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第一扫把星:刘备
邹剑川
刘备的父亲在其少年时期就挂了。这个很平常,不能说明刘备是扫把星。他为皇族之后,家业败光了,沦落到编席子卖草鞋,也不全是他背。
刘备同学小时侯不怎么爱读书,同郡(涿州古代也是范阳)的卢植老师是个名人。汉代要做官,需要推举,比如有人专门做排行榜,出名了就推举到中央去了,一般从副处、正处级干部开始做起。刘备同学读书成绩很一般,和他一起混的公孙瓒却很不错,平步青云。
卢植是刘备的老师,黄巾起义朝廷派卢植征讨,立了功劳。但最后的结局确是被太监诬陷,免官下狱。最后死的时候穷得叮当响,差不多是光着身子入土的。虽然他很清廉,很不注重身后事,但一个忠臣和大学问家,著名将领混到这个份上也太惨了。
再看公孙瓒,他曾经如日中天,是和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有力竞争者。但刘备跑去跟他混以后,公孙瓒在易京楼自焚而亡。一代风流人物丧国亡身,灰飞湮灭,死无全尸。
刘备一看袁绍牛啊,那就跟着袁绍。结果是袁绍在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被曹操大败于官渡,一蹶不振,最后吐血而亡。
刘备投*过陶谦,结果陶谦很快病死。依附刘表,刘表病亡。不久荆州也成了别人的。就连刘表的长子刘琦跟刘备比较亲近,也没继承刘表的位子,远走江夏,赤壁大战后不久病死。
刘备的老婆们也很背,著名的“老婆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就是刘备说的。刘备的老婆们,经常被敌人抓去,其中一个老婆战乱中还跳井自杀了。估计是实在受不了颠沛流离生活了。更可能是因为得不到爱和关怀。
刘备为了收人心,把儿子刘禅往地上摔,估计大脑受了创伤,后来一直有点白痴倾向,做他儿子也背啊。
他据说一起睡觉吃饭的兄弟,关羽、张飞,一个走麦城败死于荆州,头还被割下来辗转旅行大半个中国。一个连战死沙场的机会都没有,被部将在睡梦中杀死。
诸葛亮,被刘备这条滑泥鳅称作“水”一样的师友,下场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累死在五丈原军中。
最典型的是吕布,和刘备恩仇都有,总得来讲,在那个乱世,对刘备还算仁义。可在曹操有不想杀之的意思,因为他老刘一句话,上了刑场。可怜一代名将,死时一定在想:“刘备啊刘备,遇见你是我一生最大的错。帮了你辕门射戟是老子错上加错。”
就连曹操这样的*雄,和刘备惺惺相惜,认为是他是当世英雄,对他不错,后果先是爱将关羽跑路,再是徐州丢掉,接着是赤壁被烧得元气大伤,统一大业成为终身遗憾。
周瑜、孙权、鲁肃这些在刘备穷困潦倒时,帮他打垮了曹操,借了荆州给他存身的白求恩式的人物。结果得到一个拿到益州还荆州冰冷的承诺,最后则是取得凉州还荆州的赖皮借口。最最后,终于干脆:“天下土地有德者居之。”关羽更是摆出“若是东吴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有猎枪。”的姿态,甚至准备了“打狗棒”关门打狗。(关羽针对孙吴派子求婚说,虎女怎么可以嫁给犬子?意思是孙权是狗。那么他老大刘备娶了孙权狗的妹妹,岂不是认狗为妻。按照他读春秋晓大义的习惯,和过五关场景,关羽还要照样必恭必敬的叫孙权的狗妹“大嫂”!)。终于心理素质不太好的一代天娇周公瑾耐力不及孙权,受不了刘备关羽而亡了。值得注意地是,刘备还在孙权面前说过周瑜这个人太牛了,太有王者气派了,将来恐怕是要造反之类的话。可怜背时孙权死了大将赔了妹妹丢了荆州。
刘备自己也背,还不容易有了些人马,有了实力,有恢复汉室的希望,却搞出中国战争史上最低级的错误,在山沟里连营700里耗了一年和孙权对攻。结果一把火烧光,遭受惨败,精锐劲卒尽丧,宿将爪牙全失,元气大伤。自己没脸回去,受不了打击,干脆客死在白帝城,临死拉上诸葛亮垫背不说,还要说魏延有反骨的话,为蜀国最后一个能打胜仗的大将之死埋下浓重的一笔。本来最后一次北伐采用魏延的战略,魏国可能早就完蛋了,但刘备这个扫把星早在白帝城就为蜀汉和他的大臣们挖好了坟墓。
他的亲戚刘璋因为沾了他,结果国家没了。他拥护的汉献帝被曹操彻底控制了各种自由,和他要一起讨伐曹操的马腾、董承也死得凄惨。
他的儿子刘禅更背,刘备托孤的诸葛相父太负责了,什么都做了。刘禅完全是傀儡。久不作为,没有历练,终成庸碌之辈。他的义子刘封,不知道为什么刘备心血来潮收他做义子,结果因为上庸孟达的事情,死于狱中。
再如五虎上将之一的锦马超,投*刘备之前,威震全国,让各路诸侯闻风丧胆。但跟了刘备后,再也没有打过什么象样的仗,碌碌而终。
庞统本来活得很快活,但刘备找来了庞统,结果他死于落凤坡。
就连拥戴刘备,写了《三国演义》的元末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罗贯中先生,早年是陈友谅幕僚。也因为陈败于朱元璋,成王败寇,抑郁平生。而在《三国志》暗地里推崇刘备的才高八斗的陈寿,一生也颇不得志。可见扫把星刘备流毒深远啊。真是“要想背,找刘备。”
我以前一直不明白,在汉代那个迷信的时代,刘备为什么不怕的卢马妨他,的卢还在檀溪救了他,现在我明白了,因为刘备是三国第一扫把星,扫把马遇见他只是小巫见大巫,当然甘败下风,心悦诚服,连檀溪都为偶像跳跃过去了。只是不知道,这匹马的下场究竟最后怎样了,是否善终?
大约 2232字
06年09月29日草就
载于2006年安徽《合肥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