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还地桥镇政府门前,就能看到这里高高矗立着一匹雕塑骏马,银光闪耀,气势夺人。
走进还地桥镇荣誉室,墙上的荣誉奖牌,琳琅满目,述说着殊荣:“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镇”、“楚天明星镇”、“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省绿色家园示范镇”、“创建全国精神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金字招牌熠熠生辉,还地桥几乎斩获了乡镇所能得到的所有荣誉。
还地桥蝉联“全国重点镇”,是大冶唯一蝉联乡镇,即便放眼全国,也为数不多。但是,还地桥的蝉联,并未让人感到任何惊讶。
“诗词楹联之乡”风雅代代传
文化、教育,这是还地桥蝉联“全国重点镇”的重要支撑。
这个充满传奇的千年古镇,因桥得名。相传南宋嘉定年间,“八仙”中的吕洞宾和汉钟离(一说铁拐李)同游镇中心一条秀美的小河,相遇在一三孔桥上,分别时互换腰间的丝绦作纪念,故得名“换绦桥”。解放后,又更名为“还地桥”,寓还地于民,人民当家作主之意。
还地桥因桥而美,因桥而兴。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美丽的神话故事,孕育了还地桥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朴素且浪漫的生活中,诗词、楹联应运而生。据了解,还地桥镇2010年荣膺“中国楹联文化之乡”,2011年还地桥镇被湖北省诗词学会命名为“荆楚诗词之镇”,随后又夺得“中华诗词之乡”。
“去年是荒地泥巴,今年是青松鲜花。去年是烂垅泥港,今年是机房工厂。”喜爱吟诗作对的大冶人,面对家园面貌的迅即变化,不吝用这种古朴而隆重的方式表达赞誉。
在还地桥,不论城镇还是乡村,不论头发斑白或是垂髫少年,吟诗作对的风雅代代相传。如今,和诗、赠诗的传统依然保持,写楹联、贴楹联不仅仅是文人舞文弄墨的专长,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融入还地桥人的血液。
而教育界的“还地桥经验”更是叫响全省,影响全国。还地桥6所中学的中考整体质量连续7年稳居大冶市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无择校生、无重点班、无流失生”创造农村均衡教育奇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乡镇义务教育优质化均衡发展的整体推进模式与策略研究》2012年12月正式立项,2013年4月盛大开题,2014年8月成功结题。这一课题成果填补了我国乡镇义务教育优质化均衡发展的研究空白,将给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更多思考和借鉴。
产城共融强镇兴城
一个乡镇要发展成一座城市,首先,镇区面积要扩大,人口要增加。这是“全国重点镇”申报中的一个首要条件。而这就是该镇党委书记曹华一直强调的“块头”优势。
镇区如何扩,人从哪里来?还地桥的答案是:以“园”兴“城”,以“城”促“园”,产城一体,互动共融。
2010年4月,在镇区西边的一片黄土坡上,金桥工业新区破土动工。在这里,发生了两个月建起千亩工业新区的奇迹。同样在这里,演绎了10多个亿元项目接踵进园的佳话。
尤为可喜的是,总投资20亿元的秀山光电信息产业园已竣工开园,一个以它为龙头的全省机电制造产业基地正在金桥工业新区引来凤凰落梧桐。
培育支撑产业,是培育还地桥镇经济增长点、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客观需要,也是打造黄石西部新城的不竭动力。
近年来,金桥工业新区产值不断攀升,工业新区与老镇区连为一体,将镇区面积扩大了3平方公里,新增就业人口6000多人。2013年,全镇完成财政总收入2.05亿元,增长16.5%。
而新型建材和机电制造两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3.8亿元,创税收9986万元,占财政收入48.5%。全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5.12亿元,增长1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3亿元,增长19.1%。在全市目标管理考核单项排名中,位列第一,“还老大”再次展现难以撼动的经济地位。
金桥实践给还地桥决策者打开了一个思路:产业与城市,互为依托,相互作用,产城共融共兴,是打造“镇级市”的必由之路。
于是,当西边金桥新区金色满园之时,他们又来到镇区的东边变废为宝,依托全省工矿废弃地综合开发试验区引进大型物流、包装项目,向国际包装产业园进发。一个西扩东进、产城共融的还地桥,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挥展开黄石的西翼。
对接,与武汉变得密不可分
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杰介绍说,还地桥处于大冶西北部,是最靠近武汉的乡镇,区位优势非常好,但是一直没有发挥出来。离武汉仅30公里,却无直接道路,只能从鄂州走;到城区,罗桥街办也没有直接道路。与全省中心没有对接,与市区也没有对接。
2013年4月27日上午,还地桥镇黄金湖村、新畈村挖机轰鸣。大冶对接武汉的“快速路”锦冶大道、铁山经还地桥至光谷大道的黄鄂一级公路在这里拉开了建设帷幕。“两路”建成后,还地桥将成功融入武汉半小时交通圈。
从此,还地桥因“两路”与光谷大道、大武汉变得密不可分。
为了这一天,还地桥镇党委、政府筹划近一年五个月。
2011年12月黄石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还地桥为对接武汉的桥头堡、西部新城,如何实现这一构想?
