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5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 积分
- 12818


IP属地:广东省
|
源出姬姓衍于河南视为正宗 辗转江西迁播阳新一脉相承
【今志】
阳新樊氏出自姬姓,发源于河南济源西南。阳新始祖樊宗理于宋朝从江西南昌泰浦村迁入阳新,最初落业在富池南市。因受到血吸虫和元、明战乱滋扰,樊宗理的第四世孙樊克逸无奈,于是他的5个儿子纷纷迁往各地。目前阳新樊氏主要分布在三溪镇、陶港镇、黄颡口镇、白沙镇,约3000余人。
【姓氏起源】
樊氏正宗出自姬姓
樊氏源流众多,其中以姬姓樊氏为正宗。这支樊氏,形成于西周,其始祖为樊穆仲字山甫,史称姬姓樊氏。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所载,周宣王的卿士仲山甫,他同召伯虎、周公(周公旦之后)、尹吉甫等大臣一起,辅佐周宣王南征北战,使周人统治的疆域扩大,号称“宣王中兴”。由于仲山甫功勋卓著,宣王封他为樊侯,建立樊国(今河南省济源西南),他的子孙即以樊为姓,樊氏。此支樊氏距今已有2800多年历史,现在散居国内外各地均有此支樊姓族人。
【姓氏之旅】
樊氏正宗衍于河南
来到阳新县三溪镇丫吉村,青山环抱中,15个樊姓湾子连绵在一起。每个湾子都建有祖堂,修建得虽不华丽,但红砖青瓦间无不流淌着岁月的痕迹。祖堂前,不时有几名老妪走过,头发虽已花白,但精神奕奕。阳光下,老人坐在祖堂门前的笑容格外夺目。
樊孝利,樊氏族人中一位普通的老人,从1986年起便致力于姓氏文化的研究,对樊氏乃至其他姓氏的渊源十分熟悉。
据樊孝利老人介绍,樊氏是以邑名为氏。樊姓的始祖,可以追溯到2800年前辅佐周宣王中兴的名臣仲山甫。他是周宣王的卿士,后来因功被周天子封在樊国,爵位为侯,在当时的诸侯之间,其地位十分崇高和尊贵。他的后代子孙,后来也按照当时的习俗,纷纷以国为氏,而我国就开始有了“姬姓之樊”这个姓氏。樊氏后人尊仲山甫为樊姓的始祖。
樊国就在如今的河南省济源市。先秦时期,樊姓活动主要在河南和陕西、江西一带。进入秦、汉以后,西部和中原的樊姓发展相对较快,到隋朝在山西南部的上党地区,河南南部的南阳地区形成了樊姓望族。进入唐、宋时期,樊姓向南和向东部发展,到明、清时期各地都有樊姓的足迹了。现在中华樊氏全国总人口有170余万人,占全国人口的0.14,排名为第107位。
繁衍江西皆因一段奇缘
西汉末期,河南省南阳唐河县湖阳樊姓到樊重这一代,成为当地有名的豪族。樊重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外祖父。东汉建立后,刘秀先后封樊宏、樊丹、樊寻、樊忠、樊鯈、樊茂六人为侯,樊氏荣耀一时,后续有十八个诸侯,百名将级官员。
当樊氏一族繁衍到樊重第31世樊怀韬时,斗转星移,已是大宋王朝。
有一天,樊怀韬从老家安徽池州西游到豫章鄱阳湖附近,正准备下船。此时他看到湖边有一貌美之女正在洗衣。樊怀韬听身边人介绍,此女姓姜,自出生以来从未开口说话。曾有相士看过后判断,“此女若见夫君必定能言能语。于是姜氏之父承诺,谁能让女儿开口说话,就将女儿许配给他。樊怀韬听闻,感到好奇,谁料姜氏抬头见到他竟真的开口说话了。
随后,姜氏跑回家禀告此事,姜公大感惊喜,认为这是奇缘。于是他征得樊怀韬父母同意后,招他入赘。从此,樊怀韬便定居于江西鄱阳,后迁进贤三阳镇。
樊怀韬与姜氏生有两子,后繁衍到9个孙子、21个曾孙、36多个玄孙,樊氏一族由此枝繁叶茂。据樊孝利说,基本上目前全国的樊氏多是樊怀韬的后裔。
由于血吸虫迫使阳新族人分迁各地
樊怀韬传至第5代樊昌谔,他遵循父亲之命,入赘到江西南昌泰浦村,于是樊氏一族在南昌泰浦村落业。阳新樊氏始祖樊宗理便是从南昌泰浦村迁入阳新的,他是樊昌谔的曾孙。
对于樊宗理迁入阳新的原因和具体时间,族谱中并没有详细记载。根据樊宗理生于宋朝绍兴19年即1149年推断,他迁入阳新的时间应该在1167年左右,因为他是迁到阳新后才娶妻的。至于他外迁的原因,后人不得而知,也无从考证。
面对阳新的秀丽山水,樊宗理最初选择落业的地方是富池南市。然而他的这一选择并非明智之举,因为那里常年受到血吸虫的滋扰,人们无法生存。为了后代繁衍昌盛,樊宗理的第4世樊克逸之子孙无奈之下,只有外迁寻找适合生存的地方。于是他的5个儿子纷纷迁往各地,有的迁回江西,有的迁到咸宁、黄冈,一部分则留在阳新,分布在三溪镇、陶港镇、黄颡口镇、白沙镇以及大冶黄石地区,繁衍至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