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6时,参加云南鲁甸地震抢险救援的首批3名蓝天救援队队员顺利返回大冶,受到了家属、朋友以及留守在家的其他队员的热烈欢迎。大家仔细瞧着这些奋战8天的队员们,发现他们黑了,瘦了,憔悴了…… 距离地震不到24小时,救援队员赶至灾区 8月3日下午4时30分许,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境内发生6.5级地震。蓝天救援队获悉灾情后,第一时间向队员们发送紧急召唤令。当天下午8时许,大冶队员陈尚柱、皮建军,下陆队员肖严涛带上专业救援设备,踏上了去往鲁甸的征程。 “作为救援队伍,首先要速度快。”队长陈尚柱说,4号早上,大冶3名队员就已经顺利到达鲁甸,当时距离地震发生还不足24小时,正处于救援的黄金期。 由于鲁甸震区的救援队员已满,陈尚柱一行不得已转向另一个较为严重的震区——巧家县包谷垴乡红石岩村。当救援队员们艰难抵达红石岩村时,100余名当地老百姓迅速围了过来。 “当地村民把我们当救星一样,有的还当场哭了。”陈尚柱观察,该村的楼房几乎全部坍塌,到处一片废墟,灾情相当严重。由于通往该村的道路被阻断,救援的武警官兵还在疏通道路,未及时到达该村,村民们没有食物、没有帐篷,物资匮乏,生存十分艰难。 初步摸清情况后,陈尚柱一边将背包里的矿泉水、方便面分发给村民,一边开始联系前线指挥部,报告红石岩村的灾情。 搬运、修路、救人,一切赶在黄金72小时里 由于通往震区的道路被阻断,进出车辆十分有限。在灾民们缺水缺粮且需紧急救援的情况下,人工搬运是无可奈何的办法。 陈尚柱说,为了将背包腾出空间搬运矿泉水,他把衣服和日用品都扔了,一个人背着40瓶矿泉水,从山的这一头绕到另一头,为灾民和战士们送水。 皮建军则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前往坍塌的楼房里救人。其中,一户村民建在山腰上的房子倒塌后,家里的一个孩子失踪了。但武警官兵把倒塌的房子掀了个“底朝天”都没找到孩子,于是怀疑孩子掉入山脚下。 由于村民下不去搜寻,皮建军和另一名队员冒着生命危险,利用攀爬绳索下到山脚下仔细搜索,遗憾的是除了发现一些牲畜的尸体外,还是没有找到孩子。救援过程中余震不断,两人差点被滚石击中。 肖严涛因有高度近视,不能去太危险的地方,于是就留塌方地段帮官兵疏通道路,顺便向指挥部汇报最新灾情。 整个救援过程中,三名救援队员各自做着力所能及的事,一切只希望赶在黄金救援72小时里,抢救出更多的灾民。 8天没洗澡、没睡好觉,衣服湿了又干 从出发到返回,陈尚柱3人在云南震区共呆了8天时间。除了出发前在家里简短的洗漱外,3人在震区没洗澡、没洗脸,甚至连牙都没刷。 “大家都顾着救援,没时间也没条件搞这些。”肖严涛摸摸胡子笑着说,在震区的救援过程中,他们与武警官兵们同吃同住。由于余震不断,大家没睡好一个完整的觉,总是眯一会儿醒一会儿。 在闷热潮湿的天气里,忙碌于救援的3人,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由于地震灾区严重缺水,他们和所有参加营救的武警官兵一样,不舍得浪费一滴水,没洗过一个澡。后来,还有队员身上起了包。 那么,前段时间被爆出的“泥水泡面”是否属实呢?肖严涛给予了肯定答案。他说,震区的条件确实艰苦,缺水严重,到后来泡面根本不能“泡”,只能干吃了。 虽然震区的条件艰苦,但队员们从未喊过累。皮建军说,参加过大型的地震救援,才感觉到团队的凝聚力非常重要,在震区,全国各地的救援力量都集中在那里,我们就想通过努力,多做一点事,就能为灾区同胞减轻一份痛苦。 目前,蓝天救援队第二批3名队员已顺利到达灾区,继续参与救援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