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城市形象宣传广告语征集启事 为了推动文化名市建设,进一步提升潜江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提升潜江城市形象,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潜江城市形象宣传广告语。 一、征集内容 潜江城市形象宣传广告语 二、征集范围 全国范围内所有个人和机构,均可按照本方案参加征集活动。 三、征集时间 征集活动从2014年8月26日至2014年9月25日,以邮戳时间或电子邮件发出时间为准。 四、主办单位 中共潜江市委宣传部 五、执行单位 潜江日报社、潜江新闻网。 六、征集要求 (一)作品要求 1、主题鲜明。生动传神,准确贴切,既能反映潜江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能展现潜江市独特的城市形象和城市精神,彰显城市魅力。 2、创意新颖。具有创新性,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3、语言精练。文字简洁、朗朗上口、富有韵味,便于记忆和传诵,字数在20字以内。 4、定位明确。适合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和户外广告、公共场所使用和传播。 (二)其他要求 1、本次征集活动以应征作品为对象进行征集、评选。对于每一件应征作品,应征者应提交《潜江城市形象宣传广告语征集表》(见附件1)。 2、《潜江城市形象宣传广告语征集表》应包含宣传语及创意说明,并完整填写个人信息,一份表格最多可填写3条应征广告语。 3、应征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以前未以任何形式发表过,也未以任何方式为公众所知。 七、征集方式 1. 邮寄或当面交付 邮寄地址: (1)湖北省潜江市章华中路5号潜江日报社。联系人:严寒,联系电话:18071991222。 (2)湖北省潜江市横堤路6号潜江新闻网 。联 系 人:黄涵,联系电话:18007224989 。 邮 编:433100 当面交付作品的受理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8:00至下午6:00,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八、作品评选 由主办方邀请党政领导、文化学者、媒体领导及社会人士共同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征集的作品进行初评,确定初步入围作品在市直媒体上公示,由社会公众投票确定入围宣传语16条,最后终审确定各奖项作品。 (一)初评 9月下旬,组织评审委员会对所有征集作品进行初评,评出初选宣传语30条。 (二)复评 10月上旬,将初评结果在潜江新闻网、潜江日报予以公示,邀请社会公众在此范围内投票选出入围宣传语16条。 (三)终审 10月底,结合公众投票结果,组织评审委员会终审,评选出城市形象宣传语各奖项建议名单,即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入围奖10名,报市委常委会审定后在媒体上公布。 九、奖励办法 (1)一等奖 奖励人民币5000元 (2)二等奖 奖励人民币2000元 (3)三等奖 奖励人民币1000元 (4)入围奖 奖励人民币300元 上述奖励均指税前金额,获奖者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缴纳税款。 十、有关事项 1、投稿人须保证所投稿件为原创、且是未发表过的作品,未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凡涉及著作权等法律问题,均由投稿人自行承担,主办方不承担法律责任。 2、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主办方拥有入围和获奖作品的所有权、完全使用权。 3、稿件作品相同或相似,以先投稿者优先(以收到作品时间为先后次序)。所有征集作品恕不退还,由主办方保管。 4、本次征集不收取报名费,来稿的邮寄费用由作者自理。 5、主办方在对提交的作品进行使用时,有权进行适当修改或对不适合的内容进行删减。 6、主办方保留对此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7、活动咨询电话:18007224989。 8、为了便于广大公众了解潜江,特将《潜江市情简介》附后(附件二)。 附件一:《潜江城市形象宣传广告语征集表》 附件二:潜江市情简介 中共潜江市委宣传部 2014年8月25日 附件一:《潜江城市形象宣传广告语征集表》 潜江城市形象宣传广告语征集表
附件二:潜江市情简介 曹禺故里 水乡园林 石油新城 龙虾之乡 ——潜江 在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明星市潜江。全市总面积2004平方公里,人口104万,被纳入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和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是湖北省直管市和武汉城市圈的成员之一。2011年潜江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12年被评为“中国城市(市级行政区)社会效益竞争力十强城市”,2013获评“浙商最佳省外投资城市”。 潜江地处湖北省中南部,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湖北省内承东启西的桥梁城市,是沪渝、沪蓉高速公路、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我国东西大交通、能源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内河航运四季畅通,在流经市境的汉江边建有泽口、红旗两个港口,年吞吐能力达300万吨。兴隆水利枢纽和引江济汉工程竣工后航运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潜江是一座历史文化之城。潜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台”的东周楚灵王行宫章华台距今已有2500多年,其遗址被列为“2000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潜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杰出戏剧大师曹禺等众多英才。潜江花鼓戏、潜江皮影戏、潜江民歌、潜江草把龙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潜江是一座红色革命之城。“潜江两李”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红色革命兄弟。李书城是辛亥革命元老、新中国首任农业部长,李汉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21年7月,毛泽东、李汉俊等12位革命先行者在李书城上海家中召开中共“一大”,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潜江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五军、红六军、红二军团曾在潜江设立军部,贺龙、廖汉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潜江是一座生态宜居之城。潜江素有“水乡园林”的美誉,是植物王国活化石——水杉的故乡,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江汉平原生态文明交通示范市,2007年,潜江获得中国宜居城市范例奖,著名作家碧野曾盛赞潜江是“一座绿色的城”。 潜江是一座新型工业之城。潜江地上盛产粮油棉,地下富藏油气盐,已形成油气开采、冶金机械、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和家具制造、食品加工、高新技术三大新兴产业,拥有四家上市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牛磺酸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石油钻头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眼科用药生产基地和小龙虾加工出口基地,被国家授予“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美食之乡”、“全国裁缝之乡”,正在全力打造中国家具第五极——华中家具产业园、中国无机化工产业基地。 近年来,潜江市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按照省委“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打造升级版、建设先行区”的目标,深入实施“一区两带三极”发展战略,协调推进“四化同步”、“五个潜江”建设,实现了经济转型发展、文化不断繁荣、民生持续改善、生态明显好转、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前列。2013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3亿元,增长1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5.9亿元,增长2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亿元,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87元,增长9.95%;农民人均纯收入10016元,增长14.01%。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工业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今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潜江市着力在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上下功夫,推动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升级、在升级中跨越,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加快、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8.9亿元,增长9.2%;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70.8亿元,增长14.9%;工业增加值增长1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2.09亿元,增长12.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75元,增长11.7%,增幅全省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33元,增长10.7%,增幅全省第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60元,增长13.6%,增幅居全省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