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4
中尉
沔鹄佬 花鼓迷
 
- 积分
- 2743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狄仁杰塑像
狄仁杰塑像(老糊涂仙摄影)
座落在沔城大、小莲池其间的迎恩楼,是唐朝复州刺吏狄梁公问政处遗址。
从仙桃市档案馆馆藏的1886年(清光绪12年)成书的《沔阳州志》获悉:狄仁杰(630—700年),字怀英,汉族,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南郊区)人,杰出政治家,武则天当政时期曾任宰相。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59岁的豫州刺史狄仁杰因痛斥以军工扰民的宰相张光辅,被贬为复州(包括今湖北仙桃、天门、监利等地)刺史,主政沔城(今沔城回族镇),不久任洛州司马、魏州刺史,后升任宰相。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闻讯哭泣:“朝堂空也!”赠文昌右相,谥曰文惠,葬于国都洛阳白马寺。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继位后追封为梁国公,后世因此称其为“狄梁公”。
在复州期间,他重视水利,动员百姓疏沟渠,通河道,建剅闸,防止渍涝;加固堤防,抵御洪水,确保农业丰收。同时大力振兴商贸,鼓励经商。
狄仁杰断案如神,在沔城时也断过一些奇案。刚来复州时,获悉前三任州官突然失踪,下落不明,闹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狄仁杰决心查明此案。八月十五日,皓月当空,狄梁公坐在房内审阅案卷,忽见一妖艳女子潜入房中,挤眉弄眼、卖弄风骚。狄仁杰喝斥不走,便挥剑刺砍,女子逃窜。后查明,此女系麻四垸人,名曰“青蛇精”,专以色情迷人,谋财害命,不少人惨遭毒手。不久,狄仁杰将其处以死刑,终使一方太平。
狄仁杰(因)严于律己,常去八卦剅前查访民情和研讨政事,深受百姓拥戴,被称为仁政、清廉、爱民如子的父母官。后来,为纪念狄仁杰的功绩,沔城人在大小莲花池之间八卦剅西头南侧,修建八角亭一座。匾额上书“唐刺史狄梁公问政处”。乾隆三年建为楼,上覆筒瓦,易名“迎恩楼”,即对狄梁公有感恩之意。沔城东门,原名大东门,为纪念狄梁公改称为“仁风门”。此后,凡来沔城上任的县官、州官、府官,均乘船由通州河的官路起坡,走红花堤,过八卦剅,经狄梁公问政处,从“仁风门”进城,旨在效法狄梁公从仁政、立仁风。
1998年,沔城镇委、镇政府在狄梁公问政处遗址上,兴建了迎恩楼、双莲桥及仁风门牌坊,两柱上书“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2003年,在原八卦剅东侧修建了狄梁公问政亭。现在,迎恩楼已成为一个二星级旅游宾馆,可容纳100余人食宿,是集休闲度假、娱乐、美食、会议培训、商贸洽谈等为一体的理想处所。
如今,为了传承仙桃文化,仙桃市政府在沔阳公园内建设了狄仁杰广场、狄仁杰问政处和大殿。
复州历史沿革:
西魏大统十七年(公元550年),废州陵、惠怀二县,并云杜、沔阳二县置建兴县。北周置复州,州治建兴县,旋为沔阳郡。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沔阳郡为复州。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复州为沔州,改建兴县为沔阳县,改沔州为沔阳郡,郡县治所均设今沔城。
唐武德五年(622年),改沔阳郡为复州,州治迁竟陵县,沔阳属复州。贞观七年(633年),州治迁回沔阳。天宝元年(742年),改复州为竟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废竟陵郡,重置复州,州治沔阳。宝应二年(763年),州治又移治竟陵,沔阳为属县。
州境:东西四百三十里。南北六百九十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一千六百八十里。西北至东都一千四百二十五里。东北至安州三百三十里。东至沔州陆路三百四十里,水路七百里。西北至郢州陆路二百五十里,水路三百里。南至沔阳县一百三十里,自县南至岳州水路五百里。
贡、赋:开元贡:白?布一十匹。赋:布,麻。
管县三:竟陵,沔阳,监利。
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分沔阳南境设白沙徵科院。属江陵府。后晋天福五年(940年),升复州为直隶防御州,领竟陵、沔阳二县。
宋乾德三年(965年),改白沙徵科院为玉沙县,属江陵府。至道三年(997年),玉沙县改属复州。宝元二年(1039年),降沔阳县为镇,属玉沙县。熙宁六年(1073年),废复州,降玉沙县为镇,属江陵府监利县。元右元年(1086年),置复州和玉沙县,沔阳镇仍属玉沙县。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复州为复州路,以玉沙为附郭县。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复州路为沔阳府,属河南行省荆湖北路宣慰司,辖景陵、玉沙二县,府治和玉沙县治沔阳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