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浙江
- 精华
- 2
中尉
 
- 积分
- 2624
IP属地:浙江省宁波市
|

楼主 |
发表于 浙江省宁波市 2014-9-21 03: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苕不苕,机不机”
终于要写“机”了。方言与“苕”对应的是“机”。一是愚笨,一为聪明。
“苕不苕,机不机”是骂人愚笨。其实我自认是“苕不苕,机不机”的人。
说“苕”呗?也不是很“苕”;说“机”唛,倒也不是几“机”。
是个二五八档的人。苕冇苕过心,机冇机过岭。
可这个“机”,把我急倒了,一直不敢写,徊来徊去拿不准。
安庆用“策”cei。出门在外,人放“策”些,别惹事。
九江用“贼”zei。渠几“贼”,老早就把位(畏)子占到。
“机”肯定不是本字。机从木,《蜀都赋》春机杨柳。机为木名。尽管有“机灵”一词,表达聪明伶俐,机智。
“激”从水;“积”从禾。皆非。
第一次看到“黠”这个字时,我臆测、幻想它为黄梅话“苕不苕机不机”的“机”。
黠义,聪明而狡猾。从黑吉声。《方言》曰,慧,自关而东赵魏之间谓之黠。或谓之鬼。
韩愈《送穷文》驱我令去,小黠大痴。
晋《博物志》“颜色悦懌,颇更黠慧胜故。”
唐《邯郸宫人怨》“七岁丰茸好颜色,八岁黠惠能言语。”
黠有聪明才智义,接近。
可是一查字典:黠,读xia,《说文》虽说“从黑吉声”,标注却是“胡八切”。古音若猾。
《仲长统·覈性赋》蠢尔一槩,智不相绝。推此而谈,孰痴孰黠。
以韵推音,也是音结,而非吉。
且作奸巧义;含有狡猾、内心险恶、耍弄小聪明来伪装之意。
以尤桀黠,皆斩之。《汉书》
吏黠不能禁。《后汉书·明帝纪》
黠民共为冠。《汉书·匈奴传》
狼亦黠矣。《聊斋志异·狼三则》
可见,“黠”也非本字。
黄梅方言“伊伢眼睛猾的和兔儿卵子样”,“这伢好猾”。倒是黠与猾近。
俗语,“鬼忽尼事”,“鬼忽尼话”或与之有关。
疾:甲骨文字形,从大(人),从矢,字形象人腋下中箭。受兵伤,外伤。
还有从疒之疾。疒乃人靠床。甲骨文病床与人中间有两点,象形高烧出汗或大小便失禁或流血。内脏毛病。
也就是说,“疾病”与“疾风”之“疾”,本是不同二字。后来机构改革,内、外科合并,兼治内外科病了。
从大(人)从矢之“疾”,与从疒从矢之疾,后世两字合而为一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矢之离弦,速度极快。“疾”有速义。
商承祚认为,“疾”莫如矢,引以为“患”
段玉裁说:“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
可这个“疾”并无聪明义项。
但口语常说,
渠耳朵几“机”,老远晓得领导来了,放麻把电脑游戏关了;
嗯眼睛“机”些,帮我穿个针;
鼻子比狗还“机”,你一买排骨渠就来了;
伢舌头几“机”,或嘴几“机”,放药尼牛奶渠不喝,嘴试的味倒。
这类“机”义为反应灵敏。本其字倒是“疾”。
《说文》敏,疾也。
方言形容反应灵敏,也用“尖”,或是“疾”音变。
通常也说,耳朵尖、眼睛尖、鼻子尖,舌头尖或嘴尖。
朋友赵兵说,“苕不苕,机不机”的“机”,本字可能是“智”。
询问广州同学艾远芬,广东话“智”,发音ji,若机。
古文疾,曾与智字同形,知字口下白,右加亏。吃亏长智。
智,知也。智是“知”的后起字。本义:聪明。
蜘蛛,方言“急蛛”;
知了:方言“集务鸟尼”;
方言保留了尖团合流前,知的读音ji。
鸡巴:淮南音“资巴”;
寂静:方言“自静了”。
智慧,古作知慧,亦作“ 知惠 ”。 聪明,才智。
《庄子·列御寇》:“知慧外通,勇动多怨,仁义多责。” 陆德明释文:“知,音智。”
《荀子·君道》:“其知惠足使规物,其端诚足使定物。”
《孔子家语·执辔》:“食气者神明而寿,食穀者知慧而巧。”一本作“ 知惠 ”。
苕冇苕过心,机冇机过岭。
苕人做,机人吃,机人还说苕人没出力。
嗯默倒自个几机!把人家当苕的人,自己是个苕。
一个机似(方音子)鬼,一个鬼似机。
“机”音本字是知(智)。
赵说,是。
|
|