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子孙难忘故国以国为氏存千年 名相之后梅赋流芳入鄂繁衍传后世
今志】
大冶宋氏均为唐朝名相宋璟第33世孙宋琚、宋琼的后裔,元朝末年,为避祸乱,宋琚的第3世孙宋匆八与宋琼的第3世孙宋祖益从江西吉安迁往大冶,其中宋匆八定居于大冶市陈贵镇宋家垴自然村,宋琼后裔定居于大冶金湖、汪仁、黄石道士氵伏、阳新海口等地。目前大冶地区宋氏族人有5000余人。
【姓氏起源】
源于子姓 以国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宋民,子姓,商之裔也。”
宋姓源于子姓,西周初期周武王封殷商王帝乙长子于宋地,伯爵侯国。周武王灭殷商王朝,同时也灭了宋国。微子启原为殷商王帝乙的庶长子,在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中立有大功,因此被周朝封于宋国故地(今河南商丘),以存祭祀。公元前650年至公元前637年,宋国已成为泱泱大国,为春秋五霸之一,延续十余世。战国末期,宋国被灭,子孙如鸟兽散,或以地姓,或以官姓,今殷、孔、谈等十五姓氏皆为宋出,唯宋氏一支以国为氏流传至今。
【姓氏之旅】
宋氏始于河南不断向南方扩展
宋姓出自子姓,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启于商丘,从而建立了宋国。战国末期,宋国被灭,宋国王室子孙们纷纷外迁。宋氏外迁轨迹基本是由北向南。
原本宋氏一直活跃在河北、河南和山东等北方地区。汉晋南北朝时,宋姓已经播散于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唐宋时期,宋氏已扩展到四川、广西、湖南、广东、福建等地。
唐朝,唐高宗年间,年仅十七岁的宋璟进士及第。
宋璟少年倜傥,博学多才,擅长文学。河北邢台人,曾任上党尉、凤阁舍人、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拜尚书右丞相。
宋璟仕途颇多坎坷,曾被贬为贝州刺史、楚州刺史、广州都督,正因为如此,宋璟才有机会从河北走向江南,将他的子孙带到江南,成为宋氏江南始祖。不过宋璟晚年定居古润州,今大冶宋氏均为润州发派。
唐朝名相宋璟为宋氏江南始祖
在南迁的历程中,无论是战乱还是自然灾害、抑或是官职调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把这个姓氏流传下来,并且遍及江南。
宋璟育有17个儿子,遍布整个江南,由此宋璟被宋氏后人称为江南始祖。
历史的长河不断向前,岁月如斯。生活在江西吉安的宋璟的第32世孙宋睽育有四子:宋琚、宋琼、宋瓆、宋琛。
转眼间,到了元朝末年。严重的种族歧视及元统治者的贪污剥削、通货膨胀,接连的天灾,让百姓民不聊生,饥民多达几十万。在天灾人祸的迫害下,农民成群地离开土地,武装起义相继而起。这就是有名的“红巾起义”。随着“红巾军”的起义,朱元璋也开始壮大起来。
起义,则意味着百姓不能安居。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最关心的恐怕不是这些“国家大事”,而是哪里能安居乐业,过上安宁日子。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宋氏子孙开始寻求较为偏僻的湖北大冶作为安身立命之所。
元朝末年宋氏族人开始迁入大冶
宋琚的第3世孙宋匆八从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一路外迁,最后来到大冶陈贵宋家垴自然村。那时陈贵一片荒芜,杂草丛生,但却是一片安宁的居住场所。于是宋氏族人“插草为边”,划定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生存下来。
与此同时,宋琼的第3世孙宋祖益也从江西吉安搬了出来,他选择了大冶姜桥(今属金湖办事处)为安身立命之所。
而宋瓆、宋琛的子孙却迁至鄂州、通山等地。
当宋氏族人不断发展壮大后,原先所居住的地方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时,宋氏的子孙便再次选择了外迁。宋琼的第3世孙宋祖益的长孙宋漋三就从大冶姜桥搬到了宋家山、汪仁、黄石道士氵伏等地,而次孙漋五则搬到宋家寨和阳新海口金月庄等地。宋匆八的后裔则迁往英山、南京。
到了明朝中期即公元1464年,原本还生活在江西瓦西坝的宋琚的第7世孙宋子高,也选择了同样的命运,外迁至大冶陈贵宋家湾,世代生存于此。
【后裔忆访】
宋发光 宋氏族谱编委会成员
宋世全 宋氏族谱编委会成员
宋文兴 宋氏族谱编委会成员
记者:你们宋氏先祖是怎样迁到大冶的?
宋发光:我们大冶包括整个鄂东南宋氏(也包括湖北的赤壁,湖南的湘潭、株洲)都是宋睽的后裔。其中宋睽长子宋琚、次子宋琼的子孙都从江西迁到大冶的。宋琚的第3世孙宋匆八于元朝末年从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迁到大冶陈贵宋家脑,后来宋琚的第7世孙宋子高又于明朝中期从江西瓦西坝迁来陈贵宋家湾;宋琼的第3世孙宋祖益在元朝末年从江西吉安迁到大冶姜桥,后来他的长孙、次孙又外迁至其他地方,甚至外迁至陕西。
记者:现在大冶哪些地方居住着宋氏族人?
