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1
中尉
 
- 积分
- 2991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
本帖最后由 王志新 于 2014-9-13 15:45 编辑
桑梓园社区成立于2007年,现辖区除原桑梓园村外,还辖福寿井巷以南,金融路以北,育贤路以西,文昌街和玉带路以南,梅河路及梅河路以西区域。有12个社区小组,常住人口11000余人,户籍人口6000余人。
桑梓园有史可查可朔至南北朝时期。桑梓园因该地有一桑树林和梓树林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初,桑梓园村的董家畈一带属从政乡,王家脑归土桥乡,其余属县城城关镇所辖。合作化时期,桑梓园和文家街一带为建新一社,教厂街一带为建新二社,戴家畈一带为建新三社。1958年成立梅川公社时,董家畈为“大跃进”的试验场,桑梓园隶属梅川公社梅川镇管辖。1961年隶属梅川区梅川镇,1975年隶属梅川公社。1982年梅川镇为区级镇,辖梅川居委会和桑梓园及梅浦(即东风一,东风二)两个村。1986年区镇合并为梅川镇后,桑梓园一直隶属梅川镇。 辖区内教场街历史悠久。宋时为黄家巷张家湾。明正德十六年,县令汪倬在此建振武厅、点将台、演武厅,成为县内阅兵及操练场所。嘉靖十六年,知县孙谦享又复建一次。嘉庆二十五年知县张维瀚因此处居民日渐增多等原因,将演武场迁十字街外马道园处(今十字街头三叉路口),演武场依然横九十五步,从一百九十五步。道光十年县令范绍藩,又将演武厅重修,并将原处演武亭移至马道园。教场街处有一斫头下(亦称割头下)。民国十九年(1930年),族人串通县令,将王家脑处的“杀人场”移至教场街,后广济犯人都在此被斩,许多共产党人在此惨遭杀害。
辖区的文家街因文天祯而得名。据载,文天祥之弟文天祯,时任广济县教谕,在此落迹,数代后人在此衍生。后来,文姓后代虽举姓迁至石牛,但文家街地名仍在。文昌阁:据传是明万历年间修建。明末时重修一次,遗址在今梅川兽医站对面处。 沧浪书院:今西门农行老屋背后即沧浪桥遗址。南山寺:为唐谷清禅师创建,地处桑梓园东侧南山山麓,今梅川高中宅地即为遗址。魁星阁:2000年梅川高中对此阁进行复修。春风桥和得意桥:始建于明代,民间有“三步两座桥”之说。其中春风桥有六孔,纳三河流之水,时有“春风桥发水,梅川街必淹”一说。
广济考棚:建于明代,为本县文人考试之场所,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是大型会议和群众活动以及体育比赛的场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