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何智的五绝. 不久前,何智给我发来五十余首她写的五绝,并在诗的前面附加了几个字,“请教,老师”。吓我一跳,我岂敢作她的老师?我虽为老师也只是教山村懵懂孩童识字的老师,她这样称呼我,岂不是羞煞我也,洗刷我也。 读了何智的五绝,推脱不了就谈谈我个人不成熟而且粗浅的看法吧。 我在两年前曾读过川东散人的绝句,也曾写过一篇《试析川东散人先生七绝》,发在《戛云诗词》第 二 期上。我认为,达州诗人何智善五绝,散人工七绝,真可作效仿绝句吟写之楷模。这不是言美之词。 我说过读散人先生的句绝,是一件使人愉悦的事。其诗有人世间的百味。我们如同品一杯香茗,慢慢品来,回味无穷。散人先生善七绝,其绝之手法秉承唐宋,既有唐人化情于山水之功力,也有宋诗发人深省之理趣,其绝皆深蕴禅理,如水中着盐,意象空灵,让读者自已体会,从中阐释,其味无穷也。 今读何智女士的绝句,同样是一件使人愉悦的事,对何智我不怎么了解,只是在戛云亭诗社活动时候见过几次。大凡要读懂某人的作品,首先要“知人论世”,今读何智君的五绝,只能多从字词上作一些赏析。 何智这五十余首绝句,首首执地金声。如女步轻盈柔美,飘然去来;如坐之闺阁轻摇红牙拍板,端庄态然低吟。先录几首于后,品其鲜活。 “遥山初见影,村树袅烟生。檐露两三点,晨啼四五声”。《晓村》 “苔醒老檐牙,花明蓬户纱。东风无限意,先遣野人家”。《山居》 “清露一枝新,何由相顾频?携君同径去,朝夕紧为邻”。《晓遇》 何智每天上班在郊区,把路上的感受写得如此绚丽,她是诗者,她留意身边的所有人与事,遥山,村树,檐露,鸡声,苔藓,草屋,枝条,篱笆,小雀,牵牛花等等平凡得天天可遇的事物,就是用这些意象,把她的诗写得清新自然,妙趣横生。 《晓村》是写景之作,远景近景均可感受,也能吟写,可触摸到的檐露两三点景的描绘能有几人想到?诗人在清晨的心境是愉悦的,他眼里看到的,耳里听到的都是好清爽的景色呀! 《山居》此绝妙就妙在转结处,是不动声色地写春光的来到,如果我要再拔高此诗的意境,就不单在表面写“东风无限意,先遣野人家”了,何智是知道的,中央近年来对农村政策的惠民,对农村,农业,农民都大有利,使农民享受了很多的优惠,所以,此诗我觉得是有意无意间达到了这种表达的效果,是我近年来读到有关农村题材的少有的优秀诗。 《晓遇》或许是过住宅小区或许是到工作地点,早上她遇见的常常是枝头的清露,而且滴到了她的香衣上(笑语),朝朝暮暮都在一起。此诗借拟人手法,实则是想表现与人相处就像天天朝夕相见的人一样和睦相处。 我们妨再来窥探一下女人内心世界的秘密。 ”犹闻棋语轻,又见墨痕清。未识重峦外,穿云第几程”?《晨入小园有思遥寄泠越星龙》 “昨夜醉毫端,恰遗云外笺。可怜涛上月,寂寞望东川”。《寄海上友》 “古渡星辉淡,晓舟空系缆。思君不见君,徒望青枫暗”。《古渡离歌》 不难读出这三首是写女儿情思的。《晨入小园有思遥寄泠越星龙》,写的是早晨每每路过小园就好像他又在那里下棋,或者在挥毫劲书,可这些都是因思念你而产生出的幻觉,可我对你的情意,早已越过重峦,穿过数层云天了。难道不是写得思浓、情切吗? 《寄海上友》,虽在写寄语别友,但实际写自己,了了数语,不是涛上的月儿寂寞,不是他在望东川,而是自己在因思念而寂寞呢,利用了反衬技巧,使诗意表达更强烈。 《古渡离歌》,一个空系缆,更深一步把离愁怪罪到缆绳上,是何等的巧妙!徒望青枫暗,把思念写得何等的深刻? 绝句字数不多,特别是五绝仅二十字,很难腾挪变化,所以写绝句难在言简意赅。绝句如含蓄不尽,则可使读者有低头回想之余念。 诗歌是形象艺术表达,而不是说理,叙述,不能单纯的模写物状,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是要寓意于景物之外,虚中见实,在似与不似之间显露精神。胜唐之诗佳处在“兴趣”所谓兴趣则是,兴象,意趣。王国维说,“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人间词话》。