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日下午4时30分许,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境内发生6.5级地震。当天下午8时许,大冶队员陈尚柱、皮建军,下陆队员肖严涛,前往鲁甸救援。13日,第二批3名队员接力赶赴灾区,并于昨天顺利返回。
回顾这前后近10天的救援征程,队员们说:“大家协作互助,才让救援更加顺畅。”
“要不是6年前的一场汶川地震,中国的民间救援力量不会成长得如此迅速。”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户外运动爱好者皮建军怀着满腔热血,试图前往灾区救援。然而,没有任何团队的组织协作,单枪匹马的皮建军在武汉被劝了回来。
从那以后,皮建军一边继续参与户外遇险救援行动,一边开始有意识的关注民间公益组织。2009年,皮建军结识了同样热心于救援工作的老乡陈尚柱,共同加入到蓝天救援队湖北联盟,成了有组织的一员。
2013年的雅安地震,陈尚柱和皮建军第一时间奔赴到了震区。此时,民间救援队的组织性和专业性已经有了大幅提升。但在震区救援现场,皮建军观察到,仍然有上千名好心的民间人士在单打独斗,有的志愿者甚至连吃饭问题都无法解决。
从震区返回后,陈尚柱和皮建军意识到,在灾区的救援工作中,团结协作对于民间救援力量来说至关重要。同年,蓝天救援队黄石分队成立,经验丰富的陈尚柱出任队长。目前,蓝天救援队黄石分队共有队员16名,志愿者若干,每周定期进行救援课程培训。
鲁甸地震发生后,收到指令的陈尚柱和皮建军很快收拾好行囊,于当晚踏上去往鲁甸震区的征程。由于灾区一般都缺水缺粮,严重者甚至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这使得救援队员在参与救援的同时,还要想办法解决个人保障。
“作为专业的民间救援队伍,每一个环节都有分工。”皮建军说,有的直接参与到抢险救援,有的向灾民派发物资,有的将现场情况传送到指挥部。而帐篷、方便面、矿泉水、药物等救援配备都一应俱全,能及时派上用场。
作为前线救援人员,皮建军并不觉得辛苦,他反而敬佩坚守在后方平台的无名英雄们。由于震区灾情在即时变化,后方平台需要24小时不停更新,将传送来的信息进行汇总,方便布置下一步工作。
正是有了前线和后方的密切配合,此次在灾区救援中,民间救援力量多了理性,多了协作互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