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上士

- 积分
- 612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二零一四年二月十七日在黄冈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陈安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历史罕见的高温干旱,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迎难而上,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双强双兴”,深入开展“三大行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向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
经济发展有新成就。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332.6亿元,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3.7亿元,增长1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16亿元,增长2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6.4亿元,增长13.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9.98亿元,增长2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32元,增长9.94%;农民人均纯收入6966元,增长13.4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城镇登记失业率4%,人口自然增长率6‰,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
结构调整有新进展。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畜禽、水产、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启动实施现代农业“个十百千”工程,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5家,其中国家级1家,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23%。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27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79家、家庭农场85家。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到62.3%,气象等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新增地标产品13个,组建了全国首家地标产品集散中心。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建成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55个,入园企业3000多家。五大主导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增长20.6%。蕲春李时珍医药化工等7个产业集群成为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34家,新增252家;亿元企业达到445家,新增107家。13家企业被评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6家企业列入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编制了《黄冈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总投资200亿元的恒天(黄冈)文化创意产业城等重大项目成功落户。罗田薄刀峰、黄梅四祖寺通过4A级景区初评,麻城成功创建全省旅游强市,我市首次荣获全省旅游发展先进市。全年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9.5亿元,分别增长23%和22%。启动编制《黄冈城区商业网点规划》,新建标准化农贸市场17个。阿里巴巴落户武穴、红安,淘宝网黄冈馆、电子商务孵化器启动。高新技术企业新增31家,总数7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9%,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7.27%。外贸出口4513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749万美元,分别增长29.4%和89.2%。
“三大行动”有新成效。争取项目扩投资。“双百”项目开工160个,完成投资412.5亿元,135个谋划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交通完成投资179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农田水利完成投资24.8亿元。城际铁路、黄冈长江大桥、黄鄂高速即将通车,麻阳和麻竹高速、长河流域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大力招商引投资。新引进重点项目482个,到位资金496亿元。成功举办农业、文化旅游产业招商推介会,签约项目76个,协议投资710亿元。昆仑能源黄冈LNG项目即将投产,投资150亿元的晨鸣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正式落地。服务企业增投入。政银企对接落实信贷投放378.5亿元,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新增担保额55.4亿元,大别山产业发展基金投放12.7亿元,培育上市后备企业60家,11家企业在场外交易市场成功挂牌(托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8.8亿元。企业用地、用电、用工等要素保障能力增强。
城乡建设有新面貌。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市区建设不断加强。城东新区当年完成投资35.7亿元,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遗爱湖公园建成景区9个。城区新改扩建市政项目32个。实施了黄州商城改造,启动了“双改”工程。“城管会战”成效显著。县市城区建设加快。以“两区互动”为重点,红安南部新城等县市城区扩容提质成效明显。小城镇发展加速。编制完成《鄂东沿江城镇带暨临江四城发展规划》。小池开放开发省级战略成效显著,浠水滨江新区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完成347个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100个村进入全省“千村整治计划”,54个村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启动武穴城乡一体化试点。英山茶叶景观带被评为全国最美田园。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大。启动“绿满黄冈”行动,推进中心城区水域保护,建立PM2.5灰霾监测系统,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0天。
市校院所合作有新突破。着眼创新驱动调结构转方式,以聚集人才、科技创新为主旨,以央校、央院、央所、央企为依托,以“一园八基地”为载体,启动实施“黄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计划”。建立合作机制。武大、华科、中科院武汉分院、武汉邮科院等20所重点高校、科研院所与我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56名主要领导、专家教授成为市政府咨询委员。加强人才引进。出台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在武汉高校开展18场宣传推介活动,吸引国内72所高校2万多名学生报名,已开展三批实习实训。推动创新创业。“创天下”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成立,并得到团中央、省直有关部门授牌。市政府成立创业引导基金,“湖北珞珈青年创业基金投资中心”落户黄冈,并联合组建了创业投资基金。培育创新主体。科技孵化器建成投入使用。新组建水产院士工作站、纺织行业创新联盟等国家、省级科研延伸平台12个。争取项目投资。上市公司烽火集团投资的烽火科技(黄冈)产业园正式落户。
深化改革有新成果。大别山试验区实现市域全覆盖,国家《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即将出台。《黄冈大别山试验区生态补偿政策研究报告》通过环保部评审。6县(市)扶贫开发纳入国家规划。成功列入全国“智慧城市”试点,成为全国首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组织实施了黄州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龙感湖新能源与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团风东坡粮油集团土地流转机制创新等专项改革试验。融资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城投二期债券获准发行,亚行贷款列入国家规划。行政审批制度、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医疗卫生体制、“营改增”等改革顺利推进。理顺白莲河水库管理体制进展顺利。
社会事业有新进步。坚持民生优先。全年财政民生支出245.2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1.5%。新增五类市场主体5.5万户,新增城镇就业6.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6.5万人。9.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五项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281.5万人。建立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启动实施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实现市级统筹。新农合参合率99.6%。全面落实高龄老人补贴政策。新改建农村福利院73所。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及竣工15635套,农村危房改造完工15810户。新建连村通组公路1850公里,解决53.5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坚持事业惠民。新改扩建乡镇公办幼儿园103所,建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260所,4个县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7%。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加快发展。职教园区主体完工。成功举办第八届湖北省黄梅戏艺术节,承办挺进大别山漂流赛、热气球挑战赛、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等国家级赛事。舞台剧《亮剑——大别山》在北京首演,《青春派》《全城高考》双获中国电影“华表奖”。荣获“中华诗词之市”、“中国书法城”称号。黄梅戏大剧院、体育中心建设顺利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基层自治组织、社会共治机制、源头治理体系、信访维稳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百日千人”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加强,“六大食品安全”工程、“放心早餐”工程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平安黄冈、法治黄冈建设扎实推进。政府“十件实事”全面完成。
政府自身建设有新变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市委“八简两风”要求,坚决反对“四风”,启动百姓问政,强化治庸问责,政府会议、文件减少,“三公”经费支出下降。坚持依法行政,完善工作规则。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21件,办理市政协提案292件。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倒逼、督查问责等机制,狠抓工作落实。加强政务公开、财政监督、审计监督、行政监察等工作,规范权力运行。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和财政资金监管,规范公共资源配置交易,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促进廉洁政府建设。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工作不断加强,经济普查、志书编修、档案管理、外事侨务、对台、妇女儿童、人民防空、国有资产管理、民族宗教、防震减灾、对口援建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中直、省直驻黄单位贡献突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一年来,我们坚持“竞进提质、效速兼取”不动摇,千方百计稳增长,扭转了经济下行态势;坚持“双强双兴”、“三大行动”不动摇,千方百计促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坚持聚集人才、科技创新不动摇,千方百计促转型,市校院所合作不断深入;坚持先行先试、敢闯敢试不动摇,千方百计抓改革,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不动摇,千方百计惠民生,群众生活不断改善。这是市委带领全市人民、调动各方力量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驻黄部队和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黄冈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在我国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增长持续走低的大背景下,我市主要经济指标仍然全面完成省定目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但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4项指标增速未能实现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预期目标。我们更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不少矛盾和困难,政府工作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经济基础不牢,稳增长压力较大;科技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强,转型发展任务艰巨;资源要素约束趋紧,生态环境压力加大;改善民生任务繁重,城镇化水平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不高;行政服务效能有待提高,发展环境有待优化。对此,我们将采取更加务实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