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471|回复: 1

[史话兴国] 兴国州 樊氏

[复制链接]
来自
广东
精华
5

149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2818

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广东省

发表于 广东省 2014-8-22 21: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源出姬姓衍于河南视为正宗 辗转江西迁播阳新一脉相承

【今志】
  
   阳新樊氏出自姬姓,发源于河南济源西南。阳新始祖樊宗理于宋朝从江西南昌泰浦村迁入阳新,最初落业在富池南市。因受到血吸虫和元、明战乱滋扰,樊宗理的第四世孙樊克逸无奈,于是他的5个儿子纷纷迁往各地。目前阳新樊氏主要分布在三溪镇、陶港镇、黄颡口镇、白沙镇,约3000余人。
  
   【姓氏起源】
  
   樊氏正宗出自姬姓
  
   樊氏源流众多,其中以姬姓樊氏为正宗。这支樊氏,形成于西周,其始祖为樊穆仲字山甫,史称姬姓樊氏。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所载,周宣王的卿士仲山甫,他同召伯虎、周公(周公旦之后)、尹吉甫等大臣一起,辅佐周宣王南征北战,使周人统治的疆域扩大,号称“宣王中兴”。由于仲山甫功勋卓著,宣王封他为樊侯,建立樊国(今河南省济源西南),他的子孙即以樊为姓,樊氏。此支樊氏距今已有2800多年历史,现在散居国内外各地均有此支樊姓族人。
  
   【姓氏之旅】
  
   樊氏正宗衍于河南
   来到阳新县三溪镇丫吉村,青山环抱中,15个樊姓湾子连绵在一起。每个湾子都建有祖堂,修建得虽不华丽,但红砖青瓦间无不流淌着岁月的痕迹。祖堂前,不时有几名老妪走过,头发虽已花白,但精神奕奕。阳光下,老人坐在祖堂门前的笑容格外夺目。
   樊孝利,樊氏族人中一位普通的老人,从1986年起便致力于姓氏文化的研究,对樊氏乃至其他姓氏的渊源十分熟悉。
   据樊孝利老人介绍,樊氏是以邑名为氏。樊姓的始祖,可以追溯到2800年前辅佐周宣王中兴的名臣仲山甫。他是周宣王的卿士,后来因功被周天子封在樊国,爵位为侯,在当时的诸侯之间,其地位十分崇高和尊贵。他的后代子孙,后来也按照当时的习俗,纷纷以国为氏,而我国就开始有了“姬姓之樊”这个姓氏。樊氏后人尊仲山甫为樊姓的始祖。
   樊国就在如今的河南省济源市。先秦时期,樊姓活动主要在河南和陕西、江西一带。进入秦、汉以后,西部和中原的樊姓发展相对较快,到隋朝在山西南部的上党地区,河南南部的南阳地区形成了樊姓望族。进入唐、宋时期,樊姓向南和向东部发展,到明、清时期各地都有樊姓的足迹了。现在中华樊氏全国总人口有170余万人,占全国人口的0.14,排名为第107位。
  
   繁衍江西皆因一段奇缘
   西汉末期,河南省南阳唐河县湖阳樊姓到樊重这一代,成为当地有名的豪族。樊重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外祖父。东汉建立后,刘秀先后封樊宏、樊丹、樊寻、樊忠、樊鯈、樊茂六人为侯,樊氏荣耀一时,后续有十八个诸侯,百名将级官员。
   当樊氏一族繁衍到樊重第31世樊怀韬时,斗转星移,已是大宋王朝。
   有一天,樊怀韬从老家安徽池州西游到豫章鄱阳湖附近,正准备下船。此时他看到湖边有一貌美之女正在洗衣。樊怀韬听身边人介绍,此女姓姜,自出生以来从未开口说话。曾有相士看过后判断,“此女若见夫君必定能言能语。于是姜氏之父承诺,谁能让女儿开口说话,就将女儿许配给他。樊怀韬听闻,感到好奇,谁料姜氏抬头见到他竟真的开口说话了。
   随后,姜氏跑回家禀告此事,姜公大感惊喜,认为这是奇缘。于是他征得樊怀韬父母同意后,招他入赘。从此,樊怀韬便定居于江西鄱阳,后迁进贤三阳镇。
   樊怀韬与姜氏生有两子,后繁衍到9个孙子、21个曾孙、36多个玄孙,樊氏一族由此枝繁叶茂。据樊孝利说,基本上目前全国的樊氏多是樊怀韬的后裔。
  