兴趣是形象化了的意境,一片空灵,所以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即是“神存象外”、“诗与境偕”,浑然一体,难以句求。前面我以我个人的欣赏喜好,道出了我对何智几首五绝的读后之感,哪一首不是形象化的表现?哪一首不是有言外之意蕴涵诗中? 我还要特别指出一点,何智在巧用虚词上很下功夫,也就是善用诗眼。“苔醒老檐牙” 的醒把春写活于老檐;“晓舟空系缆”的空反而把诗人的情绪系得牢牢的;“倦窗听雨嗟”的倦把一病初愈的人的神态刻划得多唯妙唯俏;“几声凝露重” 重能听到吗?嗨,把重量声化了妙不可言。这类传神诗眼在何智诗中枚不胜举。在实词的偏正配搭上,她也很注意的,绝不轻意套用一词在诗中。 近年来,诗词在继承的前提下又呈现出多元风格,和现代新诗一样发展,而且占据着更广泛的读者群,可是,有些写新诗的诗人和新诗评论家,不去深入了解和探索旧体诗词的奥秘,片面性的武断旧体诗词只是写表面现象,而不去挖掘潜在的内心世界,无内涵,不能让读者有广泛的想象空间。我也是学新诗的,当我接触到旧体诗词,又钻进旧体诗王国后,才知道中华诗国为何而言的道理。我对旧体诗词的评价是,简洁而鲜美的意象,表达出作者复杂的深刻的内心独白。旧体诗词的写作者们,同样有的深入时代,有的沉潜内心,有的在探索现代汉语入诗,同样也有更深刻地在探讨旧体诗词如何表达其精神基本质地和人文情怀,和天人化一的问题,何智的五绝,有着她女人般的质地感,有着她的清新,自然,婉约端庄的人文情怀,她不写重大题材,她也不跟风潮,但不能简单把她的诗当成是吟风啸月般的无病呻吟!《晓村》《山居》《晓遇》这样的诗谁还能说一个不好吗?《观牡丹图有叹》“君亦云间士,奈何囚若斯?莫如携手去,发汝自然枝”。这种鼓励逃遁羁绊,独立的追求美好,不是向上的情怀吗? “南坡倾水罢,颓发立青芽。回首来时路,斜阳独到家”。 《铜堡寨老妇》; “南篱黄柿子,北壁石榴红。节近人何在?徒嗟一院风” 《过乡人居之二》不是真实地描写出当前农村的景况? 我想给何智提点个人的看法,其一,何智的诗有她独到的一面,也还有她不成熟、不稳定的一面;其二,何智的诗题材不广,特别是在一个时代之中我们每一个诗人不可能不投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写出一些反映大时代的作品来,古往今来的诗人都是自觉不自觉的履行着这一伟大命题的,这方面显得薄弱了,希望何智也好好思考一下;其三,何智有些诗注意力过重放在诗眼上,放在虚词的独运上,却有反其道而见斧痕,见雕凿。我喜欢唐诗五绝中“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春怨》;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寻阴者不遇》;“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答人》。梅圣俞曾说:“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平而有趣,淡而有味,一语天成,诗意新颖,就是一件难事了,有才华的诗人都在这方面刻意求工,做到平淡有致。当然,作者不可能首首都好,何智也只能着样了。 何智是一位有才华的女诗人,而且是我们这里不可有多的女诗人, 听朋友说何智还是一位女工,成天忙忙碌碌的求衣食,相夫教子,可她的生活却是这样有滋有味的。她爱好画画,也喜种花,作诗歌更能上一层楼,她没有被经济时代,工业时代挤压而退却,她把她的工余时间,放回到唐诗宋词的幽涧去荡漾,让疲惫的身心去诗的王国疗养,她这样的现代人生活方式是否可让许许多多浮躁了的人生效仿?活在竞争的时代,让我们的狂热沉静下来,过一段诗化了的生活,让性灵升化,梦回唐宋一遭,和李杜举杯,与苏东坡赏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