等汪直党羽均据要职。汪势倾中外,擅作威福,天下凛凛。成化十九年八月,徐镛上《劾汪直等疏》,称“天下之人,但知有西厂而不知有朝廷,但知畏汪直而不知畏陛下……伏乞将直等明正典刑,籍没家产,以为奸臣结党、欺罔弄权、擅开边衅之戒。”科道交相弹劾,于是罢汪直,诛其党,朝野称快。

   徐镛弟徐钰,弘治九年进士。武宗时,中官横恣不法,钰与御史赵佑、朱廷声交章弹劾,反为阉党所罢。刘瑾伏诛后复被起用,官终四川布政使。

   刘之待(1568-1641),字世聘,号碧山。兴国州兴教里(在今枫林镇)人。万历丙辰(1616)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浙江巡抚。魏忠贤入宫后,得熹宗信任,国事听其所为,朝政日益腐败。天启四年(1624),东林党人杨涟上疏参劾魏忠贤二十四罪状,刘之待起而响应,上《纠劾权珰魏忠贤疏》,其中说:“宪臣贞亮公忠,反目之为沽直;忠贤胆粗手辣,反目之为小心。夫物平则不鸣,薪去则沸止。事不平而欲无言,譬则扬汤而止沸,虽欲息议,胡可得也?……皇上其何爱一幺麽,而以社稷与易?”连皇帝都敢骂,如无尽忠必死之志,何至于此!魏党逮东林党杨涟、左光斗等六人下狱,杨涟等受迫害致死,刘之待亦被革职。朱由检即位,魏党始败。召复刘之待原职,辞而不就,1641年卒于枫林坡山家中。
阳新论坛Q群:2786659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5

149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2818

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广东省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 2014-8-7 19: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仙岛人家 于 2014-8-7 19:24 编辑

痛切陈言,力除时弊
  
  吴景祉,兴国州宣化坊(在今兴国镇)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任江西南丰知县,清廉正直,不治私产。有人劝其稍事积蓄,他回答说:“难道做官是为了发财吗?”罢官之日,贫不能归。

  吴甫生,吴景祉之子,字宣臣。康熙甲戌(1694)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后改御史,掌京畿道,兼登闻院事。时权臣桑格疏称,白涂河等处河工,需费二十五万两,请倣直隶挑河事例,议开捐纳。皇帝命九卿、詹事、科道会同速行确议具奏。吴甫生反对桑格之议,乃上《敬陈河工难易利弊疏》,条分缕析,独陈利弊,并提出一套严格的奖惩考核办法。疏上后,引起朝廷重视,解决了河工痼疾,一定程度上堵塞了官员营私舞弊的漏洞,而地方百姓受惠不少。

  陈光亨(1797-1877),字秋门,一字衡书。兴国州兴教里(在今枫林镇)漆坊村下陈组人。道光丙戌(1826)进士。累迁至山东道御史,协理京畿道,擢户部掌印给事中。陈光亨针对狱卒番役凌虐人犯、勒索钱财的恶习,上《请禁狱卒番役恶习疏》,请敕各省大吏严饬属员,“勿任若辈肆其爪牙,以致小民为其鱼肉。”陈的奏疏往往触及权贵集团的既得利益,但对改善民生和吏治大有助益。封建时代,考官与考生互认师生,主考官之外,“更有认为师生者。一为阅卷之师生,一为保举之师生,一为拜结之师生。三者迹虽不同,而其意则同归于私。”此种风习,相沿日久,几成规则,陈光亨上《禁臣僚拜认师生疏》,认为“大臣者,小臣之表也。小臣每乐为夤缘,大臣当严为拒绝。封疆之大臣裕正己率属之方,则私类咸知所警矣。由是中外肃清,官方澄叙。”而互认师生,“非有平素渊源,第以势利为结纳。”因请旨严禁,以肃官方。其所奏切中时弊,朝廷高度重视,不久颁发上谕:“所言甚是,嗣后内外臣工,总当各励品节,不准借师生称谓,以为攀援上进之阶……庶属吏共知敦品用,以杜奔竞而肃官方。”
  
