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070|回复: 2

文化:专访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的电力作家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0

3037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8344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4-8-23 14: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中电新闻网文化频道
日期:14.08.19

 任林举简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第四届鲁迅文学院高级评论家班学员、吉林省作家协会全委。近年主要从事报告文学、散文及文学评论的创作。先后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各类文字二百余万。散文《岳桦》被2009年全国高考作文试卷选作阅读理解试题。目前有个人专著六部:《玉米大地》、《轻云起处》、《说服命运》、《粮道》、《松漠往事》、《上帝的蓖麻》。《说服命运》(吉林人民出版社),获2004年全国电力系统职工文学大赛“优秀著作奖”;长篇散文《玉米大地》(时代文艺出版社),获“长白山文艺奖”、“吉林省精品图书奖”,入围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散文《后土无言》获第二届吉林文学奖。散文《阿尔山的花开与爱情》获第六届冰心散文奖;长篇纪实文学《粮道》获长白山文艺奖、首届君子兰文艺奖、中国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中电文化:您在长篇纪实文学《粮道》的文章开头,便引用了《老子·道经》里的话: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老子所说的“道”,是万事万物的本质、起源、归宿,是一种终极追寻。道由“首”和“辶”构成,谓思想行走之意。那么“粮道”,通俗讲,是指粮食的道路,粮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粮食是什么,即是对粮食的本质、起源、归宿的终极追寻。可您所从事的行业与粮食并无直接的关联,您这创作的源泉从哪里来?
  任林举:我理解,行业或职业,在人的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只占一个部分,它并不是全部。人生中总还是有一些更加重要的事情,比如说吃饭的问题。我可以三天、一个星期或一个月不工作,但一天也不能不吃饭,粮食是牵动每一个人生活甚至生死的大事儿,所以粮食问题是每一个人必须思考的,它并不是一个太大的行业,却是所有行业都不能忽视的行业。由此说,粮食的生产、定价、销售,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用在哪里,发挥着什么作用,人们对它的理解、认识、态度和相应的行为如何,就变得至关重要。
  虽然我有自己的行业,但我在写作的时候却是一个作家,我从事的是文学。文学,一般很少会落到哪个行业之中,越是专业性强的行业越是不利于文学施展,文学要关注的是人的心灵,要关注人性。而粮食却是最能够体现和考验人性的一种物质。人性是复杂的,但却是模糊的,难以看清的,但通过粮食这个试剂显现出来的人性,却常常清晰得令人震惊。比如说谁懂不懂感恩,怎么看,当他的粮食充足得从来不用为粮食担心时,看他是否仍然爱惜粮食,并对粮食心存感恩。说谁心善、心恶,平时怎么知道?但当他好多天吃不上饭,一粒粮食也得不到时,那他的本性就一定放大显露出来。粮食是一个文学的富矿。
  中电文化:《易-系辞上传》曰:“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优秀的作品应该着力于追求形而上的“道的境界”。平庸的作品滞于“器”,优秀的作家则臻于“道”。这是我在读您的《粮道》时最深的感受。您能谈谈您创作这部作品时的感受吗?
  任林举:呵呵,平庸的作品连器也不是,不成器。凭本心而论,每一位作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承载更多的东西,也包括你说的“道”。但作家进入写作之后,自己也不能把握作品的根到底能够扎多深。这里有意识的问题、精神取向的问题、技术和语言的问题、还有作家心力的问题。我并不是说我自己的功夫和心力驾驭这个题目游刃有余,只能说自己按照一定方式投入了全部的情感、思考和力量,致于最后的效果只能交给读的人去评说。这有一点儿像游泳,泳姿选好之后,就只能全力向前游了,至于效率、效果、成绩或好看不好看,自己往往并没有能力准确把握、控制或感受。
  中电文化:在《粮道》《玉米大地》《松漠往事》几部作品中,总感到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悲悯的激情与凛冽的精神。这种悲悯的激情与凛冽的精神,正是一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作家的精神体现。其实,作家的天职就是通过文学作品不断地向社会提出质疑。您认为呢?
  任林举:作家的天职是什么从来没有个明确的规定,但一个作家必须有最起码的正义感、责任感,灵魂要高尚、纯净,尽管这些仍然没有一个衡量标准,但要有这个愿望和追求。曾有人主张作家的创作只是自己的事情,与别人无关,与是否有读者赞同是否有符合公认的道德规范无关,拒绝承担社会责任和发挥“化”人的功能。我觉得这样的认识就太狭隘片面了,作家必须是面对读者大众的作家,这个谁也回避不了,如果一个作家不让自己的作品面对读者大众的话,谁知道你有作品,没有作品还是什么作家?想当作家,你就得考虑自己作品要面对读者,考虑你的作品对读者的影响,也就是说,你就得对给读者的感受、影响负责。作家的存在意义,我认为有三点,一是种文本意义,建立一种表达或沟通方式,让人们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东西能够表达人的愿望、交流人生的感触;二是对社会、生活以及人性中的不完美、不合理、不美好的部分提出质疑,引起人们的反思,主张、引导人们对那些假恶丑的东西自觉反对、抵制、抵抗;三是为人们呈现、展示人类和人性中那些真、善、美的元素和境界,并偿试着为人们指出达到那样境界的动因和各种可能的实现方案。