宋世全:目前,宋匆八的后裔生活在大冶陈贵宋家垴,我们族人称为“太山庄”;从江西瓦西坝迁来的宋子高的后裔居住在大冶陈贵宋家湾,称为“汉成庄”;宋祖益的长孙宋漋三的子孙分居在金湖宋家山、宋家堍、宋家垅、汪仁王叶宋家湾、黄石道士氵伏,称为“鹿山庄”;宋祖益的次孙宋漋五则分居在金湖宋家寨和阳新海口金月庄,称为“横山庄”。
记者:一共有多少人口呢?
宋文兴:大概有5000余人。还有很多族人外迁到南京、安徽、河南、浙江、陕西等地。
记者:你们修谱的情况如何?
宋发光:我们最近一次修谱是在2008年,鄂东南地区宋睽公支系大冶、通山、阳新、鄂州、英山共同续修。这是大冶地区第7次修谱,之前一次是在1988年,但仅局限于大冶地区。
记者:那宗祠呢?大冶地区有大宗祠吗?
宋文兴:在湖北通山有一座宋氏宗祠,大冶地区一直没有,不过每个村子都建有祖堂。其中大冶陈贵宋家垴因为历史原因有两座祖堂,左右并排,紧挨在一起,这在大冶地区十分罕见。
【名人志】
唐代著名政治家宋璟
宋璟(公元663年-公元737年),字广平,河北邢台市南和县阎里乡宋台人。少年倜傥、博学多才,擅长文学。弱冠中进士,历官上党尉、凤阁舍人、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拜尚书右丞相。授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开国公,经武后、中宗、睿宗、殇帝、玄宗五帝,在任52年。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与姚崇同心协力,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唐朝,改变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大唐帝国,史称“开元盛世”。其先宋玉、宋弘均取单名,为不忘先祖荣耀,后世子孙能进学的优秀子弟均取单名。如宋濂、宋祁、宋慈是也。
北宋文学家宋祁
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南宋法医学家宋慈
宋慈(公元1186年-公元1249年),字惠父,汉族,建阳(今属福建南平地区)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家,被称为“法医学之父”,著有《洗冤集录》。西方普遍认为正是宋慈于公元1235年开创了“法医鉴定学”。
民主革命家宋教仁
宋教仁(1882年-1913年),字遁初,号渔父,汉族,湖南桃源人。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享年三十二岁。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是中华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
宋氏三姐妹
宋蔼龄、宋美龄、宋庆龄是中国著名的“宋氏三姐妹”,是20世纪中国最显耀的姐妹组合。宋庆龄成为国母,爱国爱民,万民景仰;宋美龄嫁给蒋介石,权势显赫,呼风唤雨;宋蔼龄联姻孔祥熙,善于积财,富甲天下。她们对20世纪的中国有着令人不可思议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因而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轶闻志】
宋璟“心似铁”词赋却风流
宋氏堂号或“梅赋堂”,或“赋梅堂”,皆出自唐相宋璟“梅花赋”的故事。宋璟,唐朝名相,封为广平郡公,与姚崇并称为唐代贤相,时称“姚宋”。
一次皇帝赐御宴,并叫人赐了一双金筷子给宋璟。当年黄金餐具器皿为皇宫所专用,北魏时,曾规定上自王公下至百姓,不许私养“金银工巧之人”,私造金器者是犯法的。所以当宋璟听说皇上赐他金筷子,十分惶恐,愣在陛前不知所措。唐玄宗见状说:“非赐汝金,盖赐卿以箸,表卿之直耳。”此时宋璟才知道是表彰他如同筷子一样耿直刚正,才受宠若惊地接过金筷子。但是这位“守法持正”的老臣,并不敢以金筷子进餐,仅仅是把金筷子供在相府而已。
宋璟当了宰相后,一次他的远房叔叔宋元超在参加吏部的选拔时,对主考官说了自己和宋璟的特殊关系,希望能照顾。被宋璟得知后,特地关照吏部不能给他官做。
当时唐玄宗很喜欢一个叫王毛仲的宦官,朝廷上下,巴结他的人很多。王毛仲的干女儿要出嫁,唐玄宗问他还缺什么。王毛仲说有一位客人请不来。唐玄宗说:“那一定是宋璟了。”在宋璟的治理下,唐朝出现了路不拾遗的局面,史称“开元盛世”。
正是这样一位正直、有节操的人,十分喜欢梅花,武后时写出了风流妩媚、内涵深厚的《梅花赋》,让人称奇。皮日休《桃花赋》序说宋璟:“贞姿劲质,刚态毅状,疑其铁肠石心,不能吐婉媚辞。”越鼎另一首《蝶恋花》说:“漫道广平(宋璟封广平郡公)心似铁,词赋风流,不尽愁千结。”后人便以“梅花赋”为堂号。
特别提示:由于采访条件所限,可能在写的过程中会挂一漏万,不到之处,还望各位读者不吝赐教。
(东楚晚报) (记者 肖婷/文 )
读者诸君若有相关姓氏的采访线索,或本人即为该姓氏族人,请拨打联系电话:13807235986,或发E-mail:xt526@s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