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就是生态建设。过去,人们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对林业产业化发展总是犹豫不决。那么,发展木本粮油产业,会给麻城的生态建设带来什么变化呢? 1991年,麻城荒山面积64万亩,森林覆盖率27%,是全省出名的“荒山大户”。 1996年,麻城用6年时间完全消灭了64万亩宜林荒山。“中山生态林,低山、丘陵经济林,平原农田林网”布局初步形成。随后,世行贷款造林、退耕还林、德援、日贷等生态工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麻城人工造林38万多亩,封山育林40余万亩,不仅解决了近3亿元的生态建设投资问题,而且直接增加了林农收入,传播了新的造林理念,使绿化和造林的成功率由不足50%提高到91.3%。 近两年,集体林权改革激活了生产力,群众投入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和内在需求高涨。“山当田种,林当粮管”的观念深入人心。截至今年10月,麻城市社会投资林业建设的资金由2007年的1000万元,增加到4亿元。“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林权制度改革成为加快木本粮油产业和生态建设的“催化剂”。 今年以来,油茶干果的价格由过去每公斤5元,涨至7元左右,农民收益大幅增加。发展木本粮油产业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大大激发了群众造林积极性。在麻城市顺河镇,50余台挖机加班加点忙于开槽挖垱。镇党委书记夏志东说,群众发展油茶的积极性挡都挡不住,但由于种苗数量有限,今冬只计划发展1.8万亩。而陈水林告诉记者,全市2010年4万亩油茶造林任务,也已全部落实到村组、农户和地头。 如今的麻城,已经出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多赢局面,正在走出了一条“生态养林、产业兴林”的绿色发展之路。雄心勃勃的麻城人民,正在以举办杜鹃花国际学术研讨会为载体,把景观林业推向世界;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市为平台,把生态林业打响全国;以湖北现代林业麻城木本粮油科技产业园为突破口,把经济林业叫响全省;以创建黄冈市级最佳文明单位为契机,把形象林业唱响黄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