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1989—1995潜江历史 1989年江汉石油管理局在潜江钻井开采石油时发现潜江地下的盐卤资源比中国盐都四川自贡的盐卤资源大13倍之多,是中国少见的丰富盐卤资源。1990年春.当时的潜江市委市政府以开发盐化工发展潜江经济的战略,又通过到沿海城市考察学习回来之后集体研究“全民动员发展盐化工",一时间,动员了所有的宣传工具,电视、广播、宣传标语,到处可见“全民动员发展盐化”“建盐化新城,添水乡异彩"的宣传口号,接着就是全市不少单位、个人开始购买盐化工债券。当时.刚动了痔疮手术的汪昌瑞躺在床上休息,晚上在电视上看到潜江不少市民在踊跃购买盐化工债券,场面很感动,使他的心情非常激动,热血在沸腾。他是一个很善于思索,又有创新思维的人,他冷静下来思考着。发展经济就只有一种发展模式吗?他带着独有的思考方式在想,潜江刚刚建市,属于荆州地区管辖,经济发展的现状在荆州地区是倒数的名次。百业待兴,资金、技术、人才,都处于奇缺状况。如果按这种既定方针,全民动员发展盐化工,其结果很可能是顾此失彼,也有可能是两头都顾不上,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眼着弓弦张开越拉越紧,汪昌瑞思考着,感到有点不可思议,心急万分。汪昌瑞刚刚动了痔疮手术的伤口一阵一阵地痛着,心越急,伤口越痛,他就是忍着伤口的阵阵疼痛,把一封长达1 3张材料纸的建议信写好了,标题为“全方位发展潜江经济,支援盐化工建设”。信寄出后的十多天里,他的脸一点血色都没有,特别的憔悴,这是他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付出的代价。在给刚调到潜江任代理市长的马荣华的信中,他这样写道:“因为自己所在的企业和潜江不少的企业一样无法发工资,所以无能力去购买盐化工债券,但是自己有很多好建议。如果采纳之后的效果要比自己购买100元、1000元或10000元的债券都要强。”建议中,他科学的分析了潜江的历史(昨天)、潜江经济发展的现状(今天),预测潜江今后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之路(明天)。“潜江土地肥沃,只要肯劳动,都可丰衣足食,过着饱食终日的日子,因此,全国各地的人只要来到这个鱼米之乡的地方,都不愿意走了,这里的人更不愿意去看外面的世界,这样下来就形成了一个封闭和半封闭的小农经济发展模式。沾沾自喜,夜郎自大,不愿接受外面世界和新、生事物,与沿海改革开放形成了两个反差,严重的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他提出要使潜江经济有较快的发展,第一,要更新观念,独辟蹊径求发展;第二,科学的分析对比潜江与邻近几个县市,潜江的土地最肥沃,水利设施最完备,农业自然条件优越,农场是全省县市中最多的,工业具备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且有其它县市不具有的江汉油田的工业支柱的中央大企业。这些自然条件的优势,都是全地区或全省县市级不具有的。然而.这些优势无法发挥出来,相反还变成了阻碍经济发展的劣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的绎济发展模式。第三,科技兴市,农村科技兴农,科技致富,企业开发系列产品采用拿来主义,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引进资金.以滚雪球的形式,走集团化的发展道路。可以向日本人学习,企业、行业之间进行技术交流,举办研讨会来一起探讨问题,求共同发展。为农民增收,为企业创效益。农民和市民手里有钱了,就一定会拿一部分钱用于消费,进入商品流通领域.这样把商业也搞活了,就很自然的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也是一种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潜江的所有优势就自然的发挥出来了。通过滚雪球的发展,不断的进行良性循环,潜江的经济基础有两年的发展,就可以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有了经济基础再来发展盐化工,这就是我建议的‘全方位发展潜江经济,支援盐化工建设’的主要内容,共l 3张。”半个月后就被市领导全部采纳。“全民动员发展盐化工"等口号换成了“更新观念,科技兴市”“重视知识.重视人才"。当年就扭转了潜江一直落后亏损的局面,盈利100万,在潜江经济发展史上就是一个奇迹。当时是属荆州地委的管辖,在荆州地区震动很大。当时地区行署专员徐茂林对潜江的这一奇迹十分欣赏,并在荆州地区推广。 1990年,他所在的潜江市麻纺厂很长时间工资发不出,他感到焦虑,就给当时的厂长罗庆海写了一封建议信,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厂长采纳后,使将要倒闭的潜江麻纺厂一跃成为湖北产业用布总厂。 1991年,他在电视上得知潜江市委宣传部将主办潜江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就到宣传部了解情况并汇报他给代市长写的建议被采纳后获得了很好的绎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想参加这次研讨会。