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中士
 
- 积分
- 273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
本帖最后由 九天明月 于 2014-8-24 21:15 编辑
在采访王秀萍之前,我回忆起一位国学大师讲的故事:一位名扬中外的画家,为了学会画虾子,他跑遍全国各地,他把海、江、湖、河、塘各地虾子生长的环境,觅食的养料,活动的方式,身节的长度、体重、直至曲须根数等等,细查细访,一一写在本子上,装进脑海里。创作时,以实物为基石,放开视野,思索意境,展开联想,使作品既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王秀萍是鄂州市知名的女画家。上述故事的内涵与她从事书画艺术的作为,称得上是殊途同归相映生辉。
我查阅了她参加全国和全省书画大赛和书画展的大事记,其中《荷风》、《沐春》等7件作品荣获全国一等奖;《青春之歌》、《春花清放》等10件作品荣获省级一、二等奖。
王秀萍艺海求知的先进事迹,《江南风》、《吴都文艺》、《今日湖北》杂志曾发表过专访;2010年、2011年《名家典藏》杂志开辟专栏,对她的画作集中刊发鉴赏;还有不少的书画爱好者把她的画作珍藏于室。
王秀萍,学画为什么进步这样快,决窍在哪里?她说“学画一要下力气,二要写生。”她从实践中认识到学书画,要先学做人的高尚品质,学书画,先从写生采风这一创作源头学起,学书画,要发扬不怕吃苦的精神勇于攀登。王秀萍在创作书画过程中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例如请行家评点、看名人名作,拜师学艺。但她认为这是第二资料,她感觉最重要的一点是写生、采风这是第一手资料。要懂得书画艺术最基本的笔墨技巧和艺术功力来源实践,脱离实践,就谈不上意境、章法、线条,在画面上的体现。我认为:有这两种“知识营养”培育的幼苗必成大树。
王秀萍她从不满足于坐在画室里单纯的比画作画。她经常到江边、湖边、山岗、村落观景抚物。遇到熟悉景物的人,就打破“砂钵”问到底。例如:她为画好牡丹花,每年三月都到武汉野生植物园,看牡丹花长势、访问员工:牡丹花含苞时间,开花季节,花身上绿叶、花瓣、骨枝数量和张显的方位等把它弄得一清二楚。有了实物模样,最容易产生悟性和灵感,更便于绘画时发挥想象构思,把抽象化为具体,把呆板化为生动,体现意境美,立体美,形象美。
王秀萍学画的经历,生动地说明写生、采风的重要性。大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事物的本来面貌是创作之“魂”,笔下之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