曹华认为,建设两市西部新城,要充分发挥对接大武汉的桥头堡的作用,念好对接经。除发展理念外,还要在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进行对接,以加快对接为手段,加速融入武汉,实现还地桥各项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交通优先”战略提速。在中心镇区建成四纵三横的主干道路网的基础上,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的两条对接武汉光谷大道的快速路建成后,还地桥将进入与大武汉同城化生活圈。
该镇村镇建设办总工陈金柱难掩心中喜悦,他介绍说,在谋求未来发展空间上和对接武汉城市圈上,还地桥是绝佳的切口。“以前我们总是想武汉如何辐射到我们,现在我们可以反包抄,从黄石、大冶对接武汉。而还地桥距离武汉外环直线距离只有30多公里,交通通道打通后到光谷只要30分钟,到大冶城区、黄石城区也只有5公里。”
而这个区位优势,让还地桥在重振“还老大”雄风时底气更足。
建生态新区,打造武汉后花园
走进还地桥,但见山不高而挺拔,逶迤的原野上,丘陵起伏,林木葱茏,明镜般的湖泊,映现着丽日蓝天。其间,五卦山青翠尽染,名冠鄂东,跻身大冶四大名山;黄金湖水美鱼肥,一湖碧绿,一湖财富,如明珠镶嵌,似彩虹飞渡,美得令人心醉。
看着镇区一天天“长大”,还地桥人的“城市梦”越来越强烈,但担心也随之而来,把镇区建成城市,人多了,车多了,路上会不会拥堵,早晚有没有休闲的地儿,上学、看病、购物、居住是否方便,还能不能看到蓝天白云、清水长流?
老百姓的这些顾虑,决策者们早有考虑。他们清楚,产城共融,要以功能完善、生态友好承载人口、产业为终极考量。
因此,还地桥在加快建设工业新城的同时,打造美丽新城和生态新城的行动丝毫没有懈怠。
生态新区的建设是还地桥的特色之一,也是全国重点镇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之一。
还地桥镇域副中心区黄金湖环三山湖滨水区域,滨水产业,旅游、度假、休闲等设施日臻完善,黄金湖休闲旅游中心区逐步形成。据介绍,该镇黄金湖生态区,分为三个区块: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休闲渔业、军事国防教育体验为主的农家乐。如今,打开西大门后,离武汉更近了,人会越来越多。黄金湖生态新城,致力打造成武汉城市圈的“后花园”将吸引城市周边人员休闲旅游。
今年6月3日,湖北三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大冶市还地桥镇政府正式签约,联手打造湖北省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还地桥镇招商分局局长向其猛介绍,今年以来,还地桥镇坚持“生态立镇,产业强镇”的发展战略,强化招商引资,瞄准高新产业、生态产业、休闲观光产业和延伸配套产业等发展项目,通过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吸引了不少商家前来入驻。截至目前,已有九恒天地生活广场项目、湖北三禾生态农业项目等五个项目正式签约,签约额为6.98亿元。
如今,还地桥更是始终坚持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年”活动,全力打造武汉、黄石两座特大城市之间的卫星城、生态城、幸福城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