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天 大樱桃采摘(农家乐) 六月和七月,是烟台大樱桃收获的季节。采摘大樱桃,自然成了外地游客和当地人最大的乐趣。 我们去的这家果园的主人姓王,他种的樱桃品质是最好的,不仅个儿大均匀,而且成色极好,果实很有光泽,所以,外地客户都抢着要他的,不等去市场上卖,就被订购一空了。虽然今年赶上天旱,但他依然打理的很好,果实累累的樱桃树很是让人欣喜。他有好几个樱桃园,分别种植不同的品种,这个园子的品种主要是“红灯”。红灯樱桃的特点是:果实肾型,着色好、颜色红中带橙色,口感甜,微带一点点酸,是真正的果酸,口感糯,汁多,是烟台最著名的特产品种。 园子里樱桃太多了,我们不停的摘啊摘,都摘花了眼,有的樱桃树要高些,要爬上树才能栽下果实,并且摘的时候要一颗一颗的摘,不能一下摘好几颗。因为樱桃的皮很薄,如果他们互相碰在一起皮就破了。老王一家很热情,总是招呼你边摘边吃或者摘累了坐树下吃会儿再摘,他们摘到更大更紫的还会递到你手上让你尝一尝,而这些是不算钱的,只有摘到篮子里的才去过称。 老王说,他们一般天刚亮就得上山采摘,赶在早饭的时候去交易市场卖出;等下午三四点钟热气一退,他们再去采摘,一般会在傍晚或者凌晨的市场上卖出,因此,附近几个村子里的樱桃交易市场从午夜十二点后就开始忙碌了,凌晨安静的大山里来来往往都是贩樱桃的车辆,这样才能保证最新鲜。他还说:“我们这边话叫做: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摘樱桃也是很难的一道工艺,和采茶叶差不多。 烟台还是一个盛产水果的地方。这里的苹果、樱桃、莱阳梨,在全国都是有名的特产。杏、桃子、葡萄也是主产区。这里的水果满城都是,价格跟蔬菜差不多。 第十二天 养马岛 养马岛距烟台不远,坐落在烟台市牟平区北面沿海,传说秦始皇东巡曾路经当时的“莒岛”,后将这里辟为皇家的养马场。 浅滩上的一道长堤连着一座大桥是上岛唯一的路。小岛不大,山丘叠翠,草木旺盛,且横长竖短,南缓北陡。假如你能飞天俯瞰,全岛就像一只巨大的海参,微昂的山岬是它的头,漫岛的山岩树尖是它浑身的毛刺。 岛的南面地势平缓、滩浅流静,水面闪动着斜阳的光,有人趁着潮退赶海挖蛤;东面高低错落、沙黄波清,海湾可见年轻人戏水、追逐,怡乐其中;北面岩礁突兀、涛急浪涌,海浪借着海风在礁石荡起浪花千朵,堆雪砌玉,蔚为壮观;西面山秀坡陡、港深水平,码头上有船只停泊,成群的海鸟在陆岛间的海滩上盘旋。其间有:秦皇塑像、海神庙宇、海狗洞响、石马奋蹄,只是没看到一匹真马…… 倒是以马文化为主题的广场,高处有骏马的雕塑四蹄飞扬,是追风还是风在追它?一个小女孩仰望好久,说:“那是一匹马吗?它怎么像鸟在飞啊?”是啊,很多的传说给马插上翅膀,马在神话中行,在想象中飞。问她可说出关于马的词语,小姑娘脱口而出:一马当先、马到成功、天马行空、六马仰秣……马越来越远地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一个岛却让人生发了对马的某种温情。多少年后,养马岛的意义或许超越了它的名字。
第十三天 古街漫步 也许到了暮年,每到一个城市游玩,都愿意到古街走走看看,如福州的三坊五巷,重庆的磁器口,哈尔滨的中央大街等等,烟台的古街老巷虽然不如以上的古街出名,但也独具特色。 广仁路是烟台街上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它见证了烟台历史上的诸多“最早”。广仁路始建于1851年(清咸丰元年),比烟台开埠早10年,广仁路两侧的建筑,均为二层西式或中西合璧式楼房,路北侧自西向东分别是:生明电灯公司旧址、法国药材公司旧址、西式民居、新陆绣花庄旧址、 基督教青年会旧址、基督教青年会公共图书馆旧址、烟台绣花商行旧址、广东旅派烟同乡会旧址,再向东全是风格各异的西式民居小楼。路南侧自西向东分别是:养正小学旧址、西式民居、东亚罐头厂、商业建筑、烟台师范附属小学旧址、季氏故居。地处广仁路中段路南的商业建筑,系多角凹式楼房,东西共8间,一间一个凹,形成8个角,建筑型制非常独特。广仁路两侧连成片的众多优秀近代建筑,是烟台历史进程中留下的宝贵遗产, 朝阳街是烟台的另一条古街,始建于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 该街是近代繁华商业街。1880年,德国商人首先在街北段路东开办盎斯洋行,此后中外商蜂拥而入。1900年设福顺德钱庄,1915年民族实业家李东山在街南段路东创办中国第一家机械制钟工业“宝时造钟厂”,1927年健永康造钟厂。该街还有多家大药房、银行、饭店、夜总会、轮船公司、电影院、照相馆、钟表店、澡堂、家具行、五金店、商行、印务公司等百余家中外工商企事业。商业门面建筑多位二层中西结合型楼房,即向街门面为西式造型,内部及店后是中式结构。