   由于血吸虫迫使阳新族人分迁各地
   樊怀韬传至第5代樊昌谔,他遵循父亲之命,入赘到江西南昌泰浦村,于是樊氏一族在南昌泰浦村落业。阳新樊氏始祖樊宗理便是从南昌泰浦村迁入阳新的,他是樊昌谔的曾孙。
   对于樊宗理迁入阳新的原因和具体时间,族谱中并没有详细记载。根据樊宗理生于宋朝绍兴19年即1149年推断,他迁入阳新的时间应该在1167年左右,因为他是迁到阳新后才娶妻的。至于他外迁的原因,后人不得而知,也无从考证。
   面对阳新的秀丽山水,樊宗理最初选择落业的地方是富池南市。然而他的这一选择并非明智之举,因为那里常年受到血吸虫的滋扰,人们无法生存。为了后代繁衍昌盛,樊宗理的第4世樊克逸之子孙无奈之下,只有外迁寻找适合生存的地方。于是他的5个儿子纷纷迁往各地,有的迁回江西,有的迁到咸宁、黄冈,一部分则留在阳新,分布在三溪镇、陶港镇、黄颡口镇、白沙镇以及大冶黄石地区,繁衍至今。
阳新论坛Q群:2786659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5

149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2818

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广东省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 2014-8-22 21: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后世忆访】
  
   樊孝利 樊氏宗族副理事长兼副主编,县姓氏文化的研究者
  
   记者:你们的堂号是什么?有何意义?
   樊孝利:我们的堂号是“中兴堂”,取自樊氏始祖仲山甫辅佐周宣王南征北战,使周朝统治的疆域扩大,号称“宣王中兴”。
  
   记者:过去有樊氏宗祠吗?
   樊孝利:过去在阳新三溪曾建有樊氏宗祠,具体建成的时间不清楚。但是在樊添十落业到三溪后建成的,他生于1309年,所以樊氏宗祠应该是建于明朝时期。1952年,位于三溪的樊氏宗祠被拆去建三溪小学了。如今我们打算在三溪镇丫吉村巢门庄的祖堂旁边重建樊氏宗祠,地基已经挖好了。
  
   记者:现在的族谱是什么时候修的?
   樊孝利:这是2008年修的,从樊宗理公开始,这已经是阳新地区第16次修谱了。上一次修谱是1989年。
   记者:你们樊氏至今传了多少代?
   樊孝利:如果从阳新樊氏始祖樊宗理算起,到义字辈已经有31代人了,平均每28岁一代人。
  
   记者:目前在阳新哪里有你们樊氏的后人?有多少人?
   樊孝利:三溪镇、陶港镇、黄颡口镇和白沙镇,是我们阳新樊氏族人分布的地方,大约有3000余人。黄石市区和大冶地区也有部分樊氏族人,是从阳新迁过去的,但具体人数不清楚。整个黄石地区的樊氏都是樊宗理的后裔,没有其他支系。
  
   【名人志】
  
   西汉开国元勋樊哙
   樊哙(前242年-前189年),汉族,沛县(今江苏省沛县)人。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著名军事将帅。为吕后妹夫,深得汉高祖刘邦和吕后信任。后随刘邦平定臧荼、卢绾、陈豨、韩信等,为大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第一心腹,楚汉时期仅次于项羽的第二猛将,是一位大汉名将。封舞阳侯,谥武侯。另有,四川宣汉县樊哙镇,各地都有樊哙像和樊哙之墓。
  
