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组织生活会——官场怪现状(9)
坐办公室几十年,参加过无数次的“党内组织生活会”。作为会议记录者,我大概是听会最认真的人,哪怕发言的人说的多么不着边际,我也得努力“提炼”出几句上得了台面的话,写在记录本上;否则,这会议记录也就白记了。 按照规定,党内组织生活会的内容是:“遵循“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围绕议题交流思想认识,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批评教育,达到统一思想、增强团结、促进党员相互交流的目的。”其实最主要的是“批评与自我批评”,也就是相互提意见。 我不知道别人怎样,反正我是最喜欢参加这个会的,因为这个会最有看头。你别看人们平时嘻嘻哈哈惯了,一到了“生活会”,个个都变得正襟危坐起来,绷着脸一本正经的样子。联想到他们平时各种的“无行”,总有一种滑稽的感觉。会议的程序也是死的:一把手先讲,主要是讲会议的重要性与意义;然后鼓励大家勇于发言,要打消思想顾虑,热心帮助同志。照例是无人首先发言,于是一把手就说:“那我就带个头吧。”于是,果真就带头做起自我检讨来。检讨的内容也基本是固定的:1,平时对政治学习抓得不紧,对党的方针政策吃得不透,工作中难免出偏差;2,工作不深入,不踏实,很少下基层,对基层情况不够熟悉,工作中就容易浮在表面,抓不住核心;3,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比如有时接受别人的宴请,还有时接受少数亲友或同事送的烟酒或土特产等;有时公车私用,自己也不掏汽油钱;对下属或来访群众不够热心,有时候还对他们发脾气......一把手带了头,别人的发言就有了照头。尽管每人讲的不一样,但实质是大同小异。你别看都是套话、废话,这其中可是大有玄机:首先,你必须得讲缺点,否则就不叫自我批评了;但是讲问题不能触及实际,谁会傻到自己把“真情”讲出来?比如说自己受了多少贿,贪污了多少钱,是绝对不能说的。给别人提意见也是如此:说得严重了,刺到别人的疼处,就把这个人给得罪了;如果一点意见也不提,也过不了关。所以,既要让人看着态度诚恳,又要不把真正的丑事说出去,这火候与分寸是很难拿捏的。 我亲身经历过最逗乐的一次,是一位副局长给局长提意见。他啰啰嗦嗦绕了一大圈子,最后才说到实际问题:原来他的所谓意见就是批评局长工作太拼命,不注重休息。当时大家就轰的一声笑了:这是一个讽刺小品中的台词,居然被这位副局长郑重其事的搬到生活里来了。从此也就成了酒桌上的笑料。 我从电视上看过一则今上参加河北省委常委党内生活会的报道,那些大员们的发言,与我们单位的党内生活会大同小异。不过,毕竟是高级领导,一样的话,到了人家的嘴里就显得深度有了,高度也有了。只是绝对没人说自己做了哪些违反党纪国法的勾当。当然,谁要是说了,他的屁股也就不能在那儿的椅子上坐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