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34岁的郑成林,现任灵乡镇曹铺村党支部书记。这个性格直爽的80后,从最初的商人变身现在的村支书,他充分运用自己的商业头脑,花了7年时间,将曹铺村这个当时年收入只有6000多元的村子,发展成了现在年收入80多万的灵乡“一类村”。这7年时间里,曹铺村每年都拿到了省、市各级别奖项7、8个,郑成林在2011年也成功当选为大冶市人大代表。
高中毕业后,郑成林陆续当了餐馆老板、出租车司机和粮油店老板,无论在哪一行他都做得有声有色。2007年,当时担任劲酒厂搬运队队长的郑成林,被领导和村民们一致推选为曹铺村的村支书,然而当时曹铺村发展情况并不好。
郑成林说,自己当初跟几个朋友一起组成了一个顶班队,当劲酒厂曹铺生产基地的正规工人生病时,他们就顶替他们去工作,收入还不错。想到这一点,郑成林决定将顶班队扩大,就地解决村里青壮年的就业问题。“顶班队发展到最大规模时,有100多人,目前还剩60多人,他们人均工资可以达到3000元,并且每月可以为村里带来5万多元的收入。”
郑师傅今年58岁,是曹铺村的村民,家里条件很不好,独子在外打工却没能寄回家一分钱,孙子在一中读书的费用全靠郑师傅一人承担。了解到郑师傅的情况后,郑成林主动将他加进了顶班队。“郑师傅在顶板队已经工作了5年多了,他现在生活已经改善了很多。”郑成林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劲酒厂将生产基地建在曹铺的优势,让村民得到切实的好处。
除了解决村民就业问题,郑成林还将村里赚来的收入全部回馈于民。只要村里有小孩考上大冶一中或大学本科,村里都会给500到800元的奖励。此外,为了减轻村民的经济负担,曹铺村为每个村民补贴50元的新农合和50元的新农保。每年年末,村民都能拿到100元的红利。
为了解决村民们反应较多的医疗条件差的问题,郑成林在政府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主动外出拉赞助,最终筹集到了40多万元,为村民建起了新的卫生室。
对于曹铺村的发展方式,郑成林说,只有两个字:“情”和“钱”。
郑成林说,村里的事大多是琐事,很多矛盾的出现是由于沟通不到位,在一些村民经常为小事闹矛盾时,一定要用情去打动他们,不能一味的用钱解决问题。但郑成林也承认,村里经济不发展,很多事情就办不了,因此,在用情与村民沟通之外,还要用钱来提高整个村的经济发展水平。
谈到曹铺村未来的发展和自己的职业规划,郑成林说,曹铺村是一个发展前景很大的村,可以依托着劲酒厂的优势,不断提高村里的经济水平。下一步,将有一个投资2000多万的金矿在曹铺开采。同时,郑成林还为曹铺村争取到了毛铺水库的承包权。“虽然与以前相比,我个人的经济收入变少了,但是我现在坐在这个位置,就要想尽办法为村民办事,村里经济发展好了,才是我最大的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