  作品一旦生产,必然要承载着它应该承载的精神要素,也必然会注入读者的心灵,这是人类社会的精神食品或药剂,如何制造、如何流通、如何被推介和接受、如何使用,确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这里有整个社会人心、道德、价值观、素质、主流引导等等各方面的原因和作用。但作品是营养剂还是毒液,是垃圾还是金子,那就是作家的问题了。
  中电文化:一个人如果拥有思想,他在人群中必定是孤独痛苦的。您怎样排遣这种孤独痛苦,或者不被人理解接受?
  任林举:一个人就算是有思想或能够把所有的事情看透,也不见得就一定很孤苦。谁都想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但人家就是不理解、不接受那也没办法。另外。众人皆醉我独醒,可能是一种孤绝的境界,也有可能是超级自恋。每一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快乐和幸福,但每一个人对幸福和快乐的理解都不一样,对牛谈琴并希望有一段高山流水的情谊,这本身就是最大的看不透。如果真的看透了,就不感到孤独和痛苦。如果在没有遇到知音之前,解决孤苦的方法就是继续沉浸在孤苦之中,如果你中了冰毒,继续吸食也许那是唯一的办法。
  中电文化:社会中的生命个体都是复杂多面的,通过文学作品呈现出的便是形形色色的生存状态。但作家该用理性之光通过自己的作品照亮读者通向世界之路,向读者传达一种正能量的东西,这应是文学的主流,您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任林举:嗯,差不多。坏的作家引导你或刺激你误入歧途;一般的作家能够把人的真实和世界的真实呈现给读者;好一点儿的作家告诉你不应该怎么走,怎么做;再好一点儿的作家应该是一盏灯把人的心灵和脚前的路照亮。
  中电文化:好的文学作品都融有作者潜在的忧患意识。有忧患意识的作品才会憾人心魂。可当下人的忧患意识几乎是意识形态的话语,因此有份量的作品几乎不多。有人说这是生存环境使然,受到商品大潮的冲击,文学已然衰落,作家的对抗市场能力让作家们疲倦不堪。您有这样的感受吗?
  任林举:不论在什么样的人文环境下,有良知的人,肯定都会有或轻或重的忧患意识,尤其是作家,因为平时观察和思考的更加广泛、深入,个人气质方面也更加敏感、敏锐,所以忧患意识会更强一些。但所谓的忧患如果仅限于文学的品质、影响和作用,那就有一点狭隘了。
  文学就是人学,人们都不在意文学了不喜欢文学了都不买文学的账了,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文特征,那么人们都去干什么了呢?找钱追逐钱呗,商品大潮来了嘛。这时候还有人在搞文学,那一定是自己认为非搞不可,那么想搞就在这个社会环境下搞嘛,从文学的角度看,众生相呈现在你面前正好为这个时代的写作提供了文学基础,对抗它干什么呀?愿意重不重视呗,现在人们在忙着找钱,忙着浮躁没时间看,你不妨先写着,等有一天人们回过头想看看这个时代的样子和浮生百态时,再拿出来给他们看看,那时自然就有读者了。如果文学真的永远都没有了读者,那么文学对于人类来说,肯定是没什么用了,我们就更不用抵抗了,作家们可以随大家一起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或一起毁灭。
  文学自诞生起就是从人们心底发出的真实声音,我相信,将来有一天人们还会重新关注文学,但形式可能会发生很大变化。我想,如果人们不是彻底失去了心性,那种需要深层交流和表达、抒发的诉求就不会泯灭。
  中电文化:曾经有人提出中国当代文学史是行政文学史,因为没有张爱玲、沈从文、胡兰成等,甚至有人提出要改写,您的观点是怎样的?
  任林举:历史是人写的,有什么不能改写,又不是《圣经》!历史包括文学史就是要面对真实,那个时期的作家,别人不说,张爱玲、沈多文对中国后来的文学有多大影响,凡文学中人有谁不知道?人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中国文学史形成那个时期的人,更难说,或偏颇或疏漏或歪曲,只要我们还想让我们的文学更受人们的尊重,就应该把错的漏的改正过来。否则那不是假文学史了吗?要它又有何用?
  后记:此次访谈,并非正襟危坐,而是闲聊。所谓的闲聊便是海阔天空,闲聊的好处便是能听到内心真实的声音,如此,关于作家的创作,便说得很少;关于作家的几部引起轰动的作品说得更少。作品摆在那里,一千个读者读后会有一千种感受,一家之言,不说也罢!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百度 现代印象 到达本人主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7

284

主题

4294

帖子

6326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326

IP属地:湖北省咸宁市

发表于 湖北省咸宁市 2014-8-23 16: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当代文学史是行政文学史】尖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

337

主题

1671

帖子

2372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372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 2014-8-23 22: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