   唐代散文家樊宗师
   樊宗师,唐散文学家,字绍述,南阳(今属河南)人。始为国子主簿,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科登第,授著作佐郎。历太子舍人、绵州刺史、绛州刺史等职,后改任谏议大夫。他虽为武举出身,对文学亦难割舍。他是韩愈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参加者之一。为文力主诙奇险奥,刻意求奇,喜用生僻词语,流于艰涩怪僻,时号“涩体”。
  
   明清时期著名画家樊圻
   樊圻(公元1616年-1694年),字会公,更字洽公,江宁(今江苏南京人)。擅画山水、花卉、人物。与龚贤、高岑、吴宏、叶欣、胡慥、谢荪、邹喆等人并称为“金陵八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其《柳溪渔乐图》。
  
   解放前最后一任阳新县长樊作民
   樊作民(1915年-2000年),阳新县三溪镇丫吉村人。1931-1934年任阳新县苏维埃赤卫队队长,于1934进住年黄埔军校第10期学员,毕业后先后历任阳新县保安团中队长、大队长、上校团长,在抗日战争中,他带领200人从咸宁运水雷到富池口,炸沉炸伤日军舰艇数艘,为抗日做过贡献。1949年任阳新县县长,后分别担任湖北省独立旅参谋主任、鄂东南绥靖司令部高参、湖北省民政厅参事。晚年回到老家定居,参修阳新县志气于2000年仙逝,现已在阳新县志有传刊登。
  
   因公殉职的樊孝明
   樊孝明(1953年-2000年),阳新县三溪镇丫吉村人,国家级优秀调查员,县计生委副主任。2000年11月因公到麻城开会,途中遇车祸。他一心只顾着救人,帮忙抬伤者上车,丝毫没注意到自己的伤势。当伤者全部被送走后,才发现自己身体不适,因脾脏受损严重,不幸逝世,年仅47岁。
  
   【轶闻志】
  
   樊玉銈贤内助姜氏巧得风水宝地
   阳新县三溪落业的第五世祖樊玉銈,娶对面河上姜庄姜氏十贞为妻,姜氏贤淑内助,其中还有一段传说。
   相传,上姜庄的姜公在水北堡枫树下有块茶叶地。在一个早春三月的艳阳天,姜公之女十贞正在此地采茶。突然有两个赶路的形家(分辨地形吉凶,为人选择宅基、墓地为业的人)路过此地,举目四方相望,此时少女十贞躲入茶丛之中。只听见形家看过四周的地形、山脉、水源等,认为此茶地中有一蟹眼处是风水宝地。为此,形家折来一根新鲜黄荆条栽入穴处,并说:“一月后若所立之竿能复活开新叶,则是一处风水宝地,否则就是一处废穴。”
   十贞听后留了心计,等到立竿复活开叶后,她故意将成活的鲜竿换成干枝立于原处。当形家来此地查看之时,看到所立之竿已经干枯,认为这是一处废穴,便悻悻而回。
   转眼姜氏长大成人,被许配于樊玉銈。出嫁之日,姜氏考虑到樊家无茶叶地,便恳求父母将枫树下的茶叶地作为嫁妆赐给她。晚年,她将风水宝地之事告诉子孙,让他们将她葬于此蟹眼处。子孙照做,此后人丁万千,世代昌盛。
   特别提示:由于采访条件所限,可能在写的过程中会挂一漏万,不到之处,还望各位读者不吝赐教。

   (记者 肖婷/文 熊峤/摄)

  读者诸君若有相关姓氏的采访线索,或本人即为该姓氏族人,请拨打联系电话:13807235986,或发E-MAIL:XT526@SINA.COM
阳新论坛Q群:27866596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