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首席记者 梁坚义 记者 张瑾) 奖金,却鲜有人领,岂不怪哉?现实中,确有其事。
截至13日,整整17个月前,即2013年3月12日,《黄石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和《做好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兑现工作的通知》正式发布,并宣布设立2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然而,17个月过去了,全市没有出现一例有奖举报,专项奖金也分文未发出。
一边是制售假冒、劣质、过期食品等屡禁不止的“顽疾”在城乡之间肆掠,政府亮剑“零容忍”,食品专项整治一个接着一个。一边是在12331热线记录中,举报电话几乎为零,本来要随之发放的奖金也“束之高阁”。
此事看似寻常,却可玩味。对此,市食品药品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杨卫感叹道:“当初担心奖金不够,如今奖金居然发不出!”
此奖金,缘何无人领取?简单说来:一是此事知晓率不够高,知道的人少,举报和领取奖金者更少;二是举报人担心被举报者找麻烦。
杨卫坦言,有奖举报的案件或线索越多,奖励的资金就越多。他认为,这种尴尬的局面,折射出市民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强,也反映出奖励机制宣传力度不够。
石烹饪协会副会长罗文对于食品安全“有奖举报”的范围、方式、程序、内容等心存疑虑。他认为,在技术层面,普通老百姓要辨别食品真伪假劣等专业问题绝非易事。“我真的还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奖项。”市民刘新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在记者随机采访中,不少市民对此表示“不知道、不是很清楚”。还有部分人担忧,怕举报信息一旦泄露,会遭被举报人报复。
如何解决“有奖举报,无人领奖”的尴尬局面?对此,市消费者委员会秘书长柯佳玲建议,将大额奖金“拆分细化”。她说:“上万元的奖励,普通老百姓可能‘吃不消’。”
编后:“非幡动,非风动,乃心动。”此一禅宗名言,用在此地亦可解实义。政府依法设立奖金颁给举报者,就是希望通过重奖激发市民参与食品安全的热情。你举报了,属实了,就该奖励你。食品要安全,吃得安心,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只有消费者都来关心食品安全,来共同监督和抵制有问题的食品,食品安全才有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