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记忆 1955年颁布的《兵役法》中,规定了高级中学及以上学校学生,在征集前应当接受军训。1984年版《兵役法》正式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
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天,我国已有约500所高等院校和近3000所中等学校开展学生军训。这几天,军训成了热门话题,也勾起了很多人关于自己学生时代军训的回忆。记者采访了60后、70后、80后三代读者,听他们讲述各自年代的军训故事,以及军训留给他们的精神财富。 60后 朱小兰 1960年
军训的记忆清晰又模糊,当时我还是10多岁的小姑娘,刚考上黄石三中。那是个学军学农的年代,每个班要选拔几名家庭出身好的优秀学生代表,参加学生民兵营。我很荣幸地被选上,参加了军训。
我们在操场上开展军训,在校园里一起挖防空洞。记得当时学习使用半自动步枪打靶,趴在地上打,每个人五发子弹,我的枪法很准,每次都打出49环的好成绩。后来,教官把氢气球放飞到天上,飞到一定高度时,我们要举枪射击。印象最深刻的是练习投手榴弹。教官教我们丢出手榴弹后,迅速趴下。手榴弹是真的,会爆炸。训练场地安排在三中的一段斜坡上方,从上往下投,其实很安全,可我害怕得身体发抖。
军训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明显提高了我的政治觉悟。这么多年过去了,军训留给我的财富是:培养了我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坚强毅力。 70后 陈女士 1973年1992年,我如愿考上武汉大学,参加了入学军训。为期一个月的军训生活饱含汗水、泪水、欢笑,许多画面至今历历在目。
当年,我们大部队集中到武昌火车站,搭乘绿皮火车到随州,再背着重重的行装,步行到广水某部队营地参加军训。记不清走了几个小时的路,总之,到达时营地时,脚板疼,小腿酸胀得抬不起来。
营地的生活条件很艰苦,要到很远的水房集体洗漱,上厕所、洗澡都很不方便,晚上几十个人睡一个大寝室。
每天到了饭点,我们踏着正步去食堂。吃饭前,几个小分队还要拉歌。部队的大锅饭吃起来特别香,同学们胃口超好,每次都风卷残云。印象中,教官喜欢有才艺的新生,也特别关照女生。部队规定不准吃零食,有天中午休息,我们教官偷偷带我们几个女生到街上去买小吃,我们感动坏了。练习正步走时,我经常同手同脚。每次有男生出错,都会被拎出来当众单独练习,我越害怕越容易出错,好几次被教官发现了,幸好他给我留面子,没有当众批评我,我心里那个感激啊。
同学们和教官相处融洽,分别那天,很多同学让教官在迷彩服和皮带上签名留恋,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和教官保持了书信来往。
军训教会了我纪律和服从。军训时,个人消失了,没有小我,只有集体,这让我后来在大学和工作中一直谨记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的学风和生活及工作作风。 80后 赵川 1983年 2005年9月10日,我参加了黄冈师范学院入学前的军训,20天后,皮肤白皙的我被晒得黝黑,回到黄石,我妈竟没认出自己的儿子。
和现在的学校相比,当年军训实在太艰苦了。40摄氏度的高温,我们顶着毒辣的太阳站军姿,一站就是1个小时。穿着长袖迷彩服,身子仿佛在蒸笼里,被汗水一遍又一遍洗刷。当时我的脸被晒到脱皮,教官在我鼻尖轻轻一撕,撕下一层皮。尽管军训很苦,但是我很享受。
我到现在还记得,我的教官是河南人,叫李树叶。人很年轻,比我们大一点,很害羞那种,我们都喜欢“欺负”他,跟他开善意地玩笑。军训结束时,很多同学当场洒泪,还有不少女生对教官产生了倾慕之情,而我和教官成了好哥们。 短评:湖南一所中学军训师生与教官起冲突,惹来部分“反思军训”的批评。并在开学之前形成热点话题。其实军训的本意,在于坚强体肤、砥砺品格。一起偶发冲突,自应严肃处理,招致“违背人性”的指责、“早应取消”的怪论?军训形式或可改进,因噎废食不足取。阳光与沙石的磨砺,给多数人留下的,不正是青春与汗水的美好回忆?随着我大中学校陆续开学,军训也在陆续开展,当然,有些学校在军训问题上比较谨慎,这也可以理解。另外对开展军训主体和经费来源的困惑,也反映了学生军训还有地方值得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