  公忠体国,犯颜直谏
  
  易俊(1844-1898),字哲生,号南(兰)舫,兴国州城人。同治癸酉(1873)拔贡。历任江南、山西、河南、浙江道监察御史。

  英山县知县尹元照,系扬州富室一游荡子,其尊长不能管束,因为捐纳知县。自光绪十八年(1892)莅任英山后,吃喝嫖赌,无恶不作,积案至四百余起,不问曲直,两造并押。出钱者立释,否则不时提责。下乡办案,胥役动以百计,苦主、邻证受累不堪。易俊斥之为衣冠败类,请旨查明参革,终为民除害,拯一方百姓于水火。
  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酿成甲午战争。易俊是主战派代表,在甲午战争前后,陆续上《夷情叵测请亟筹攻守之策》等奏折,明确指出日人有侵华野心,不可不防。1894年8月丰岛海战,中国海军大败。易俊连夜上疏,痛切陈言:“朝鲜近在肘腋,若被他人占据,则东三省不能安枕;东三省不能安枕,则京师亦为之震动。唇亡齿寒,大局何堪设想!……屡次败绩,议者谓皆由李鸿章贻之咎也。……伏愿坚持定见,责令李鸿章对倭事通盘筹划迅奏肤功”,否则从严治罪。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受命赴日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一出,举国愤然,易俊于27日上《请力黜和议折》,“愿皇上上念祖宗基业之重,下念黎庶供亿之艰,立毁前约,勿为浮议所动。”情知事不可为,而披肝沥胆,竭尽忠诚,此种烈性,能不令人感慨?
  
  为民请命,力抗权贵
  
  曹亚伯(1875-1937),兴国州永城里(今属大冶市大箕铺)人。曹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为民国肇造立下大功,孙曾手书“博爱”二字赠之。1912年孙中山授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财政部次长,不就。当二次革命失败,诸人萌生退意,亚伯却矢志跟随孙中山辗转流离。1917年9月,任之为大元帅府参议,又辞不就。他痛恨追名逐利之辈,曾当面大骂国民党元老胡汉民为“伪君子”,汪精卫为“真小人”。因见国事日非,于是淡出政界,归于佛法。

  石瑛(1879-1943),字蘅青,阳新县燕厦(今属通山县)人。1905年结识孙中山,参加同盟会,从此终生追随。1925年孙中山逝世时,石瑛为抬灵八人之一。1913年石瑛当选为省议会议员和国会众议员。因宋教仁被刺、袁世凯违法借款,他在第一届国会上与邹鲁等人提出弹劾,要求国务员全体罢职,未果,遂主动请辞。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石瑛受命于危难之秋,出任南京市市长。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提出扩建中山陵园,为此需拆除大片民房。石瑛认为其时国难当头、民穷财竭,扩建之事应当缓行。因此开罪林森,愤而请辞。石瑛骂过孔祥熙,打过戴季陶,这些党国要人对他又恨又怕。他一生特立独行,廉洁奉公,为民请命,力抗权贵,被誉为“民国第一清官”、“布衣市长”、“现代古人”、“湖北圣人”。1943年12月,石瑛病逝于重庆歌乐山中央医院。同年12月23日,国民政府通令表彰,“明令褒扬,用资矜式。”1947年7月,国民政府批准给予石瑛国葬殊荣,移榇于武昌九峰山。

       来源:黄石日报 刘远芳
阳新论坛Q群:27866596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5

149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2818

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广东省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 2014-8-7 19: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襄阳与宁夏纪委书记也是阳新人
阳新论坛Q群:27866596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31

4万

主题

16万

帖子

19万

积分

中将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96877

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精华勋章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4-8-8 17: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