克利顿饭店则因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此下榻而名声大振。 如今的朝阳街,尽管一家家酒吧、迪厅都洋溢着现代气息。但若漫步街头,那西式建筑的华丽装饰和墙上影影绰绰的外文字母,仍能使人浮想联翩,思绪随之穿越时空,尽情体味百年街巷那深深的韵味 第十四天 牟氏庄园 中国有两大封建地主庄园,南有四川刘文彩地主庄园,北有山东牟氏庄园,牟氏庄园位于烟台栖霞市城北郊古镇都村。 牟氏家族祖籍湖北公安县。其始祖牟敬祖于明初出仕栖霞县主簿,卸任后落籍栖霞,自此开始栖霞牟氏的繁衍。牟氏庄园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基本定型在民国初期,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封建地主庄园。
牟氏庄园正门是原牟氏庄园西忠来大门。石台阶上面的大门门面不宽,却比较高耸。两扇厚重的黑漆木门对开,门板上刻有“耕读世业,勤俭家风”金色对联。门框外侧放有一对黑灰颜色的石鼓,石鼓用同颜色莲花状的鼓托托着,鼓面刻有“福禄寿禧”、“麒麟送子”、“刘海戏金蟾”、“姜太公钓鱼”等浮雕。虽经多年风吹雨蚀,浮雕清晰依旧,栩栩如生。注重门面装饰以彰示门第显赫,这是我对牟氏庄园的第一印象。
迈过庄园正门,迎面院落的地面上,彩色卵石铺成石钱石蝠图案。石钱居中,四角镶嵌石蝠。导游介绍说想发财,就踩石钱,想当官去踏石蝠。我那项也没放过,既踩钱又踏了蝠。
牟氏庄园展示给我们的是具有胶东民居特点的套院式建筑群体,它分成三组六院。“日新堂”、“西忠来”、“东忠来”并排三院南北纵贯,构成六个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衔接的大院。每个大院均是独立的小四合院,院内正房房门开在房中间,前后开门。房舍雕梁画栋,明柱花窗。各个院落之间有连通的甬道,甬道石板铺路,幽深曲折。两边石墙对立,墙面平整如镜,石缝细小,据说,砌墙时,主人每天都给石匠发一些铜钱和锅铁,用于镶嵌墙缝,使墙面平实。
作为典型的清朝晚期封建社会庄园缩影,牟氏庄园是一个自我封闭,自给自足的小社会体系。庄园内的每一项建筑都严格按照封建等级观念布局,且各有专用。庄园主人居住楼阁,子女居平房,佣人住群房,大厅供奉祖先的牌位,群厢还有粮仓、磨房、碾房、油房、寿材房等。还有一处关孩子禁闭的房间,里面放着木条凳和用于处罚做错事孩子的木棍。小姐楼下的地窖通风良好,当时用来储存保鲜蔬菜鱼肉的。
在第二进院落厅堂门口,遇牟氏后人牟日宝老先生,他在那里签名售书。我买了他写的两本书《牟氏庄园故事》、《牟氏庄园三百年》,并请他在我买的书上做了签名留念。他免费送了我一本《牟氏家训》。 第十五天 天后宫(福建会所) 天后行宫又叫福建会馆,为烟台市博物馆所在地,坐落在烟台市中心南大街与胜利路交汇处。天后宫始建于1884年,落成于1906年,一共用了22年,是由福建船帮商贾集资修建的,一座供奉海神娘娘(即妈祖)的封闭式古典寺院建筑,所有原材料都是从福建泉州用船运到烟台的。 被称为“鲁东第一工程”的天后行宫的山门,建筑形态为单层悬山、举架式、木石结构,从总体结构看,为七檩落地三柱式穿斗结构,所有的梁柱均有精美的木雕,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雕刻精细,颜色鲜丽,虽说历经百年,木雕的质地有些松散,却没有丝毫的破损,这也是1996年天后行宫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原因之一吧。 山门上的凤凰木雕,据资料显示山门上的木石雕刻有各种人物474个,龙、凤、麒麟等各种鸟兽404只,各种花卉297幅。我看时是眼花缭乱,五颜六色。当时也没有导游介绍,回来后从网上才找到如此详实的介绍。 山门两扇正门上的门神法力无边,神通广大,护佑着百年的福建会馆,北面建筑为戏台。据说一百多年前建造戏台的构件从泉州启程后遇海难沉船,这是工匠们在山东根据记忆制造出来的戏台,与整个建筑交相辉映。山门石柱上的“二龙戏珠”石雕,工匠师傅对细节的处理相当好,龙须,龙爪的细腻轻挑,造型优美,且在没有任何设施的保护下又是那样的完美,是一件多么让人赏心悦目的事啊! 山门南面为大殿,为天后行宫的主体建筑,供奉着海神娘娘妈祖,为海上的守护神。我国沿海城市及台湾,港澳,东南亚都有妈祖庙,在有些地方更是整个城市的守护神,其祖庭为福建莆田湄洲岛。 烟台博物馆内烟台古文化展览,从石器时代的贝壳币到青铜器,出土文物均在烟台境内,从整个展览看在全国大小博物馆都有,形式一样的,内容大同小异,无非是展示本地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只是烟台这个展览厅显得十分陈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