当时接待他的一位是陈涛,一位姓黄,说可以来参加,但先把论文写好交来。一周以后,他把三篇论文和写给宣传部领导的公开信一起交给了陈、黄两同志。几天后,他又来到宣传部,陈、黄两位同志见他到来很兴奋地站起来,都说这三篇论文的价值很高,你们纺织工业局的刘文亮副局长刚从宣传部调过去,正好他来过也看了这三篇论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麻纺厂有这样的人才不简单,你可以去找刘局长谈一淡。他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普通的工人,怎么有资格去找局长谈,说什么呢?说你比他看问题高明吗?他到宣传部去主要是围绕潜江经济发展的战略、企业的发展战略提出一些独特的见解,将一些好信息和有价值的东西通过潜江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让市委领导认识这些有价值的建议后采纳去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潜江旧社会是血吸虫的穷窝子,解放后在毛主席“送瘟神’’的群众性灭螺运动中得到了有效的控制。1992年,血吸虫病在潜江又死灰复燃。血吸虫地区的群众针对这一现象写信给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李鹏,这样引起了潜江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区内很多地方、单位张贴着告潜江人民书:大家都来救救血吸虫患者,署名罗厚泽(副市长),内容:倡议大家捐助资金,帮助血吸虫患者治病。看到这份公开信后,又一次的无法平静.将一元钱和写给罗市长的信一起装进信封,寄给了罗市长。信上这样写的:“我们企业的效益很不好,没有能力捐助很多的钱来帮助血吸虫患者治病。送一元钱只能是表达我的一份爱心。我认为,为血吸虫病患者治病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但在治病的同时,还要帮助这些农民治穷。在农村病与穷是连在一起的。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帮他们治穷。治血吸虫,很重要的是根治血吸虫的污染源头,对粪便的控制和管理。配合农田水利建设根治水源可能被血吸虫污染的状况。他介绍了好几个新方法、新技术,还有新产品,用于治理血吸虫病。罗市长采纳了之后,获得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这一治理血吸虫的新经验受到国家农业部、卫生部的高度赞誉,还组团到潜江实地考察,后来在全国全面推广。 1993年,他给当时的马荣华市长写了一封“全方位高速度发展潜江经济”的建议。马荣华市长很快采纳之后,将汪昌瑞提出的“全方位高速度发展潜江经济”的建议改了几个字“超常规发展潜江经济”。于是在潜江形成了“超常规发展潜江经济”的热潮。使潜江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在潜江经济发展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受到当时地委、省委的特别重视。1994年春节正月十五,当时的省委书记关广富专程到潜江来助兴。那一段辉煌的历史使很多潜江人都难以忘记。 1994年,他给当时的马荣华写了一封“依靠科技把发展高效农业与化学工业有机结合起来,走一条有水乡特色的经济发展新路”就是充分利用潜江丰富的农副产品的下脚料或废弃物和盐化工产品的盐酸、烧碱等的结合生产各种生物化工产品,当是和现在河南省在全国都是走在全国的前面,如果当是马荣华采纳了我的建议,充分利用潜江在全国拥有最丰富的农副产品的下脚料或废弃物和盐化工产品的盐酸、烧碱等的结合生产各种生物化工产品的话,生物化工以及湖北的生物化工发展一定会胜过河南省走在全国的最前面,然而,由于马荣华在高效农业和化学工业方面一点也不通,他无法采纳这一对潜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机遇的建议,而使潜江丧失这样一种十分重要的历史机遇。是潜江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损失有谁会知道? 1990年-1994年,他每年都有新的内容给市长、市委书记、科委等领导写建议信,甚至一年几封,都被市领导一一采纳,并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潜江很快由1990年前落后倒数名次的县市一跃成为“中国明星市”“全国百强县市”(可参阅1995年《潜江报》上发表的《从文化形态的变迁看潜江经济的高速发展》来证明他所提出的建议,市领导一一采纳后潜江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而汪昌瑞德名字从来就没有被人提起,他就象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而历史记录了一个草根智慧传奇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